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字的功底怎么樣?
我來談?wù)勎覍@幅字的看法。
這副書法作品,包括主體“峰”字和注釋、落款文字三部分,鈐印三枚。
一,主體“峰”,作者有意運(yùn)用“墨分五色”,來達(dá)到字跡的濃淡變化;結(jié)體上,大體是行草,但左邊的“山”字旁,作者沒有按傳統(tǒng)字法寫,而是“畫”出來一個類似篆書的“山”,可能是作者考慮落款文字中還有兩個相同的“峰”字,故意寫成這樣,以求得到“同中有變”的效果。加上“墨變”,整個字給人以“現(xiàn)代書法”的味道。
二,再說此字的用筆,書法講究“提、按”,有提、按,筆畫才會有粗細(xì)變化,此“峰”字,右上折文,從捺開始,三筆連寫下來,橫與橫之間的“牽絲”,明顯沒有“提筆”,而是“拖筆”而下,牽絲明顯較粗,造成三橫的重疊,漫漶不清。最后一筆“豎”的收筆處,速度由于過快,接近散鋒,沒能做到“力送筆端”。
書寫過于“勻速”,和紙張沒有“摩擦”矛盾,整個“峰”字沒有出現(xiàn)“干筆”、“渴筆”,少了大字的遒勁之美。
三,注釋文字,兩個“高”,兩個“峰”,兩個“人”,作者顯然用了不同的寫法,重復(fù)的字沒有類同,“同中有變”,值得肯定的做法!相比較而言,注釋文字比主體“峰”,無論用筆,還是結(jié)體,基本沒問題,都符合書法規(guī)則,更有書法味道。
四,落款文字,“庚子春勝利書”,流暢自如,起筆、行筆、收筆,交待很清楚,也有輕重變化。如果整體章法再安排時,把“劍鋒存念”寫在右上方,做為“上款”,更能體現(xiàn)對索書者的尊重,更符合書法傳統(tǒng)。
鈐印大小、位置不錯。
綜上,這副書法作品的作者,一定臨過字帖,鉆研過相同字的不同寫法,尤其注釋落款文字,有一定書法基礎(chǔ),并且想嘗試融入不同字體、新的表現(xiàn)形式,形成自己的獨(dú)特面目。相信他繼承傳統(tǒng),臨池不輟,假以時日,一定會突破自己,期待看到他更好的書作。
淺陋之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