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有哪些癥狀表現?
焦慮的五種表現形式
第一,完成焦慮。總是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太滿,每天都活在截止期限(Deadline)面前,
比如同時想學很多東西,但時間根本不夠用;每天要例行完成的事情太多,耽誤一天就覺得喘不過氣來;
隨意承諾他人,日程安排總被不重要的事情打亂,總之,只要內在欲望涉及面太廣或外在日程安排過緊,我就很難做到深入和從容。
第二,定位焦慮。如果在零基礎階段就直視該領域的能人們現在的所作所為,不焦慮都不可能:
某某這么年輕就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了!
他們已經抓住風口、占據先機,我何年何月才能這樣?
原以為這個絕妙的點子只有自己能想到,沒想到人家居然把產品都做出來了,
錯誤的定位只會讓人覺得一切都來不及了,事實上,這根本就是錯誤的對標。
第三,選擇焦慮。有時選擇太多也會讓人陷入焦慮,比如突然有一段自由時間,卻因為想做的事情太多,最后把時間都浪費在了搖擺不定上,
靜不下心做最重要的事,或者說根本不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另外,很多能人的觀點也讓人糾結,比如A說閱讀要只字不差,B說按主題閱讀,不用讀完,看上去兩個人的說法都對,但做法卻完全相反,到底用哪個方法呢?
人喜歡唯一性和確定性,面對多元和不確定,靠天生的習性怕是很難應對。
第四,環境焦慮。有時我們不得不面對一些外在環境的限制,
比如因家庭、工作的影響,有些事想做卻做不了,
還有些事不想做卻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去做。這種低效或無力有時也會讓人抓狂。
第五,難度焦慮。有些書就是很難讀,有些文章就是很難寫,有些知識就是很難懂,有些技能就是很難學,
真正能讓你變強的東西,其核心困難是無法回避的,不下決心與之死磕,始終在周圍打轉,時間越長越焦慮。
大多數焦慮的根源歸結起來,原因就兩條:想同時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焦慮的本質也契合這一觀點:
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極度缺乏耐心。
焦慮就是因為欲望與能力之間差距過大。
再往深了說,焦慮并不完全源于我們的主觀意識,而是來自我們大腦的生理結構。
我們已經知道人類的天生屬性是避難趨易和急于求成。
也就是說,在我們內心深處早就埋下了這樣的種子:急于求成,想同時做很多事;
避難趨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這才是焦慮真正的根源!焦慮是天性,是人類的默認設置。
千百年來,所有的人都一樣,只是進入信息社會之后,由于節奏變快、競爭更強,這種天性被放大了。
所以,我們沒有必要自責或愧疚,也沒有必要與天性較勁,而應想辦法看清背后的機理并設法改變。
當然,最簡單的方法是反著來,比如:
·克制欲望,不要讓自己同時做很多事;
·面對現實,看清自己真實的能力水平;
·要事優先,想辦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接受環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最后建議大家,學會取舍,懂得放下焦慮跟分不清輕重緩急有關,對不必操心的事情過多操心就焦慮。
所以要懂得優先排序,僅關注于最最重要的三兩件事,最好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