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怎么樣做好三農自媒體?
對于一個人應該怎么樣做好三農自媒體,首先應該懂得堅持,其次懂得學習,最后想想自己的初衷是什么?我就此來講講自己在三農領域的經歷。
接觸頭條號是在2017年底,當時正在微信公眾號里面寫讀書感悟。注冊后因工作變動就一直沒有動過。直到今年的4月7日起,開始陸陸續續在悟空問答里面回答三農相關的問題。4月25日后因工作太忙一直到5月1日才正式開始每天回答三道三農領域的問答,在@頭條三農的指導下,經過半個月終于在5月24日下午六點開通了悟空問答收益。
最開始回答三農問題是因為我就是農村人,正好碰到的問題是我自己養殖雞的經驗,就想把自己知道的經驗分享出去。當第二天看到閱讀量后,我重新拾起了對寫作的熱情。這比我在開通了原創功能的公眾號內寫作更有動力,因為公眾號閱讀人太少。當時回答問題并不在乎有沒有收益,有人來閱讀就是對我勞動成果的肯定。這成為了我一直回答問題的初衷。我知道自己的表達能力有些欠缺,這是成為自媒體最大的阻礙,可那份希望能將自己的作品給大家閱讀的心一直督促自己繼續寫下去。在沒有開通收益之前的日子,特別是閱讀量在百位數的時候就想直接放棄。特別地想承認自己就是一個不會寫作的廢物,能寫出來的只是記流水賬一樣的字跡??上胂胱约哼M入回答的初衷不就是想讓人看看自己的回答嗎?寫的不好就在頭條找相關的資料學習,看別人是怎么回答的。特別是一些回答本可以一句話可以回答的,確有優秀的大V們能寫出1000多字。通過內容我才知道,回答并不是讓你寫答案,而是更深層次的挖掘,進行發散性思維,為閱讀者提供更多的知識點。從此以后我的回答基本能在500字左右,雖然有些啰嗦,確實不是我的本意,只是語言組織能力有些不足,沒辦法精簡,但一直在努力改進。
在開通了收益后,隨著問題回答的越來越多,碰到的問題相近的也多。我不想用原有回答去回答新的問題(其實頭條也打壓一成不變沒有新意的回答)。就在頭條搜索方法,從一個老師的文章中學習到了素材積累的方法,在此特別感謝老師無私的分享。雖然已經在進行素材的積累,但仍然會回答出很多低質量的答案。閱讀量就是最好檢驗自己回答好壞的標準。開通收益后經歷了20多天最好的閱讀量一個13萬,二個上萬的。收益雖然不多,但從自己的回答中看到了進步。這不就是自己所希望看到的自己嗎。
在做三農領域問答時,我想通過自媒體的圖文原創功能,可看到需要在30天內發布十篇原創文章,就直接拿回答的內容稍微修改一部分就發布在頭條號上。發布到十篇時就直接申請了原創,結果不言而喻,肯定不讓通過。當收到通知時,心情很低落,但回想自己的初衷,就再次在問答進行碼字。改變自己寫作的習慣,認真對待發出去的每一個字。這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讀者朋友負責。
想做好三農自媒體,需要通過自身對知識的積累去分享出真正有三農所需要的實用性干貨,能讓讀者朋友獲得收獲。同時也使自己從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最終服務于三農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