如何成為一名讓人敬佩的老師?
尊敬,就是尊崇敬重。自古以來,教師就應該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職業。我認為,“為人師表”本身就是一種境界,更是為人師者一種自覺自發的行為。現在,人們把“教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表現出社會對教師職業的美好期待。今天,我們怎樣不負眾望,在這光榮的百年名校里,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呢?我想從四個關鍵詞入手,來談談我的感受。第一,要淡泊名利。我覺得淡泊名利是高尚人品的第一步,也是成就事業的第一步。唐校長要求學生“修一等美德”,何況不是對我們為人師者的要求呢?“一等美德”有著非常豐富而深刻的內涵,也是我們師德師風建設的主調,我說不出什么新意,只想和大家談談我對淡泊名利的些許感受。
近來,隨著各種機緣,我接觸各地的教書同行越來越多,越深深的感受到,我已經嚴重落伍了。好多老師都在竭盡所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想方設法讓自己先富起來:人脈資源豐富者,鉆營“招投標提籃子”工程,號稱一筆業務十幾萬甚至幾十萬,抵得上我教書好多年的工資;家有幾許積蓄者,投資門面,投資高利貸,賺得的回扣也比我工資強;伶牙俐齒者,做著各種實驗,用那張“把稻草說成金條的”嘴巴,來推銷“安利”,推銷“完美”,由直銷員步步升級,成為兼職的經理,推銷的收獲也遠遠在工資之上;安守本分者,不忘教學之本,招幾個學生,來點學科輔導,賺一點家需之用,或者也能發點小財,實在是不能望其項背。
可我一直在想,如果普天下的教師都成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世俗者,都“身在曹營心在漢”,蠅營狗茍,追名逐利,那么,讓我們仰望的大師去哪兒了?
我不禁想起了今年103歲的 楊絳先生,她是著名學者、翻譯家和作家,也是一代學人錢鐘書的夫人。她現在一直孤居在北京三里河一套老式房間里,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家具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這套房也是“文革”結束后的1977年,胡喬木給他們分配的套間。當然,作為著作等身的文化名人,不會沒有錢,2001年9月,楊絳依照和錢鐘書生前商量的意見,在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獎勵那些嗜好讀書的貧寒子弟,并且將錢楊作品的財產權利全部交給了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獎學基金現在已近千萬元了!楊絳依然故我地寫著溫情文字《我們仨》,以拷問人生的筆調寫著《走到人生邊上》,以“準備走”的淡然心態發表百歲感言,以滿腔的憂憤捍衛著錢鐘書的隱私遺稿。這就是清淡人生的楊絳,也是高貴人生的楊絳。
當然,我們做不了大師,只不過是一名平凡的教師,我們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權利。我曾經為《常德日報》寫過一篇題為《關于有償家教的冷思考》,公開提出“做一個有良知的有償家教者”的主張,我想,只要有償家教合情合理合規,又何嘗不可呢?我們學校對有償家教行為有著明確的規定,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希望大家始終堅守這一底線。但是,每次師德師風民主測評,學生對有償家教行為都有所反映,上學期又有學生反映有4位教師超規定補課,如果哪一天,你的蠅頭小利,讓家長和學生們開始鄙棄你,要想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可能就是天方夜譚了。
第二,要學識淵博。毫無疑問,教師是知識分子群體。作為百年名校的教師,個個是有才有識的,不然,何以在這里立穩腳跟?不過,在這里,我又想和大家說一個我敬仰已久的大師——陳寅恪(有一種讀法讀que)。
陳寅恪出身名門,在國外游學十多年,先后在日本、德國、瑞士、法國、美國等國著名高校留學,具備有閱讀十幾種文字的能力,學成“不古不今,不中不西”之學問,是集文、史、哲之大成的鴻儒。五四學生領袖,著名學人傅斯年曾這樣評價他:“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歸國后,受聘于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成為“清華四導師”之一,因為他學識的淵博,許多名教授如朱自清、馮友蘭、吳宓、北大的德國漢學家鋼和泰等都風雨無阻地聽他的課,被人譽為“教授之教授”
陳寅恪博學多才,宗教、歷史、語言、人類學、校勘學等均有獨到的研究和著述,敢于接受挑戰,不斷更新知識,非普通教授和學者所能企及的。傳說,他曾坦然宣告“四不講”:“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縱觀古今,我們想想,天下之大,能做到這“四不講”中任意“一不講”的有幾人呢?如果我們為人師者,能做到其中任何“一不講”,稀世名師也當之無愧,豈止受人尊敬呢?
遠的說了,我想再說說我們身邊的成程老師。我們都知道,成程老師是我校一位非常有影響的教師,去年被評為湖南省首批正高級教師。他就是一位博覽群書、文理兼通的讀書人,我常常和他一起散步,交流讀書心得,他作為知名物理教師,和我談的最多的還是國學和文學,孔子,老子,莊子,易經甚至佛經,他讀出了其中的精髓,給我詳盡闡釋,甚至常常出口能誦,一大段一大段的,我作語文教師的,自嘆不如,不禁想攛掇他開國學選修課,成為我校第一個理科教師開文科選修課的人。這樣博學的老師,你說,能不讓人尊敬嗎?
第三,要形象文明。教師是傳播文明的使者。使人文明,自己必先是文明人。社會對教師這個群體,期望值比較高,要求也比較嚴,特別喜歡拿教師這個職業來說話。教師的言行失當,常常會被各種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引起社會非議,嚴重有損教師的光輝形象,這樣的教師與受人尊敬肯定是無緣的。
莎士比亞曾說:“人類是個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形象,多么優雅的舉止,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像一個天使。”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就是人類文明的形象大使,就是學生心目中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他的思想意識,他的學識風范,他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應符合“圣賢”的規范。所以教師的社會屬性要多于自然屬性。教師角色的社會化、公眾化,必然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教師的發型、衣著、穿戴等等都要有教師規范和特點,不得隨意化,講究端莊大方,自然得體;教師的談吐,態度要誠懇、親切,用詞要文雅,規范,不夸大其詞,把握好分寸;教師課堂的站姿、坐姿、走姿等等,也要求立足表現教師氣質和風度;教師不應該參加打牌賭博等不健康的娛樂活動,在細節上還要遵守諸如不在學校等公眾場所吸煙、上課不接手機等規定……教師的文明形象,也有很大的實踐空間,值得我們共同關注。
我們學校的李子絨老師被學生們親切地譽為“優雅姐”,或許就是學生們對教師由衷的敬意。百年前,在浙江第一師范,也有這樣一位教師,他的教師氣質讓學生們仰望:莊重的儀表,良好的教養,得體的舉止,優雅的談吐,恰如其分的禮節。有人譽為他是中國最后的真正貴族,他的父親是天津著名鹽商,富甲一方,他是典型的“富二代”,但是他富而不驕,他父親還是飽讀詩書的“進士”,足以蔭庇子孫,他又成了典型的“貴二代”。他是中國罕見的藝術天才,開創了中國藝術史上的23個第一,他培養了劉質平、豐子愷、潘天壽、李鴻梁等著名藝術家,他就是后來出家專攻律宗成為一代宗師的弘一大師李叔同。
李叔同日本留學歸國后,來到浙江兩級師范學堂(1913年改名浙江第一師范學校),任教圖畫和音樂。在浙江一師學生們的眼里,李叔同老師是“溫而厲”的。有學生上音樂課時吐痰到地板,課堂上李叔同似乎沒有發現,等到下課后,李叔同叫來這學生,用輕而嚴肅的聲音警告學生下次不要這樣,說完之后,還微微給學生鞠了一躬。或許是這種氣質的吸引,或許是這種文質彬彬教育方式的感染,許多學生真誠地愛戴他,敬重他,喜愛他的課堂,因而對藝術產生了極濃厚的興趣,在浙江一師出現了少有的“藝術熱潮”。
學生因為喜愛某個教師,而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興趣,進而樹立自己的發展方向,甚至在這個領域做出成就,這就是教師的魅力,這樣的教師誰能不尊敬呢?
第四,要愛生如子。近幾年,由于各種原因,我校生源嚴重下滑,優質生源有限。于是,就有很多教師學魯迅筆下的九斤老太太,天天哀嘆社會是“一代不如一代”,學生是“一屆比一屆差”,有教師甚至直言,學生蠢,學生傻,蠢得像豬,傻得像驢,說起來,這都是對學生人格的不尊重。其實,在學生面前,我們也沒有多少優勢可言,我們只不過是某個專業的先知者,盡管我們專攻一科,若做起高考題來,我們也不一定能贏過學生。
愛生如子,有一個內涵,“孩子還是自家的好”,我們要用賞識的態度看待學生,要多寬容學生的不足,鼓勵學生跳起來摘桃子,要寬嚴有度,要公正、公平的看待每一個孩子。我們的學生是千差萬別的,不是做題的機器,有的成績不好,但心地善良,有的不善言談,但實實在在,有的學習優秀,但心胸狹窄,有的理科學習好,文科則不行,有的文科學習好,理科又偏差,有的家庭富裕,卻心高氣傲,有的家境貧寒,卻能吃苦耐勞……面對這些稟賦不同、個性相異的學生,我們要不偏不倚地對待,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有的老師甚至還用勢力的眼光看待學生,家長有權有勢,和老師交道多,就臉上寫滿高興,家長不和老師聯系,學生榆木腦袋,就滿眼厭惡,更有的老師,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任意挖苦學生,不積口德,把教師的美好形象毀了,尊敬何來之有呢?
“人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的宣言。1939年,陶行知在重慶創辦“育才學校”,這所學校是陶行知創辦的成績最大的學校,學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難童,對學生不收學費和生活費,因而經費非常困難。有人問陶行知“你何必背著石頭過河呢?”,陶先生說“我背的不是石頭,是愛人”。這種“愛人”的精神,與孔子“仁者愛人”的傳統精神一脈相承,這是對學生無私的愛,更是對學校、對教育事業、對勞動人民、對中華民族偉大的愛。
陶先生有四個字“愛滿天下”。重慶育才學校開辦后,陶行知想起此前在漢口一所臨時保育院的見聞。他在那里看到一名害癩痢頭的難童正在指揮小孩們唱歌,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能力,而且十分聰敏。當即,與陶行知一同考察的任光教孩子們唱他新譜的歌曲《高粱紅了》的開頭幾句。隨后便問:“誰能用譜把它記下來?”沉默了一會兒,又是這個癩痢頭難童舉起手來,他準確地把剛唱的兩句歌曲的旋律寫在黑板上,任光感到很驚喜。陶行知認為,難童中,確實有許多天才兒童,只是這些幼苗缺少陽光、雨露。開辦育才學校就是為國家民族選拔人才幼苗,從難童中挑選有特殊才能的兒童加以特殊培養。
陶行知發現那個害癩痢頭具有音樂天才的難童沒有選上,便找來負責招生的老師,向他介紹這個難童的特征,要求無論如何要把他找到。后來,招生老師經多方打聽才知道這位小朋友叫陳貽鑫,在大田壩第一保育院。原來,育才學校招生時,陳貽鑫正患瘧疾,所以錯過了機會。陶行知知道此情況后,即刻寫信給該院院長,請他派人把這個難童送到育才學校來上學。院長派了老師,帶著陳貽鑫翻過金劍雪山,渡過嘉陵江,經北碚到北泉,交由一位育才學校的老師護送到古圣寺。陶行知見到他十分高興,安排他到音樂組學習,還寫信告訴遠在新加坡的作曲家任光:“你在漢口賞識的禿頭小朋友已經由我們迎接來了。”
漸漸長大的陳貽鑫,因害癩痢頭情緒低落。陶行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曾專門請皮膚病專家給他治療,但效果不明顯。后來,陶行知聽說距重慶一百多里的榮昌縣,有一位劉醫生擅治此病,于是就拜托馮玉祥將軍邀請劉醫生來校為陳貽鑫治療。治療期間,陶行知來到學校親自為陳貽鑫熬藥。在陶行知的關懷和精心照顧下,陳貽鑫光禿的頭上終于長滿了黑發,成為一位身材頎長、眼睛聰慧、充滿自信和音樂才華的英俊少年。后來,這位陳貽鑫成長為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國內知名的音樂家。
陶行知是著名教育家,留下的教育故事很多,這個故事,讓我們讀懂了陶行知的愛生情懷。如果我們能愛生如此,誰不尊敬我們呢?
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是一種高境界的追求,也是我們大家要努力的方向之一。我說的這幾個關鍵詞,只是其中很淺近的一部分,掛一漏萬了。當然,教師要受人尊敬,還要有高尚的品德、深邃的思想、精湛的教藝、寬廣的胸懷、敦厚的個性等等等等,不是幾十分鐘說得清,道得明的,再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說上這些話,或許顯得有點不合時宜,只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