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為什么不把皇位傳給他的親弟弟?
中國封建制度講究的是世襲傳承,皇帝的天下是自己的,只有傻子交給外人。為了保證江山千秋萬代,接班人基本是任人唯種,也就是說接班人是基本靠生。
皇帝三宮六院,大部分時間沒有無嗣的煩憂,反倒是經常要面對生的太多的煩惱,皇位只有一個,兒子倒有不少,很多兒子試圖挑戰立嫡長為接班人的制度,因為權力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宋哲宗趙煦的爸爸宋神宗死的時候,圍繞接班人問題就產生過激烈斗爭,因為宋朝老一代也有兄終弟及的接班慣例,所以宰相蔡確想讓神宗趙頊的弟弟吳王趙顥接班,理由是趙煦身體羸弱,吳王身體棒,有利政權平穩過渡。
蔡確這樣說不能說沒有道理,但因為吳王跟蔡確私交甚密,所以就招來大臣的一片反對聲。關鍵時候英宗的老婆、神宗的娘皇太后一錘定音,立自己兒子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孫子,八歲的趙煦為接班人。
正如宰相蔡確預料的那樣, 宋哲宗趙煦自幼身體不好,再加上奶奶太皇太后高滔滔太強勢,太嚴厲,一直對這個孫子皇帝呼來喝去,哲宗趙煦一直很壓抑,心理陰影面積太大,心情糟糕,像籠子里的小鳥、溫室里的幼苗,鍛煉也少,免疫力也低,后來就患上了癆病,也就是肺結核,這病在古代的醫療條件下就是癌癥一樣的不治之癥。
皇太后為了國家穩定還諱疾忌醫,宋哲宗的身體每況愈下,沒多久就不行了。哲宗登基的時候才八歲,大權一直在太皇太后高滔滔那里,直到太皇太后死去,趙煦才開始行使皇帝職務。
宋哲宗沒有皇帝命,掌權沒有幾年就不行了。宋哲宗23歲駕崩,跟前又沒有兒子,臨終都說不成話了,也沒有立下什么遺囑。接班人問題又一次成了難題,也讓有關各方爭得不可開交。關于接班人的問題爭執不休,哲宗的母親朱太妃希望自己的另一個兒子趙似接班,如果換成別的孩子當皇帝,自己就會受冷落了。
但此舉遭到了向太后的堅決反對,她認為自己的兒子趙佶是接班人最合適的人選,輪也輪到我們了,便宜不能老讓你朱太妃一個人都占了。
在宋哲宗病危不能說話的時候,向太后就給哲宗當翻譯,說哲宗的遺愿就是想讓自己的異母弟弟趙佶當接班人。
看到這里,細心的讀者一定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哲宗趙煦既然當了皇帝,他母親朱氏應該是皇太后,可是為什么卻把兒子不是皇帝的向氏稱為皇太后,是不是搞錯了?沒有搞錯,哲宗的母親朱氏是不是皇太后不是由自己的兒子說了算,而是由自己的婆婆高太皇太后做主的。
因為高太皇太后是個強勢女人,自己孫子哲宗登基的時候才8歲,自己就是實際上的一把手,獨攬朝政八年之久,直到去世。這個高太皇太后在世的時候,不想讓朱氏為皇后,怕自己的權勢被削弱,所以就故意挖了個坑,封哲宗母親朱氏為太妃,封另一個兒媳婦向氏為太后。再說向氏是神宗皇帝的大老婆出身名門,而向氏只是個偏房,出身卑微。
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這個朱太后溫柔賢淑,不會政治手腕,不會拉攏人,自己兒子雖然是皇帝,在朝中也沒有什么根基和人脈,說話沒分量,根本不是向太后的對手,在接班人問題上沒有話語權,
朝中大臣的意見也不統一,以章惇為代表的大臣也捧出了哲宗的親弟弟,他們認為首先發話說:哲宗同母弟弟簡王趙似應該接班。
向太后不以為然,什么同母不同母的,我是正房,所有的皇子都是我的兒子,不分貴賤不分尊卑,為了我們大宋江山,應該是任人唯"健",只有身體健康的人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簡王接班原本也不是不行,可是他的耳朵有毛病啊,一個生理有缺陷的人怎么能夠勝任皇帝的工作。
而且神宗皇帝早就說過端王端王趙佶這孩子儀表堂堂,知書達禮,孝順長輩,是當皇帝的最佳人選。而且哲宗臨終遺言,端王是法定接班人。
大臣們見太后搬出皇帝語錄,一時無話可說。
那些大臣都是墻上草,隨風倒。而且選接班人是人家老趙家的私事,關大臣們屁事,他們才不咸吃蘿卜淡操心,得罪主子丟了飯碗掉了腦袋。人家找咱們征求意見也是走過場,咱們不能給個棒槌就當真;所以大臣們就順坡下驢一致擁護了。
于是端王趙佶就當上了大宋的掌門人,大宋進入了宋徽宗時代。
后世人們都說是徽宗斷送了大宋江山,純屬瞎掰。只有萬年的烏龜沒有千年的江山,朝代更替是歷史規律,你見過哪個朝代活到五百年的?每個朝代都有氣數,氣數已盡的時候姜子牙都救不了。宋朝的滅亡是必然的,換哪個龜孫當皇帝都一樣,別讓徽宗當背鍋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