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熟女精品熟女A片视频小说,日本av网,小鲜肉男男GAY做受XXX网站

為何雙方會付出慘重傷亡去爭奪一個小據點

傅智翔2年前12瀏覽0評論

為何雙方會付出慘重傷亡去爭奪一個小據點?

戰爭史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幾萬、幾十萬大軍,戰線綿延極長的戰斗,勝負有時取決于某1、2個小點的得失。

結合幾個戰例,咱們一起聊聊這個問題。

老爺廟:關鍵要點的兩個要素

成為反復爭奪的要點,一般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1、得失關乎全局。

平型關伏擊戰中,老爺廟的得失就關乎全局。

在我軍的伏擊圈中,老爺廟正是日軍行軍道路上“弓型拐彎處”左側的制高點。

誰能控制老爺廟,誰就能以控制公路及日軍退路。

2、皆有機會控制。

即便是關鍵點,但如果一方在此固若金湯,那么,對手不會以此為改變戰局的關鍵點,該點也很難成為血戰之地。

舉個最極端的例子:抗戰時,東京絕對是關鍵點。但是···你夠得著嗎?

說回平型關作戰,盡管我軍深知老爺廟的重要性,但卻無法提前安排控制。

因為:老爺廟附近植被少。

如果我軍提前在禿山上設置鞏固陣地,將暴露于敵軍面前,我軍整個伏擊作戰都將無法進行。

所以,我軍不能提前控制老爺廟,只能做好安排,在戰斗打響后迅速搶占。

日軍的戰術素養也很高,他們也很快發現老爺廟是關鍵點,因此,在發現遇伏后也將重點放在控制老爺廟上。

如此,老爺廟,成為整個平型關戰斗中,爭奪最激烈的關鍵點。

喬溝戰斗打響后,日軍陷入混亂。如果是國內戰爭的話,戰斗可能已經分出勝負了。

然而,日軍戰術素養非常高,很快從慌亂中回過神來,搶在686團3營前占了老爺廟,居高臨下攻擊我軍,給我軍造成巨大威脅。

如果日軍對手是被動的國軍的話,日軍可能也已經可以穩當退兵了。對國軍來說,擊退日軍,也可以宣稱“大捷”了。

所以,日軍在山頭只部署了400人左右,大部分部隊仍在山下運動。

然而,我軍可不是國軍,英勇的686團3營迅速發起進攻。

戰斗非常慘烈。敵人山上山下的火力夾擊我軍。3營9連的干部犧牲得差不多了,全連只剩下十幾個人。

這時,師首長給344旅下達命令,要求687團2營迅速行動,配合686團3營。

在2個營官兵的英勇奮戰下,我軍終于奪回了老爺廟。

然而,日軍旋即發起猛烈反撲,成群成隊的日軍步兵向制高點爬來。

686團官兵沉著應對,待敵靠近后再以齊射猛烈開火,將敵人壓了下去。

日軍旋即又集中5、600人向老爺廟猛攻,敵軍戰機也貼著山頭支援步兵。

激戰中,副團長楊勇受傷,局勢一度非常危險。

李天佑下令:一定要堅持到最后一刻,最后一支槍,最后一顆子彈!

堅持到下午1點,687團攻了上來,敵人后尾出現混亂。

李天佑立刻下令加強火力,阻止反擊。

15時,687團從東側,685團從西側圍了上來,李天佑的686團從老爺廟高低組織反擊,獨立團堅決阻擊淶源之敵,我軍終于取得勝利。

吐絲口:七寸

打蛇時,不能打住七寸(或三寸),蛇不但打不死,還會咬人。

萊蕪戰役時,吐絲口就是這樣的“七寸”。

吐絲口,位于博山、明誰通往萊蕪的“Y”字形公路的交叉點,是國民黨軍進出魯中地區的咽喉,并設有李仙洲部的大型軍用倉庫,儲備上百噸彈藥和數十萬斤糧食。

如果國軍控制吐絲口,國軍進退自如,補給良好。

當時,在萊蕪及附近的國軍并不比陳粟部少,裝備精良。

如果不能控制吐絲口,我軍與國軍硬碰硬,形勢對我軍將十分不利。

6縱對吐絲口發起進攻。

稍出意外的是:駐守吐絲口的整編36師原是偽軍,戰斗力一般。但敵熟悉當地地形,且配有大型火炮,又得空軍支援,抵抗非常激烈。

我軍連續奮戰,幾次打開口子又幾次被迫退了出來,反復爭奪。

最后,我軍將敵壓制于一座關帝廟內。

吐絲口沒有徹底拿下來,沒有毒蛇直接斬斷。

然而,我軍的攻擊,打中了“七寸”,使戰局發生了轉折性變化。

當時,由于我4、7縱沒有及時抵達預定戰場,截斷敵整編47師與73軍的聯系,兩股大敵會和于萊蕪。

按理說,敵人兩股強敵合流,吐絲口之敵又仍在堅持,形勢對我不利。

但是,敵人已經處于絕對被動。

對萊蕪之敵來說,由于主要補給都在吐絲口,而吐絲口之敵又被我壓制,因此,彈藥等物資補給斷絕。

靠空投解決不了如此大規模軍隊的補給,而一旦彈盡糧絕,國軍就算合流,也始終是死路一條。

已不可能固守萊蕪,王耀武提議:萊蕪國軍撤往吐絲口,撤退吧!

原本信誓旦旦,要給我華東野戰軍“最后一擊”的老蔣硬不起來了,只好同意撤退,能“并祈上帝保佑我北撤部隊的安全和勝利”。

最終,在一片混亂中李仙洲大軍被全殲。

襄樊戰役:創新型解決“必爭之地”問題

必爭之地,雙方往往都竭盡全力的爭奪,一般是一場不可避免的血戰。

然而,當指揮官足夠有創新精神時,這個問題也可以化解。

襄陽城,三面環山,一面環水。

所以,歷史對于攻襄陽,有“先攻山后攻城”的說法。

不占領城外的幾座要點,連城墻也接近不了,談何攻城?

因此,國軍的防御重點,放在城外諸山,尤其是虎頭山、羊牯山。

戰役開始之初,我軍延續了這一傳統思維,仍以攻山為主。

經過激烈作戰后,我軍雖攻占了真武山等要地,但虎頭山、羊牯山等在敵手,且我軍損失十分慘重。

由于擔心損失過大造成的不利形勢,王宏坤提出“襄陽作戰須重新考慮”。

劉伯承命令:不許顧慮傷亡,不準講價錢,以求徹底勝利。

王近山提出新的作戰方略:不攻尚未控制的虎頭山、羊牯山等山頭,只以地方部隊進行牽制,主力6縱直攻西門,桐柏軍區28旅攻城東南,陜南軍取12旅攻城東北。

也就是放棄了“先攻山后攻城”的傳統做法。

王近山認為:先攻山再攻城,只會揚敵之長。襄陽城西南高地與漢水之間有一條狹長走廊,直通西門。該走廊距虎頭山、羊牯山的距離都超出了敵人守軍火力封鎖的范圍。因此,我軍可以直攻西門,猛虎掏心!

調整打法后,形勢很快得到改觀。

無奈之下,老蔣下令城外各山頭的部隊進入城內!

如此,敵人依托環山防御的企圖被徹底粉碎!

王近山的創新之舉,使原本慘烈的要地攻堅戰嘎然而止,在“必爭之地”上嚴陣以待的敵軍突然變為無用!

必奪的據點

歷史上,反復爭奪要點以求改變全局是極為常見的。

有時,這些要點是覆蓋面大的制高點。

比如: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馬馬耶夫崗、巴普洛夫大樓。

有時,這些要點是交通要點或敵后勤基地。

比如前文提到的吐絲口。

有時,一些據點得失,不僅關乎一次作戰失敗,更關乎天下格局。

比如:三國時期,魏吳在合肥-濡須之間的作戰。雙方都想完全控制由長江入淮河的通道。

當然,奪取必爭要點,未必一定會是血戰。

高明的指揮官為避免不必要的犧牲,有時會巧妙用兵,以求以更小代價控制該點。

比如:前文所說的王近山領導的攻襄陽作戰。

又比如:奧斯特里茨會戰中,拿破侖為了迷惑敵人,主動放棄普拉岑高地,在成功迷惑、誤導敵人后,拿破侖迅速襲得普拉岑高地,將俄奧聯軍從陣地中間切開,并將聯軍主力完全置于普拉岑高地法軍火力打擊下,一舉扭轉戰局。

人雖身長七尺,但要害處不過幾個。

戰場也是如此。

其實,商場、職場,乃至人生,又何嘗不是由幾個關鍵節點所決定的呢?

祝君把握關鍵,贏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