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威海市的互聯網科技創業環境如何?
比較困難,我是威海人,在威海很多互聯網企業干過。
我原來的公司嘗試過很多項目,因為公司本來就是人力資源起家的,有本錢,也一直在想搞互聯網項目。遇上過很多困難,并且不好解決,好幾個項目都處于盈虧邊緣。
公司的目標其實是對標美團/BOSS直聘/58同城/社區團購,等等,就是一個本土化的APP。
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保證在本地有足夠的注冊量和使用量;
總結起來,有這么幾點:
第一,本土沒有什么人才,也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一二線下來的人經驗嚴重不適用;
這幾項,導致公司踩上各種坑:
那一年公司感覺抖音必火,于是成立了短視頻的創作組。劇本主播導演剪輯,整個小組特別齊全,結果呢,砸了二十萬,只收獲了一個抖音萬粉的賬號。
并且本地運營十分困難,覆蓋不了成本;
后來從北京來了一個運營,使用了北京的經驗,其實很簡單,就是送禮品掃樓,下載;、
用他的經驗,一個業務員一天在北京搞定一百個,問題不大。但是在威海,一天連20個都沒有搞定。主要是這城市人口密度比較小。
后來換過一個運營,采用了戶外投放廣告的傳統模式,下載有禮。
但是實際情況是這樣的,那就是大家都看見了廣告,但是沒啥下載量。
原因很簡單,其中 有個邏輯他沒有想明白:
那就是商家為什么要做廣告?廣告是為了告訴大家自己在城市里面的存在。
但是在四線城市里,這個邏輯是不存在的,因為城市小,人口有限。
你開業那天放一陣鞭炮,基本上 全城都知道你的存在了·····
因此戶外廣告根本就沒有投放的必要····
因此,公司的重點是在活動,即線下活動·····
但是這需要人才,在四線城市,人才招聘也是個問題。
你想在威海搭建一個技術團隊,基本上找不到人,碼農們在中小城市是稀缺動物。
這個城市小,生活節奏緩慢,你想在很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用戶,極其困難。因此你需要投下巨大的人力,去推動線下,緩慢地推進。
很快,我們對標的社區團購倒了····
抖音運營也停滯,因為反復探店沒有必要····
很快,我們對標的那些巨頭們,也慢慢地成了一個夫妻店···
我們的項目也慢慢地變緩,即一個掙不到錢又餓不死的規模···
說白了,這個小城市,商業規模就這么大,而互聯網科技其實是為商業提供服務的。
這種現象其實在互聯網1.0時代就展現過。
當時威海最火的互聯網企業是威海信息港,現在這企業還活著,處于一個尷尬的規模,養活著一個小團隊,掙不到大錢,也餓不死的情況。
總之,這個地方就這么小,就那么多人;
十年來,一波又一波的互聯網投資者在這里犁地,
早起的信息港,后來的滴滴,百度,58同城,BOSS直聘,美團,餓了么,京東便利店···
搞來搞去,都是小把戲,這其實是四線城市以下的必然結果。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威海的經濟其實還是不錯。
這里有不少比較牛逼的企業,他們的主要產品其實都是要走出威海市的。
四線以及縣域才是中國制造業的血脈集散地,是產品輸出端。
而互聯網企業重點是整合,那有光在輸出端進行整合的?
有啥好整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