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閱讀轉化為個人能力?
有效的閱讀,并把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也就是俗話講的——學以致用,才能逐漸轉化成個人能力。那么怎樣才算是有效的閱讀呢?
放在以前,我的讀書目的比較膚淺,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讀的書比較雜,看到別人說什么書好就“頭腦一熱”買回來,有時候會看見“200減100”、“100減50”的活動,花幾個小時的時間憑直覺選夠活動資格,看見買回來的書堆在一起,就有莫名的滿足感,但實際看得進去的書卻不多,買回來10本,能看完1本就很不錯了。看得進去的這一本,我也只是在碎片時間隨手拿來一讀,斷斷續續地讀完,時間跨度大,書看完了,知識沒積累到,只是感覺自己完成任務了,書讀完就好,自我安慰。
很多人理解的閱讀,就是看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這種過目即忘的閱讀,并不是我們說的能提高個人能力的閱讀方法。
最近在讀尼基.斯坦頓的《溝通圣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里面的閱讀章節,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也糾正了一些不好的閱讀壞習慣,受益匪淺,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共同進步:
閱讀習慣:
有效的閱讀,在開始閱讀前就能清晰知道閱讀一本書或者一堆資料想要得到什么,或者解答什么疑問,這就是我們常講的閱讀的目的。有目的地進行信息的收集,并形成自己的觀點,進而對事件或事物有一個明確的判斷理據,這就是有效閱讀想要達到的效果。
為了能更順利地進行有效的閱讀,尼基.斯坦頓在《溝通圣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書里提到了,閱讀前的準備:
1? 確定閱讀目的,為提高自己某一個領域的能力而讀書;
2? 改掉不好的閱讀習慣,壞習慣影響閱讀的專注度,知道就改掉它;
3? 找到最合適的閱讀環境,勞逸結合,舒適的環境能讓閱讀更專注有效;
4? 閱讀過程中積累詞匯,有利于形成自我的知識體系,增加閱讀和寫作的詞匯量
閱讀方法:
在讀尼基.斯坦頓的《溝通圣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之前,我是一個完全不知道什么叫閱讀方法的人,看書時只知道埋頭看(看書嘛,當然就是看呀),卻不知道,原來看書也講方式和方法。會讀書的人都知道“二八定律”,意思就是一本書里有用的內容只占了這本書內容的20%,而這20%有用內容中真正重要的卻只有4%。我們閱讀的時候,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精讀這4%核心內容,比你花整天的時間讀100%都能理解得更透徹。那么怎么找到這4%呢,《溝通圣經》的作者尼基.斯坦頓在書里給我總結了3點:
1? 瀏覽
拿到書,先不急著馬上進行精讀,可以把整本書瀏覽一遍,評估和找到整本書的抒寫結構,把內容分類,并標記:必讀、有用和不重要的內容,為進行下一輪的閱讀做準備;
2?略讀
第二遍利用“略讀”的方式,把前面分類好的內容,如必讀和有用的內容進行略讀,把每章每段的主旨找到。一般把每段話的主題句找到,然后稍加拼接,就可以找到此章的主旨。
3?閱讀
最后把前面精煉出來的內容,再次精讀,找到案例或者細節的支持,再經推敲,便能把整本書的所要傳達的有用的、重要的信息,都呈列在桌了。這樣讀書是否更有效?
除此之外,作者尼基.斯坦頓還提出了“SQ3R閱讀法”,讓我們可以更有套路地進行更高效的閱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SQ3R閱讀法”。
我們總是看得多,做得少,蠢蠢欲動卻怎么都不動!
我看了并明白了這些閱讀的方法,現在看書,自己也懂得利用不同的速度進行不同內容的閱讀,知道看書得帶著目的,找到內容的分類,最大程度的吸取書籍里想要告訴我們的信息,看完我還會寫點東西,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利用輸出加強輸入的記憶法,來鞏固我從書里學到的知識,我相信這也是一種個人能力的體現,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