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業態包括哪些產業?
新業態包括15項產業
1.融合化在線教育
允許購買并使用符合條件的社會化、市場化優秀在線課程資源,探索納入部分教育階段的日常教學體系,并在部分學校先行先試。
2.互聯網醫療
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探索線上預約問診和線上預約檢驗制度,檢查結果、線上處方信息等互認制度。
3.線上辦公
在部分行業領域形成對線下模式的常態化補充;推動完善電子合同、電子認證等數字應用的基礎設施。
4.數字化治理
構建政企數字供應鏈,支持民間資本參與水電路網等城市設施智慧化改造。
5.產業平臺化發展生態
支持傳統龍頭企業、互聯網企業打造平臺生態;鼓勵金融機構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依法依規為平臺提供金融服務。
6.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
建立政府-金融機構-平臺-中小微企業聯動機制,發展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
7.“虛擬”產業園和產業集群
實施數字經濟新業態培育行動,支持建設數字供應鏈。
8.基于新技術的“無人經濟”
支持建設智能工廠,實現生產過程透明化、生產現場智能化、工廠運營管理現代化;發展智慧農業。
9.培育新個體
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鼓勵商業銀行推廣線上線下融合的信貸服務。
10.微經濟
支持線上多樣化社交、短視頻平臺有序發展;建立微經濟等新業態成長型企業名錄。
11.多點執業
探索適應跨平臺、多雇主間靈活就業的權益保障、社會保障等政策。
12.共享生活
鼓勵共享出行、餐飲外賣、團購、在線購藥、共享住宿、文化旅游等領域產品智能化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完善具有公共服務屬性的共享產品相關標準。
13.共享生產
鼓勵企業開放平臺資源,共享實驗驗證環境、仿真模擬等技術平臺。
14.生產資料共享
健全完善“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生產資料管理新制度;依托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盤活空余云平臺,開發工具、車間廠房等閑置資源。
15.數據要素流通
依托國家數據共享和開放平臺體系,推動人口、交通、通信、衛生健康等公共數據資源安全共享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