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齊梁陳三武一高南朝四帝哪個能力最強?
南北朝宋齊梁陳四朝,四位開國皇帝都非常有特色,基本上都是各自朝代的巔峰。那么如果縱向對比這四位,其間有無高下之分呢?我們不揣冒昧,從各自的時代背景入手,看看他們各自的成就如何。
一、宋武帝劉裕:氣吞萬里如虎的南朝第一人
南北朝時最講究出身,北方南下的士族基本上左右了東晉的政局。瑯琊王氏的影響力甚至延伸到梁朝。
但南朝四位開國皇帝的出身,卻都是南方寒人。而其中猶以宋武帝劉裕的經歷最為曲折,最具有代表性,因之,劉裕無論是境界、成就、心胸,在南朝三武一高之中堪為翹楚。
劉裕早年是東晉北府軍的下級軍官,在平定孫恩起義作戰中,還得自己手執長刀一線沖鋒,完全是賣命的角色。彼時東晉尚且是士族把持的天下,類似劉裕式的低級軍官絕無晉身的可能。
晉末士族發生內訌,桓氏最后的代表人物桓玄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武力篡權,建立偽楚政權,激起了天下的公憤。
但此時當軸的幾家大族早已失去挽回政局的能力,王謝諸豪門雖居高位,卻全無武力對抗的余地。此時劉裕在京口聯絡原北府軍——此時的北府軍已被瓦解——的下級軍官,如何無忌、檀韶、謝晦等人,發兵反擊桓玄,在艱難的時局中脫穎而出。
擊敗桓玄、重立晉室社稷是劉裕事業真正起初之時。之后他一路走高,漸漸成為晉室的武力支柱,北府軍殘余勢力也從劉牢之手中轉移至劉裕麾下。在諸家士族漸漸去武力化的情況之下,劉裕之地位再也無人能夠挑戰。
劉裕重建北府軍、整頓軍力后,乘十六國末期諸國紛立的機會,抓住時機北伐,先后吞滅慕容氏南燕和姚氏后秦,版圖擴大至關中和山東。同時對內徹底消滅孫恩盧循和徐道覆等亂軍,西邊又削平割據蜀中的譙蜀政權,是為東晉南朝版圖最大的時代。
東晉與北方五胡對峙以來,雖然百余年間不乏機會,如冉魏與前燕交攻、前秦崩潰等時機,都可乘機北伐恢復中原。但當軸的王庾桓謝四大高姓豪族,既無劉裕的膽氣,也沒有恢復中原的本心,以至于戎車屢動,卻底氣不足,從未取得過像劉裕北伐這樣的戰績。
劉裕的過人之處,一在于膽氣充沛。無論是起兵討伐桓玄,還是與北方強敵作戰,皆是議定則動,不畏困難,故而能屢屢于弱勢之中打出強者的氣勢。
二在于眼界高遠。東晉諸大豪族共執政權,卻從未有哪一家能力壓儕輩,獨占鰲頭,正在于沒有脫出東晉本身政局,忙碌于內斗。即令桓溫之輩,也只把北伐當成內斗的政績,并未真心投入北伐戰爭,是以屢戰屢敗。只有劉裕真正把北伐當成事業,以北伐硬碰硬的實力,徹底壓倒江左士族的政治影響力,這種眼界,事實上也是膽氣所支撐的。
三在于應變絕倫。劉裕一生戎馬,但關鍵的幾場戰爭都打得不一樣。打桓玄是倉促起兵,純靠勇猛敢戰取勝;打南燕以步兵遠襲敵國,在絕地中以車陣克慕容氏的騎兵;打北魏,突施驚天之手,以卻月陣血虐北魏騎兵,成就中古戰術史的一段不可復制的神話;北伐后秦,采取多路并進、尖兵突襲戰略,打出了南朝絕無僅有的大戰役;平譙蜀,內外中水三條路線玩出了迷蹤拳,戰略戰役兩個層面完全碾壓。南朝諸帝,何曾有這樣的水平。
二、齊高帝蕭道成:先天不足的開國皇帝
蕭道成雖云出自西漢名相蕭何之后,實則是自己造出來的假家譜,他出身南蘭陵蕭氏,也是妥妥的南方寒族。
我們簡要回顧一下蕭道成的建國之路。蕭道成本系劉宋的中下級軍官,長年在青徐方鎮中擔任武職,并沒有多么過人能力和名聲。
宋朝前廢帝、明帝相繼的過程中,宋明帝靠武力奪位,與宋孝武帝的兒子晉安王劉子勛發生嚴重的內戰,宋明帝以方鎮起家,在全國范圍內并沒有可靠的實力派支撐,于是只好起用地位低下的蕭道成,讓他率軍鎮壓劉子勛的反抗。
蕭道成在這場內戰中以弱勢兵力連連取勝,最終削平劉子勛的勢力,成為宋明帝最可倚賴的武將。之后宋明帝意欲北伐奪取青徐舊地,結果遭失敗,蕭道成憑借過人的軍事能力再受重用,率部在淮河沿線抵擋北魏。而原在淮北的青徐武裝勢力紛紛南下,漸漸在蕭道成周邊聚攏。在蕭道成的有意結納下,一個松散的軍事政治集團逐漸形成。
宋明帝對蕭道成不斷膨脹的勢力很是忌憚,一度要殺掉蕭道成,但直到去世也猶豫未能下手,大概還是怕激起叛亂。明帝死后其子后廢帝昏亂無能,終被蕭道成發動政變襲殺,宋亡齊興。
蕭道成僅當了兩年多皇帝便去世了。如此短暫的時間,致使他對一些涉及國家根本的問題無暇處理。宋末齊初南朝最大的問題是強大的派系力量,西北邊境的雍、荊一帶武人,歷來有跟隨藩王作亂的傳統,自成一系,與中央頗有離心之勢。淮北的青徐武裝集團是蕭道成的出身之地,也隱然自成一系。江左翊戴皇帝的土著力量,則是左右中樞的一股傳統勢力。蕭道成即位即短,沒有決心也沒有策略梳理各股勢力,即使是他的長子蕭賾和次子蕭嶷的儲位之爭,他都拿不定主意,這位皇帝的魅力之弱可見一斑。
蕭道成是南朝諸帝中存在感最弱的一位。原因有二,一則建國之路最為平平無奇,以臺府兵變的方式上位,然后平定幾場規模不大的叛亂,幾乎沒有任何有威脅的挑戰。二則掌權即位時間極短,沒有對南齊產生什么影響,也沒有解決制約南朝政局的政治問題。
概括地說,宋末形勢已亂,自然會產生一位收拾亂局的實力派,而蕭道成適逢其會,便幸運地上臺了,論挑戰性,論得位難度,論個人魅力,他在南朝四位開國皇帝中,當屬最低的一位。
三、梁武帝蕭衍: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梁武帝蕭衍的人生最為傳奇。
他家的蕭氏,與蕭道成本是一家,只不過關系較遠。
蕭衍為人氣度宏遠,文才武功,在南齊末年都是一等一的人物。竟陵王蕭子良西邸八友,蕭衍位列其一,與當時最頂尖的文人唱和闡經,堪為一時之盛。
與劉裕相比,蕭衍氣度不相伯仲,武功或許有所不如,但文才、政略、眼界,比劉裕更有過之。
蕭衍在南齊之末執掌雍州,與其兄蕭懿都是地方實力派。齊帝東昏侯蕭寶卷誅殺各地的實力派,蕭懿不幸罹難,蕭衍以雍州數千之眾,決然起兵反齊,經過數場大戰,迭克荊州、郢州、江州與揚州,硬碰硬地擊敗齊朝軍隊,奪取天下,這比蕭道成的臺府兵變來得更難。
然蕭衍的過人之處,不光體現在開國歷程上。
劉宋中葉以后,北魏逐漸崛起,南朝逐漸喪失河南與淮北的土地,山東半島亦喪失殆盡。宋末、南齊對北魏幾乎無一勝績。這種軍事上的頹勢持續到梁朝初年,北魏趁南梁開國立足未穩,對益州、荊州、青徐展開全面進攻,一時梁朝東西數千里國境線上處處聞警,新生的梁朝幾乎要被北魏撲滅。
關鍵時刻,梁武帝以超凡的戰略,起用曹景宗、韋睿、馬仙稗等名將,采取以兩淮為重點、荊益為輔的戰略安排,對北魏發起局部反擊。北魏看似延綿千里、威勢奪人的攻勢,迅速被梁朝有針對性的反擊打亂部署。北魏為了應對梁朝強有力的反擊,暫停了益州和荊州方面的進攻,把主力調至淮河一線與梁軍對攻。
雖然梁朝一度因準備不足喪失壽陽,但梁朝接連取得合肥之戰、鐘離之戰的輝煌勝利,不僅國防線穩定下來,還極大打擊了宋末以來魏軍囂張的南進之勢。從此南北形勢穩定下來。
我們不能苛求梁武帝像宋武帝一樣進行氣吞萬里的北伐,畢竟兩位皇帝面對的敵人不一樣。劉裕時代,北方列國林立,北魏、后秦、大夏、南燕彼此制衡,互為仇敵,北方力量極大地被削弱了。因此劉裕能各個擊破,連破列國。及至梁武帝時代,北魏已經統一北方多年,且與劉宋經過數度大戰,不僅鞏固了河南的土地,還在頻繁的戰爭中摸透了南方軍隊作戰的套路,熟悉了南進的線路,對南方各個戰役方向的要塞群、防守態勢也都了如指掌。更可怕的是,北魏帝國經過漢化,已經成為高度封建化的成熟大帝國,具備強大的國防動員能力與軍事支撐系統,其力量遠遠超過當年的南燕、后秦,想要迅速打敗北魏,即令劉裕重生,也難以做到。
但梁武帝仍在不可能中,時時運籌,念念不忘北伐。他利用北魏六鎮起義、東西魏分裂之機,多次派軍隊北伐,特別是陳慶之北伐一役,梁軍居然趁虛打進洛陽,把北朝打出一身冷汗,這個成績也是相當難得的。
這是梁武帝執政前半段,基本以勝利為主。
然而,我們也不能無視他的失著。
蕭衍是中國歷史上第二高壽的皇帝,活了86歲。陳慶之北伐后十余年間,他已步入古稀之年,身體衰邁,精力大減,對本國朝政,對北方政情變動,對軍事形勢上的變化,已然失去了應有的政治敏銳。
他把過量的精力用于厘正佛道儒三教關系上,大力推崇佛教,造成了意識形態上的混亂。宗室政策上他也犯了矯枉過正的錯誤。宋齊兩代都實行過慘無人道的宗室大屠殺,梁武帝懲于南齊宗室薄弱,對蕭梁宗室子弟抱以極大的寬容和優待,不僅賜予蕭氏子弟巨量財富,還重拾藩王掌兵的老路,讓他的兒子、孫子、侄子們相繼到荊州、益州、雍州等大州擔任刺史,掌管一州軍政大權,劉宋時代藩王擁兵對抗中央的事實已經成形。
最不該的是,梁武帝在繼承人問題上也犯了糊涂病。他的長子蕭統去世后,他怕立嫡長孫會引起年長的兒子們變亂,因此放棄嫡長制,立第三子晉安王為太子。這一招直接導致嫡長系孫子們與幼子們的不滿,他們都對皇位有了野心。這個問題與藩王掌兵問題混在一起,成了梁末國家分裂的禍根。
東魏爆發侯景叛亂后,梁武帝錯誤地認為這將又是一次北伐的好機會,他一邊派蕭淵明北伐寒山,一邊接受了侯景的投降。
事實上,侯景叛亂之時,東魏國力正值鼎盛,東魏軍隊戰斗力極其強悍,在這種時候進行北伐無疑是失誤的。蕭淵明是個紈绔子弟,并不適合擔任統帥,結果梁軍在寒山遭到慘烈失敗。侯景受此戰刺激,萌生取梁朝而代之的野心,他僅以800殘兵發動叛亂,造成連綿四、五年,造成慘烈人口損失的大亂。梁武帝父子都被侯景俘虜于建康臺城,這場猝不及防的失敗,也徹底引發了梁朝的內亂。
梁武帝被俘前,自我評價說,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
侯景之亂的發生本可以避免,只消再過幾年,梁武帝或許便能壽終正寢,屆時史書上必定會留下一個相對清明、相對強力的皇帝的背影,一如漢武帝、清乾隆帝。只可惜,自作孽,不可活。
四、陳武帝陳霸先:最艱難的開國之主
陳霸先是江東本地人,武將出身。
與前面幾位相比,他的出身更低,起家過程也更為艱難。
陳霸先早年一直在低級軍官徘徊。梁末侯景之亂中,他迎來了機會。他堅持舉起率兵勤王的政治旗號,在廣州打擊割據力量,贏得了各方的尊重。
陳霸先為人極有心胸,善于從敵對陣營中爭取人才,收為己用。他麾下的大將侯安都、侯瑱、章昭達等人都是俘虜的降將。
陳霸先在梁末嶺南亂戰中逐漸崛起,積聚起了一支5萬人左右的軍隊,之后他便義無反顧地北上援救被侯景占據的建康城,并聲明接受江陵的梁元帝的領導。這個講大局的舉動使他贏得了更大的威望,也為他在梁末的爭奪中逐步走上了政治制高點。
陳霸先和梁軍大將王僧辯聯手消滅了侯景,光復了建康皇城,聲望達到極點。偏在此時,江陵的梁元帝政權被西魏消滅,王僧辯又企圖接受北齊送回來的蕭淵明,而廢去原本擁立的梁敬帝,這一舉動惹惱了陳霸先,陳霸先舉兵襲殺王僧辯,堅持扶立梁敬帝為主,對北齊實行堅決的軍事反擊。
硬氣的陳霸先最后幸運地擊退北齊軍馬,建立陳朝。但他面臨的形勢實在過于艱難。彼時因為侯景之亂,北方的西魏、北齊兩國趁火打劫,陳朝國防線已退至長江,天險與敵共有。防守形勢非常不利,北軍動不動就沿江威脅。西邊的益州也被西魏趁亂奪取。
南朝內部還存在著嚴重的分裂。原梁朝故將王琳占據著江夏以西的近一半領土,并且連番派兵沿江東下,企圖與陳朝決一雌雄。
陳霸先一邊苦苦支撐著長江防線,一邊派兵與王琳決戰,國勢之危,嚴重考驗著陳霸先的能力和信心。
但就是在如此情況下,陳霸先再度挫敗北齊十萬大軍的南伐,在敵軍已經逼近建康城的情況下,上演驚天大逆轉,消滅近十萬北齊大軍,使北朝不敢輕易南下。西面的王琳也在陳軍的打擊下無法前進,心浮氣躁的王琳最終在蕪湖水戰中被陳軍擊敗,南朝半壁江山經過10多年慘烈內戰,終于在陳霸先手中恢復為完整的版圖。
陳霸先當了皇帝也僅兩年有余,從他起兵北上,到建立陳朝,直至去世,可以說一直處于非常嚴峻的形勢之中,他面對的敵人一個比一個強,自己從未取得力量上的優勢。陳霸先雖然沒有打出宋武帝北伐、梁朝鐘離之戰那種酣暢淋漓的大勝,但他東西奔走、永不言敗的精神卻獨占一份,比前三朝開國之君不遑多讓。
我的個人觀點,宋武帝劉裕更有實力,他是南朝四帝里戰績最輝煌,也是最有機會統一的,加上偶像光環的話,我甚至覺得兩晉南北朝他是最有能力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滿了酸甜苦辣,也創造了成就,也得到了遺憾,不知一生幾乎沒有敗績的劉裕,最后被兒子“一計害三賢”導致長安失守的時候回做什么感想,時也命也,劉裕的遺憾不光是兒子的敗家和劉穆之的去世,更是征戰了一輩子的自己還是敗給了年齡,如果不改朝換代,他的作為始終在朝廷名不正言不順,命運讓他止步在了偏安,未能達成統一。
我總是去想,如果老天多給劉裕幾年會怎樣,如果劉裕手下不止有劉穆之還有如韓信張良一般的能人會怎樣,但歷史沒有如果,也是天意,讓劉裕的后代沒有能再繼任他的存在,也是天意讓北魏崛起南朝再無力北伐。
說幾個他的輝煌戰績吧,都是史書上的,有些比較扯淡,盡管是史書,也還是不要太主觀,還是要有分辨真假的能力的:
1,征孫恩以一人之力以一敵千
2,義兵勤王誅桓玄
3,卻月陣破魏騎兵
(無三不成禮,就舉三個栗子吧)
最后是我在宋武帝誕辰的時候為他做的詞,略帶個人情感
破陣子·四月十六宋武帝誕辰紀詞
烽火禍殃華夏,不尋京口斜陽。
貧苦仍思天下志,駿馬金冠銀槊長。
亂臣賊虜惶。
北府軍如神將,天兵卻月鋒芒。
煞破秦燕胡骨膽,席卷長安復洛陽。
南朝誰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