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熟女精品熟女A片视频小说,日本av网,小鲜肉男男GAY做受XXX网站

怎樣提升自己的演講能力

錢多多2年前11瀏覽0評論

怎樣提升自己的演講能力?

只要遵循正確的方法,做好充分的準備,任何人都能成為出色的演講家。相反,不管你有多大的年紀或者有多豐富的經驗,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也會在演講中因為意想不到的事而尷尬出丑。

準備演講,是不是只是寫下一些華麗的詞句,然后把這些詞句拼湊在一起呢?是不是把一些偶然出現、但對你個人沒有真正意義的思想集合在一起呢?絕對不是。所謂的“準備”,就是把“你的”思想、“你的”念頭、“你的”想法、“你的”原動力集合在一起,而且是你真的擁有這種思想、這種原動力。在你醒著的日子里,你不會缺少它們;當你睡著時它們會成群結隊跑到你的夢中。你的生命里無時不感覺新鮮的東西,收集著經驗。這些東西深深地留在你的腦海深處,就像擱置在海灘上的圓石子。準備就是思考、醞釀、回憶及選擇最吸引你注意力的事物,然后加以修飾,將它們整理成一個形態,成為你自己思想的精工制品。這聽起來不是很困難的過程吧?確實并不困難。針對特定目標,專心思考就可以了。

這里有幾個方法可以告訴你怎么準備演講的材料,遵循這些方法可以保證吸引聽眾。如果你遵循這些步驟去準備演講,你便掌握了方法,就會獲得聽眾的熱切注意了。

一、演講內容要具體

幾年前,一個哲學博士和一名流動小攤販一同參加了我在紐約的一個訓練班。這位哲學博士在大學里當教授,溫文爾雅;另一個是街旁的流動小攤販,他年輕的時候曾在英國海軍待過,豪爽而粗獷。令人奇怪的是,在這個演講訓練班的學習過程中,那位流動攤販的演講,卻遠比這位大學教授更能吸引人。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位大學教授用漂亮的詞匯發言,他的臺風文雅,講話條理清楚;但是他缺少了演講的一個重要的元素:具體化。他的談話不明確,太過空泛。而那位流動攤販,正好相反。他一開口就立即抓住問題的核心,演講的內容很明確,而且很具體、很實在。加上他充沛的男子漢活力,以及新奇的詞句,便使他的演講十分動人。

我舉這個例子,不是因為它明顯地代表了大學教授或流動攤販的典型,而是因為它可以具體說明,只有說話具體而且明確的人——不管他的正式教育程度如何——才會具備吸引別人興趣的能力。

這項原則非常重要,因此我要繼續用幾個例子加以說明,把它深深地刻印在你的腦海中。希望你能永遠記著它,絕不把它忘記。

例如,我們可以說馬丁·路德小時候“既倔強又頑皮”。但如果我們說馬丁·路德承認,他的老師經常打他手心,有時候“在一個上午里要打上15次之多”,這樣是不是更有趣,更能讓人印象深刻呢?

“既倔犟又頑皮”這樣的字眼很難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但如果說打了多少下,聽起來就具體多了。

古代傳記的寫作方法,常常使用許多意思不明確的概括性的語句,亞里士多德稱之為“懦弱思想的避難所”,真是一針見血。現代傳記的寫作方法則要舉出明確的事實,語意自然清晰、明白。老式的傳記作者說,約翰·杜伊有“窮苦但誠實的父母”。新的傳記則說,約翰·杜伊的父親買不起鞋套,因此下雪時他必須用麻布袋把鞋子包起來,保持他兩腳的干燥溫暖;但是,盡管如此貧窮,他從沒有在牛奶中加水,也不曾把生病的馬當做健康的馬出售。這種說法同樣是說他的父母“窮苦但誠實”。而且比只說“窮苦但誠實”更生動有趣。

既然這種方法對現代傳記作家有幫助,那么,它對于現代演講家肯定也同樣有效。

二、將題材規劃在一定的范圍內

選好要演講的題目,第一步就是要確定自己要演講的題目所涉及的范圍,并且牢記不超出這個范圍,不要去想講一個無所不能的話題。曾經有一個年輕人想講兩分鐘,可是講的題目竟然是《公元前500年的雅典至朝鮮戰爭》,這簡直就是異想天開。他才講完雅典城的建造,時間就到了。他想在一場談話中概括很多東西,最終失敗得不明不白。當然,這是極個別的例子。我曾聽過許多演講,都因為范圍不確定,結果因為同樣的原因——涵蓋了太多的內容和論點,從而無法抓住聽眾的注意。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人的注意力不可能一直注意一連串單調的事實。如果你的演講聽起來像是世界年鑒,你就無法抓住聽眾的注意力很久。選個簡單的題目,例如《黃石公園之旅》之類的題目,多數演講者都會十分熱心的,對于園中每個景色都想說上一些,不肯放棄半點東西。這樣聽眾就會被帶著,匆匆忙忙,從這一點奔到另一點。最后,能夠記住的,只是些模糊的瀑布、山嶺和噴泉。如果演講者把自己限定在公園的某一方面,例如野生動物或是溫泉,這場演講就會變得令人難以忘懷。這樣講,可以有時間描繪生動的細節,得以把黃石公園以鮮明的顏色與無窮的變化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聽眾的眼前。

這個道理用于任何題目都一樣,不管講的是銷售術、烤蛋糕、減免稅賦或者是導彈。開始之前,先加以限制和適當的選擇,把題目縮小到某一范圍之內,來配合自己演講的時間。

在短短的不超過五分鐘的演講里,只能期望說明一兩個要點而已。長些的,可以放到30分鐘的演講中,演講者如果想在演講過程中講到四或四個以上的主要概念,很少有人會成功。

三、培養準備的能力

做浮光掠影、只涉及表面的演講,要比深入事實、發掘內涵的演講容易多了。但是,選擇容易的路,聽眾獲得的印象就很少,甚至全無印象。題目縮小之后,就要問自己一些問題,加深自己的了解,讓準備更充分一些,最終能用權威的口吻來講述這個題目:“我為什么要相信這些?在現實生活中,我什么時候聽過這一點并可以證實沒有錯誤?它到底是怎樣發生的?”

做這類問題所需要的答案,可以提高你這種準備能力。這種力量能使人們集中注意力。據說,植物界的怪杰路德·柏班克種了一百萬種植物品種,只為尋找一兩種最高級的品種。演講也是如此,圍著主題匯集一百種思想,然后舍去其中的九十種。

“我總是搜集十倍于我所要使用的材料,有時甚至達到百倍,”約翰·甘德不久前這樣說。他是暢銷書《內在》的作者。他說的是準備寫書或演講的方法。

有一次,他的行動印證了他的話。1956年,他著手寫有關精神病院的文章。他前往各地的醫院,與院長、護理者及患者分別談話。我有一位朋友同他一起,協助他的研究工作。我朋友后來告訴我,他們從這棟建筑到另外一棟建筑,上上下下樓梯,走了數不清的路。甘德先生記滿了許多筆記本。在他的辦公室里,堆滿了政府與各州的報告、私立醫院的報告、委員會成疊的統計資料。

“最后,”我朋友說,“他寫了四篇短文,簡單而又有趣,是很好的演講題材。寫著文章的幾張紙,也許只重幾盎司。可是,那些密密麻麻的筆記本及其他別的東西——他用來作為這幾盎司產品的依據的,卻一定超過二十磅。”

甘德先生知道自己挖掘的是價值連城的礦石,他知道不能忽視任何一部分。他是干這行的老手,把心思全放在上面,然后把金塊篩出來。

我的一位外科醫師朋友說得好:“我可以在十分鐘內教會你如何取出盲腸,然而,要教你出了差錯時怎樣應付,卻要花我四年的時間。”演講也同樣如此:總要周密準備,以應付變化。比方說,可能由于前一名演講者的觀點,你不得不改變自己觀點的重心,或是在演講后的討論時間里,要回答聽眾最為關注的問題。

你要盡快選好題目,發揮這種準備能力。千萬別猶豫不決,等到要講的前一兩天才做出決定。如果及早把題目確定好,你的潛意識便能為你發揮很大的作用,這是很有好處的。在每天工作完成后的零星時間里,你就可以深入研究自己的題材,把要傳達給聽眾的理念加以琢磨使其更加精練。在駕車回家的途中、等候公車或乘地鐵時,常會胡思亂想,你不如將這些時間用來思索自己的演講題材。靈光一閃的頓悟,經常來自這段孕育期間。你很早就把題目決定好,腦子便能在潛意識里將它千錘百煉。

諾曼·托馬斯是位出色的演講家,就算面對強烈反對他政治觀點的聽眾,其注意力也能被他所駕馭,獲得他們的敬佩。他說:“如果一篇演講真的十分重要,演講者就應該和其主題或內涵進退與共。在頭腦里反復思索,他會驚訝地發現,不管是走在街上,讀著報紙,還是在準備睡覺或者清晨醒來時,多少會有自己觀點的例證和很好的演講方式像潮水一般向他涌來。平庸的思考只能產生平庸的演講;這種不可避免的正常反射現象,就是對題目認識不清楚的結果。”

當你置身于這個過程中,就會感到一種很強烈的誘惑,總是想把自己的演講內容寫下來。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你一寫下來,就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自己就會覺得很滿意了。這樣,就會停止更有價值的思考。而且,你有可能會掉進試著去背誦它的陷阱里。馬克·吐溫說背誦演講稿是:“筆寫的東西不是為演講而作的。因為它的形式是文學的,生硬而沒有靈活性,無法再通過嘴愉悅而有效地傳達。如果演講的目的是讓聽眾感到快樂,不是說教,你就需要把它們變得溫和、簡潔,盡量使其口語化,使用平常一樣不需要經過認真考慮就說話的方式;如果你不是如此,就會煩死一屋子的人,而不能讓他們感到高興。”

查爾斯· F.吉特林是發明天才,他曾經加速了通用汽車公司的成長。他也是美國最有名也最真誠的演講家之一。當被問到他有沒有把演講的部分全部寫下來的時候,他說:“我相信,我要講的話實在太重要,不能在紙上寫下來。我寧可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都寫在聽眾的腦子里,記在他們的情感中。小小的一張演講稿,在我準備用來感動聽眾的東西之間,是沒有它容身之處的。”

四、演講中多用實例說服聽眾

在《暢達的寫作藝術》一書中,魯多夫·佛蘭奇有一章的第一句是:“只有故事才能真正有趣可讀。”魯多夫·佛蘭奇接著用《時代雜志》與《讀者文摘》來作為例子,說明這個觀點有多重要。他說,在這兩份雄踞暢銷排行榜首位的雜志里,幾乎每篇文章都是用純粹的記敘文格式來寫的,慷慨大方地綴滿了趣聞軼事。不可否認,故事在當眾說話中,具有駕馭聽眾注意的力量,和這兩本雜志是一樣的道理。

諾曼·文生·皮爾牧師的講道,曾在收音機和電視機前被千千萬萬的人們所接受。他說,在演講中,他最愛舉出實例,作為支持自己論點的材料和方式。他對《演講季刊》的采訪人說:“使用真實的例子,是我知道的最好的方法。它可以使一個觀點清楚而有趣,并且有說服力。通常我總是同時使用好幾個例子來證明每一個論點。”

閱讀我的書的讀者,很快便會發現我同樣喜歡用有趣的事情來概括總結出要點。《人性的弱點》一書中的法則,列出來只有一頁半,其余的兩百頁里都是故事和例證,它們給人們指出使用這些法則的方法。

那么我們如何在演講中獲得使用實例的技巧呢?概括起來有五種方法:要人性化、個人化、翔實化、戲劇化和視覺化。

1. 使演講充滿人性化

如果在談話里,你老是談事情或觀念問題,就很可能會讓對方感到厭煩;但當你的談論涉及人的問題時,絕對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每一天,在全國的土地上,那些隔著后院的籬笆,或者在餐桌上,都有幾百萬人進行著交談——大部分人在談論什么呢?答案是——人。這個說,某某太太做什么事;那個說我看到誰誰干了什么事,或者某人又發了一筆“橫財”等。

我曾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許多小學生聚會上發表演講,從經驗中總結出:要想引起他們的興趣,必須說些跟人有關系的故事。每當我談到較為空泛抽象的觀念時,孩子們就坐不住了:強尼顯得不耐煩,在座位上不停地扭動,湯姆則對旁邊的同伴扮鬼臉,比利又把什么東西丟向另一排座位。有一次,我要巴黎的一群美國商人以“成功之道”為題做演講。他們大多數人都只列舉了一大串抽象的東西,空談什么勤奮工作、持之以恒或者樹立遠大抱負的大道理。

最后,我終止他們的講話,說:“我們都不想聽別人說教,沒有誰會喜歡這樣的演講方式。要記住,你的話一定要讓我們感到愉快和有趣,要不然,你說什么我們都不會注意的。同時要記住,世上最有趣的事情,無非都是那些精致典雅,妙語連珠的趣聞軼事。所以,請具體講你所認識的兩個人的故事,告訴我們為什么一個會成功,而另一個卻失敗了。我們會很高興去聽這樣的故事,從這兩人身上獲益。”

這班里有個學員,他總是覺得,要提起自己的興趣或激發聽眾的興趣真是很難。可是這天晚上,他利用“人性故事”的建議,向我們講了大學里兩個同窗的故事。一個做事小心謹慎,比如買襯衫這件事,他總是分別在城里不同的店里買襯衫,并制表顯示哪一件最經得起洗熨,穿得最久,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自己每一塊錢的投資都能得到最大的利用。工學院畢業后,他自視清高,不愿意像別的畢業生那樣從基層開始做起。結果三年后同學聚會,他仍舊在畫他的襯衫洗熨表,還在等待特別的好差事找到他。當然,他什么也沒有等到。從那時候算起,到現在已經過了二十多年,那人因為滿腹的怨恨與不滿,仍舊待在一個小職位上。

這個演講者又講了另一個同學的故事,和上個同學相比,他的這個同學現在已經超越了當初對自己的期望。這個同學的性格很平和,很容易與人相處,大家都喜歡他。他的理想很遠大,也有成就大事業的決心,卻踏實地從繪圖員做起。他邊做邊尋找著機會。當時紐約世界博覽會正處在計劃階段,當他得知那里需要工程人才后,就辭去費城的職務搬到了紐約。在那里他與人合伙,搞起了承包工程的業務,他們承攬了很多電話公司的業務,最后他因此被“博覽會”高薪延聘。

我這里所舉的例子,僅僅是那位演講者所講述的一個簡單的概述。他本身的講述中還有許多逗人而充滿人情味的細節,從而使他的演講妙趣橫生。后來他又舉了一個例子,這個人平時找不到東西來做三分鐘演講——而這次,等他結束時卻吃驚地發現,這回足足講了十分鐘。由于他講得太精彩了,大家聽完都有種太短了,意猶未盡的感覺。這是他第一次勝利的演講。

每個人都可以從這個事例中得到一些啟發。平時很平淡的演講如果其中能加進富有人性的趣味故事,肯定能引人入勝。演講者應該只提出少量的重點,然后用具體的事例作為例證。這樣構建出來的演講,肯定能吸引聽眾的注意。

如果可能的話,這些故事應該談及奮斗,以及經過奮斗而獲得勝利的過程。我們全都對別人的奮斗史有十分濃厚的興趣。有句老話說“世人皆愛情人”,可事實上世人愛的是爭斗。人們最喜歡看兩個男人為追求同一個女人而大打出手,你不相信的話,不妨去讀一讀任何一篇小說、短篇故事,或者去看任何一場電影——當你看到所有的障礙都被清除,男主角終于把所謂的女主角搶到手時,觀眾們立即開始伸手去取他們的帽子和外衣。五分鐘后,清掃的婦女就要一邊打掃戲院,一邊喋喋不休了。

所有雜志上的小說,大都是以這種方式為基礎。那些作者,開始都用盡方法使讀者喜歡故事中的男主角或女主角,讓他們去追求在一起的夢想,但是他們會讓通往夢想的路充滿艱辛,然后再描述男主角或女主角如何經過奮斗而終于達到了自己的愿望。

一個人如何在惡劣的環境中,對自己的夢想和目標進行艱苦的奮斗,最終獲勝這類故事,一向都是最能激動人心的,最能吸引人們興趣的。曾經,一位雜志編輯對我說,任何人真實的以及他隱私性的生活都是很有趣的。如果某個人經歷了掙扎與奮斗——只要把他的故事準確地說出來,就會引起人們的興趣。這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當然,這種富有人情趣味材料的最豐富的源泉,正是來自自己的生活背景。不要因為覺得不該談論自己,便躊躇著不敢述說自己的經驗。只有在一個人滿懷敵意、狂妄自大地談論自己的時候,聽眾才會起反感。否則,聽眾對演講者述說的親身故事是興趣極大的。親身經驗是抓住注意力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千萬不要忽視這一點。

2. 說名道姓,使演講個人化

如果講故事的時候,中間要提到某個人,無論如何,能講出他的名字最好。為了尊重別人的隱私,最好杜撰一個假名。就算你使用的像“史密斯先生”或“喬·布朗”等不具個人特性的名字,比使用“這個人”或“一個人”能使故事更生動。姓氏人名具有認證和顯現個體的功能,就像魯多夫·佛蘭奇指出的一樣:“沒有什么能比名字更增添故事的真實性了。隱姓埋名,最虛假不過。想一想,如果故事里的主角沒名沒姓,會成什么樣子?”

所以,只要在你的演講中使用了具體的名字與個人的代稱,你的演講就會有很高的可聽性,因為它已經具備了人情味這可貴的要素了。

3. 明確——使演講更細節化

關于這一點,你也許會說:“我怎么知道在我的演講里有沒有足夠的細節呢?”有個方法可以幫你測試一下。準備演講時使用新聞記者寫新聞故事時所遵循的“五何公式”:何時?何地?何物?何事?何因?如果你依照這個公式來準備,你的舉例便會多姿多彩、充滿生趣。讓我舉一個自己的趣事來加以說明。這則趣事曾經刊登在《讀者文摘》上:

離開大學后,我有兩年在鐵甲公司做銷售員,一直在南達科他州四處跑。經常搭乘運貨卡車來完成我的旅途。一天,我在萊德菲爾被耽擱了,兩小時后才能搭上一列南行的火車,其中,我有兩小時的等待時間。由于不是我負責的區域,所以沒有辦法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推銷工作。另一方面,一年后,我就要上紐約的“美國戲劇藝術學院”去讀書,所以我決定利用這段空閑來練習說話。我走過車場,開始演練莎士比亞《麥克白》里的一幕。我猛地舉起雙臂,一邊充滿戲劇性地高呼:“我眼前所見是匕首嗎?它的把手正朝向著我。來吧,讓我握著你,我抓不著你,但我依然能看見你!”

當我正沉浸在自己的表演中時,四名警察突然朝我撲來,問我為什么要恐嚇婦女。我大吃一驚,就算他們指控我搶劫火車,我都不會有這么驚訝。警察告訴我,有個家庭主婦,在一百碼開外她家的廚房窗簾后面一直看著我。她從沒有見過這樣奇怪的行為,便打電話給警方。他們到達時,剛好聽到我在兇悍地講著關于匕首的事。

我告訴他們,我是在“演練莎士比亞”。但是他們不信,直到我出示了鐵甲公司的訂貨簿以后,他們才放我離開。

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但請注意,這則趣事怎么樣體現了那五何公式里的各個要素。

自然,細節過多又比沒有細節更糟。人人都曾經有被冗長、膚淺而不切題的細節搞得煩不勝煩的經歷。注意看看,我在敘述自己在南達科他州萊德菲爾鎮幾乎被捕的事件里,對每一個要素都是進行簡明扼要的敘述。如果演講中全是亂七八糟的雞毛蒜皮般瑣碎的事,聽眾必然會不耐煩從而分散注意力,這就抹殺了你許多精彩的言論。一個人在演講中遇到的最糟糕的事,莫過于讓聽眾失去興趣。

4. 利用對話,使演講充滿戲劇化

假設,你要舉例說明自己如何利用人際關系的原則,成功地平息了一位顧客的憤怒,可能會這樣開始:“前幾天,有個人走進我的辦公室。他非常憤怒,因為前一周我們送到他家里去的機器操作不靈。我對他說,我們將竭盡所能彌補我們的失誤。過了一會兒,他便平靜下來,對我們全心全意要把這件事情做好顯得很滿意。”這個小事件有個優點,它十分詳細——可是它缺少姓名、特殊的過程,以及缺少最緊要的、能使這件事活生生呈現眼前的真實對話。我們試一試給它添油加醋一番,看看效果如何。

“上星期二,我辦公室的門砰的一聲打開了。我抬起頭來,看見我們的一位常客,查爾斯·波拉克滿臉怒容地走進來。我還沒來得及請他坐下,他劈頭就說:‘艾德,你馬上派輛卡車去,把那臺洗衣機給我從地下室里運走!’”

“我問他怎么回事。他氣急中,無法清楚地回答我。”

“‘它根本不管用,衣服全糾纏在一起,我老婆討厭死它、煩死它了!”他大吼。

“我請他坐下,請他解釋清楚些。”

“他說:‘我才沒時間坐下,我上班已經遲到了!我以后再也不上你這兒來買家庭用具了。你相信我,我再不干這種事了。’說到這兒,他伸出手來,又是打桌子,又是敲我太太的照片。”

“‘聽我說,查理,’我說,‘你坐下把事情的經過都告訴我,我答應做一切你想要我做的事,好吧?’聽了這話,他才坐下,我們總算能平平靜靜地把事情談清楚了。”

當然不是事事都要把對話加進演講里去的。你應該看出,上面摘錄中單引號里的對話,有很強的戲劇性。如果演講者還能模仿一下,把原來的聲調語氣表現出來,對話就更有效果了。而且,對話是日常生活中的會話,會讓演講更加真實可信。它使你聽起來像個有真情實意的人,是在隔著桌子說話,而不是個學富五車的老學究在學會會員面前宣讀論文,或是個大演講家在往麥克風里窮吼。

5. 展示演講的內容,使其視覺化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知識,是通過視覺印象被我們接收的。這無疑說明了電視之所以成為廣告與娛樂的媒介,而且收效宏大廣闊的原因。當眾講話也是一樣,是一種聽覺藝術,也是一種視覺藝術。

用細節來豐富演講,最好的方法是在其中加入視覺展示。也許,你花費數小時只是為了告訴我如何揮動高爾夫球桿,而我卻可能感到厭煩。可是,如果你站起來表演把球擊下球道時該怎么做,我就會全神貫注地傾聽了。同樣地,你如果用手臂和肩膀來形容飛機危險時飄移不定的情形,我肯定會關注你如何死里逃生。

我記得一個由工業界人士組成的班級里有一場演講,這里所展現的視覺細節真是難得的杰作。演講者模仿這些視察員和效率專家們檢查損壞的機器時,做的手勢與滑稽動作,比我在電視上所看過的一切都熱鬧生動多了。值得夸獎的是,這些視覺細節使我們對那場演講很難忘記——至少我是很長時間忘不了的,我也相信,其他的學員一定至今都還會談論到它。

請聽聽下面這一段英國歷史學家麥考利對查理一世的譴責。請注意,麥考利不僅使用了圖畫,也運用強烈的對比。強烈的對比,一向能吸引我們的興趣,強烈的對比,就是構成下面這段文字的磚頭與水泥:“我們指責他破壞了自己的加冕誓言;有人卻說他維持了婚姻誓言!我們指責他放棄了他的子民,使他們遭受脾氣暴躁的主教無情地打擊;有人卻替他辯護說,他把他的小兒子抱在膝上親吻!我們指責他在答應遵守《權利請愿書》之后,卻又違犯了其中的條款;可是我們卻被告知,他習慣于在清晨六點祈禱!基于上述這些考慮,以及他的范大克式的服裝,他那張英俊的臉孔和他那尖削的胡子,他的聲望應歸功于我們這一時代。”

五、利用具體、醒目的字眼兒增強印象

獲取并把握住聽眾的注意力,是演講者的第一目標。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經常會被人們所忽視但極為重要的技巧。一般的演講者,很少注意到它的存在,甚至從未感覺到它,想到過它。我所指的這個技巧,就是使用能形成圖畫般鮮明景象的詞句。能夠讓聽眾聽來輕松愉快的演講者,是最能塑造景象在你眼前浮現的人。使用模糊不清的、煩瑣的、缺少色彩詞語的演講者,只會讓聽眾打瞌睡。

景象!景象!景象!它們就像你呼吸的空氣一樣,是免費的呀!把它們點綴在演講里,你就更能吸引人,也更具影響力。

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想說明,尼亞加拉大瀑布每天所浪費掉的能量極為驚人。而你只是粗略地這樣說:如果這些能量能夠使用起來,會讓更多的人獲得溫飽。這樣的講述有沒有趣呢?沒有。我們在下面引述了愛德文·史洛森在《每日科學新聞公報》中對這件事的報道進行對比,你就會感到他的講述精彩高明得多。

“我們知道,美國境內有幾百萬窮人吃不飽,穿不暖。然而,在尼亞加拉瀑布這里,卻平均每小時浪費著相當于25萬條的面包。我們可以在腦海中想象,每小時有60萬枚新鮮的雞蛋從懸崖上扔下去,在旋渦中制成一個大蛋卷。如果印花布不斷地從一架像尼亞加拉河這樣寬達4 000尺的織布機上被織出來,就表示有同樣數量的布料被浪費掉了。如果把卡耐基圖書館放在瀑布底下,大約在1~2小時內就能使整座圖書館裝滿各種好書。或者,我們也可以想象,一家大百貨公司每天從伊利湖上漂游下來,把它的各種商品沖落到160尺下的巖石上。這將是一種極為有趣而壯觀的景象,會和目前的尼亞加拉瀑布一樣吸引人,而且不必再花錢維護。然而,某些人可能以浪費為理由來反對,就如同目前有人反對利用瀑布流水的能量一般。”

看看這里面有哪些圖畫般的詞句?它們在每一個句子中跳躍、奔跑,多得像澳洲草原上的野兔。“25萬條面包、60萬枚鮮蛋自懸崖上扔下去、旋渦中的大蛋卷、花布從4000尺寬的織布機跑出來、卡耐基圖書館被放在瀑布下、書籍、一個漂浮的大百貨公司被沖落;下面的巖石、瀑布。”

讀過以上文字,要想不理會這樣的一場演講或文章都很困難,就像電影院正在放映精彩的電影卻不讓自己去觀看那樣困難。

赫伯特·史賓斯早就在他那篇著名的論文《風格哲學》中指出,優秀的文字能夠喚起讀者對鮮明圖畫的聯想:

“我們并不做一般性的思考,而是做特殊性的思考。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寫出像這樣的句子:

‘一個國家的民族性、風俗及娛樂,如果是殘酷而且野蠻的,那么,他們的刑罰必然也很嚴厲。’

“我們應該把它改寫成下面這樣子:‘一個國家的老百姓如果喜愛用戰爭、斗牛及欣賞奴隸公開格斗來取樂,那么他們的刑罰將包括絞刑、燒烙及拷打。’

《圣經》和莎士比亞的著作中,也同樣充滿可以呈現出圖畫的字句,簡直多得像果汁廠附近的蜜蜂。一位平凡的作家可能會說,某件事是多余的,完全是把已經很完美的事情妄圖再加以改善。這樣的話莎士比亞會怎樣講出來?他這樣寫出了不朽的圖畫似的字句:“替精煉過的黃金鍍金,替百合花上油彩,把香水灑在紫羅蘭上。”

你有沒有注意到,那些世代相傳的諺語,幾乎全都是具有視覺圖像的字句。“一鳥在手,勝過兩鳥在林。”“不雨則已,一雨傾盆。”“你可以把馬牽到水邊,卻不能逼它喝水。”等。那些流傳好幾世紀而且廣泛被使用的比喻里,也不難發現同樣的圖畫效果:“如狐貍般狡猾。”“僵死得像一枚門釘。”“像薄煎餅那般平板。”“硬得像石頭。”……

林肯也一直使用有視覺效果的語言來講話。當他對那些每天送到他白宮辦公桌上的冗長、復雜的官樣報告感到厭倦時,他提出了反對意見。但是,他沒有用那種平淡的詞句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而是用一種幾乎不可能被人遺忘的圖畫式字句說出,他說:“當我派一個人出去買馬時,我不希望這個人告訴我這匹馬的尾巴有多少根毛。我只想知道它有什么樣的特點。”

我們要把眼睛看向那些形象鮮明而獨特的事物上,用語言描繪出內心的景象,使它獨特顯著,像落日余暉映照著公鹿頭角的長影般突出。比方說,聽到“狗”這個詞,我們多少會想起它的具體的形象——也許是只短腿、長毛、大耳下垂的小獵犬;一只蘇格蘭犬;一只圣伯納犬,或是一只波密雷尼亞犬等。但是演講者如果說出“牛犬”(注:一種短毛、方嘴、勇敢、頑強的犬),你腦海里浮映出的形象不會具體多少,因為這個名詞很簡單。“一只有斑紋的牛犬”是不是浮映出比剛才更鮮明的形象?說“一匹黑色的雪特蘭小馬”是不是比說“一匹馬”逼真了很多?“一只白色、斷了條腿的矮種公雞”,難道不比僅僅是一個“雞”字給人更具體的圖像嗎?

小威廉·史崔克在《風格之要素》一書中這樣闡述:“那些研究寫作藝術的人,如果他們觀點有一致的地方,那么這個觀點就是:他們認為能夠抓住讀者注意力,最穩妥的方法是要具體、明確和詳細。荷馬、但丁、莎士比亞等這樣一些最偉大的作家,他們高明的地方,就是由于他們在處理特殊的情境,敘寫關鍵的細節時,他們的語句能喚起讀者腦海里的景象。”寫作是這樣,講話也是這樣。

多年以前,我和參加“成功演講”課程的學員進行過一項實驗:講事實。我們定了一個規則,在每個句子里,必須有一個事實、一個專有名詞、一個數字或一個日期。結果我們的實驗獲得革命性的成功。學員們拿它當做游戲,彼此指出對方簡略化的毛病。沒用多長的時間,他們便不再說那些只會飄浮在聽眾頭上晦暗不明的語言了,他們說的是大街上普通人簡單明確的語言。

法國哲學家艾蘭說:“抽象的風格是不好的,在你的句子里應該滿是石頭、金屬、椅子、桌子、動物、男人和女人。”

日常對話也是這個樣子。事實上,本章說過的所有當眾說話時的技巧,同樣適用于一般的日常交談。是細節使談話充滿了生氣和光彩。任何人想成為高超的交談者,都要牢記這些勸告,從中會得到很多收獲。銷售員使用它,也會發現它特有的魔力。那些擔任主管職務的人、家庭主婦和教師們,也能夠發現自己在下達命令和傳播知識、消息的方式,因使用了具體、實際的細節而變得清楚,溝通方式就會有大的改進。

讓我們來看一篇得獎的演講,它就是很好地遵循了上面我們提到的原則。

這篇演講,是幾年前在房地產全國協會上所發表的,在和來自其他市的27篇演講的競爭下脫穎而出,得到了頭獎——就算在今天,它也會同樣得獎。這篇演說結構完美,充滿了事實,而且用清晰生動,有趣的方式敘述出來。它令人振奮,非常值得閱讀和研究。

這篇得獎的演講稿內容如下:

主席及各位朋友:

遠在一百四十多年前,這個偉大的國家——美利堅合眾國——在我居住的城市、費城誕生了。一個有著這樣光榮歷史的城市,應該擁有那種強烈的美國精神:不僅要使它成為這個國家最偉大的工業中心,同時也要成為全世界最偉大、最漂亮的城市。

費城擁有近200萬的人口,面積等于米爾瓦基和波士頓之和,或是巴黎與柏林的面積之和。而在我們這個城市的1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們提供了近800畝的最佳土地來建設美麗的公園、廣場和林蔭大道,給每一位美國人民做適當的休閑和娛樂場所,使他們擁有美麗的生活環境。

朋友們,費城不僅是一個偉大、干凈、漂亮的城市,也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大工廠”。它被稱為“世界工廠”,是因為我們有40萬人受雇于9 200家工廠企業,每一個工作日的每10分鐘生產出價值10萬美元的產品。據一位著名的統計學家統計,在美國國內,沒有一個城市能生產出和費城同樣多的木制品、皮制品、針織品、紡織品、氈帽、五金制品、工具、電池、鐵殼船以及其他許多物品。無論白天或夜晚,我們每兩小時能生產出一部火車頭。我們國家,一半以上的人都乘坐費城制造的電車。我們每分鐘生產1 000支雪茄。還有,在去年的一年里,我們的115家襪廠為我國的每一位男士、女士及小孩們制造了2雙襪子。我們所生產的地毯,比英國和愛爾蘭所生產的總和還要多。事實上,我們的商業交易金額太龐大了。我們銀行去年的總交易金額,竟然達到了370億美元,可以償付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所發行的全部戰時公債。

但是,朋友們,雖然我們對我們的偉大工業進展感到十分驕傲,雖然我們對身為這個國家最大的醫學、藝術及教育中心深感驕傲,但令我們更感驕傲的是:費城的私人住宅數目,遠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大都市。僅僅在費城,就擁有397 000多棟私人住宅。如果把這些住宅放在25尺寬的土地上,一棟緊靠著另一棟,排成一排,可以一路從費城排到我們現在所在的堪薩斯市會議廳,還要繼續排到丹佛市,全長1 811里。費城不是適合歐洲君主制度生存的肥沃土地。因為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教育制度以及我們龐大的工業,都是由誕生于我們城市的真正美國精神所產生的,是我們祖先所留下的傳統。所以,費城是這個偉大國家的母城,也是美國自由的基礎。第一面美國國旗是在這個城市里制成的,第一屆國會是在這個城市里召開的,《獨立宣言》是在這個城市里簽字的。也就在這個城市里,最受愛戴的美國國寶——自由鐘——激勵了我們數以萬計的同胞。因此,我們深信,我們有一項神圣使命:不是崇拜金牛,而是去傳播美國精神,讓自由的火種繼續燃燒下去。因此,在上帝的恩準之下,華盛頓、林肯以及羅斯福的政府將是對全人類的一種啟示。

讓我們來分析這篇演講稿,首先我們看看它的結構,看它是如何發揮它的影響力的。第一,它有頭有尾。這是很難得的——比你所能想像的更為難得。它從某一特定點出發,像野雁般地直接振翅飛到目的地;它不游蕩,也不浪費時間。

這篇講稿有個性,還有很強的新鮮感。演講者一開始就說出所處的城市的一項特點,這是其他演講者不可能用來訴說他們的城市的一項特點:他明確指出,他的城市是整個國家的出生地。

他說他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一個城市。如果只是這樣說,那就很普通很老套,也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演講者清楚這一點,所以為了更具體解說,讓聽眾了解費城的大小,他用了具體的描述:“費城的面積等于米爾瓦基和波士頓之和,或巴黎和柏林面積之和。”這樣說就很具體、明確、有趣,而且令人感到驚訝。這種說法是成功的,它所發揮的作用遠比一整頁的統計數字效果要好得多。

接著,他宣稱費城是“舉世皆知的世界大工廠”。聽起來有點夸張,不是嗎?而且更像是在做宣傳。要是他立即談論下個問題,可能沒有人會相信他,也就不會注意了。但他并沒有這樣做,他列舉了費城領先世界各地的產品:“木制品、皮制品、針織品、紡織品、氈帽、五金制品、工具、電池、鐵殼船。”

這樣一來,就不像是在做宣傳了,是不是?

他又講了費城“無論白天或夜晚,我們每兩小時生產出一部火車頭;我們國家,一半以上的人都乘坐費城制造的電車。”

聽到這兒,我們一定會這樣想:“哦,我怎么從來不知道還有這一回事。說不定昨天過來的時候就是坐的費城造的電車。我明天可要注意看看,我們鎮上的電車是從哪兒買來的。”

“每分鐘生產1 000支雪茄……為我國的每一位男士、女士及小孩們制造2雙襪子。”

這時我們的印象更深刻了……“也許我最愛抽的雪茄是費城生產的……還有,我現在腳上穿的這雙襪子……”

這位演講者接下來該怎么做呢?是不是又要回到最初所說的費城面積大小的問題,并把他當時忘記的一些事實告訴我們?不,他沒有。他針對一個問題,專注談完了就不用再回頭去談它。對于這一點,我非常贊賞。如果一位演講者從一個問題跳到另一個問題,然后又回過頭來再談一遍,就像一只蝙蝠在夜色中沒有目標地飛翔不定,還有什么比這種演講者更令人困惑的呢?然而,有很多演講者都容易犯這樣的錯誤,他們并沒有依照1、2、3、4、5的秩序來談論問題,反而像一位橄欖球隊長呼號般地談論各種問題:27,34,19,2。不,比這個更糟糕。他談論問題的順序是這樣子的——27,34,27,19,2,34,19。我們這位演講者的優點是,他能按照預定的方向,絕不閑逛,絕不回頭,絕不轉向,就像他自己提到過的那些火車頭。

這篇講稿整篇大部分都是好的,但是他自己還是發現了一個小小的缺點:他宣稱費城是“這個國家中最大的醫學、藝術及教育中心”。但僅限于此,然后就急急地談論起別的事來——只是短短的一句話,就以為能生動描述,還想把它根植于聽眾的腦海,這是不可能的。人類的頭腦并不是錄音機。對于這個問題只用了這么短的時間,而且說的如此簡單,又不具體,感覺是連他自己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印象。那么,對于聽眾的影響來說,幾乎等于零。他應該怎么做呢?他明白,可以使用剛才解釋“費城是世界大工廠”同樣的技巧。但他也知道,在演講比賽期間,有人拿著秒表在計時。他只有五分鐘,一秒鐘也不多;因此,他必須忽略這一點,或是忽略其他幾點。

再來看他是怎樣加深聽眾對“費城擁有比世界任何城市更多的私人住宅”這一點的印象的呢?并舉了什么例子增加可信度呢?第一,他列出了數據:397 000棟。第二,用數字進行具體化:“如果把這些住宅放在25尺寬的土地上,一棟緊靠著另一棟,排成一排,可以一路從費城排到我們現在所在的堪薩斯市會議廳,還要繼續排到丹佛市,全長1 811里。”

可能他話還沒完,聽眾們就已經忘掉他所舉出的數字。但是會不會忘掉他所描述的場景呢?那幾乎不太可能。

資料雖然枯燥、冷冰冰的,而事實卻是很重要的。但雄辯的口才并不是從它們身上發揮出來的。這位演講者期望制造一個高潮,打動聽眾的心,激發他們的熱情。所以,提到家庭方面的問題時,他使用了情緒性的資料。他贊揚費城是“美國自由的基石”。自由!這是一個神奇的詞語,充滿感情的一個詞語,有幾百萬人為它犧牲生命。這個句子本身就很不錯,但演講者使它變得更精彩一千倍,他舉出了歷史事件并用文件來支持他的說法,這對他的聽眾來說,是十分親切而神圣的:“第一面美國國旗是在這個城市里制成的,美國的第一屆國會是在這個城市里召開的,《獨立宣言》是在這個城市里簽字的……自由鐘……一個神圣的任務……傳播美國精神……讓自由的火種繼續燃燒下去……因此,在上帝的恩準之下,華盛頓、林肯以及羅斯福的政府將是對全人類的一種啟示。”這真是一個非常好的高潮!

這篇演講稿的布局,有很多可取之處。但最值得敬佩的是結構,如果這篇演講稿以一種缺乏精神和活力的平靜態度來演講,那么它可能會失敗,變得一無可取。但這位演講者演說的態度和寫作這篇講稿的態度一樣,帶著最為真誠的情感與熱誠。難怪這篇講稿能夠獲得頭獎,捧到“芝加哥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