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別的出路嗎?
這個時候要分析自己不想打工的原因,然后針對性地去解決問題。根據我的經驗,不想打工的原因是自己的學習能力下降,不能滿足越來越高的職場需求。所以,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問題的本質問題的本質是我們的能力不能滿足職場需求,同時我們又不想承認自己不行。舒適圈呆久了,都不愿意出去呀,可是生活就逼迫你走出舒適圈。別說你35歲,我現在28歲。我一樣不想打工,我剛畢業就不想打工。難道我不想工作就可以不工作了嗎?
先來定義“打工”這個概念,這里最常見的一種解釋是到公司打卡上班。這種情況下,我們大多數會度過這樣的職場生涯。首先,面試工作,其次,打卡上班,最后,經過公司的考驗,要么晉升,要么渾水摸魚,要么離開。
痛苦來源于我們是在被改變,而不是主動改變。公司的走向不由我們基層員工決定,公司需要什么技能,我們就要具備什么技能。如果不具備,我們就會過得很痛苦。想到了王小波的一句話“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為什么我們通過學習來解決問題?因為學習不是現在的常態,學習需要面對自己的軟肋。例如,我保持現在水平能賺5000,我想賺10000就需要做出改變。可是我們又不是自律的,我們是懶惰的。
你不想打工了,和我當時不想打工的想法是類似的。要么是賺錢不多,要么是能力不匹配。坦白來講這是自己的學習能力問題。但是我會自欺欺人說自己不想打工,抱怨客觀環境問題。
打工就是低風險創業看了其他人的回答,有人建議你創業,這個建議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我建議你繼續打工。有人認為打工和創業是二選一的問題,我認為是一個問題,打工是創業的前身,打工是低風險創業。
這是讀完樊登的《低風險創業》的收獲。樊登也不建議直接創業,更不建議賣房創業,他的做法是一邊工作,一邊創業,當創業收入非常高非常穩定,再考慮全職創業。
你現在一定沒達到這個狀態,不然你也不會提出這個問題了。打工和創業是一樣的,只不過打工風險更低。因為打工你會有收入滿足生活,創業你可能沒有收入甚至負債。
18年,我嘗試創業,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懶惰。不會產品,不會營銷知識。幾個月沒有收入,把僅存的積蓄都賠進去了。現在,我還在打工。
我現在一邊工作,一邊寫頭條回答。因為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是又不能和以前一樣裸辭,我有負債壓力。工作期間專心工作,業余時間專注自媒體。
我目前也沒有做出成績,因為我沒有堅持付出時間,沒有在付出時間的基礎上增進質量。所以,一切都是有數據支撐的事實,不要說你想怎么樣,你覺得怎么樣,看看存款,看看日常。我們是不是花了更多的時間焦慮。
如果全力以赴打工,我也是不甘心的。工資也許會比現在高一點,但是沒有成就感,都是在給公司做嫁衣。如果全力以赴創業,經濟壓力是最大的,我們能承擔得起嗎?我們不只有自己,背后還有家庭,所以我們必須謹慎。
寫出你的問題,解決你的問題你一定是遇到了工作難題,不想解決,所以開始自我欺騙說不想打工。這時候千萬不要辭職,而是要寫出你的問題,然后解決你的問題。
分享《少有人走的路》中的一句話:“人生困難重重”。自律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自律包括四個方面:延遲滿足,承擔責任,忠于事實,保持平衡。
面對問題是痛苦的,解決掉問題是滿足的,我們必須承擔這種痛苦,才能體會到之后的滿足。賺錢養家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不想打工,難道我們想成為不負責任的人嗎?
看看自己的錢包,看看年邁的父母,看看孤單的自己。事實允許我們不想打工嗎?同時要保持平衡,保持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全部時間都用來工作不可取,身體健康是基礎。
寫出你的問題以后,可以利用業余時間用一個小時來學習解決問題。用另外一個小時來開創副業。等到副業收入大于主業收入,到時候,你也不會有這個困擾了。
結語不想打工是很常見的問題,我們不用害怕。這也是我們成長的機會,寫出本質問題,然后去學習,去解決。不要辭職創業,除非你的副業收入能超過你的主業收入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