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金仙是不是永遠不死的?
在正統道教神話譜系中,沒有大羅金仙這個稱呼,只有“大羅仙人”或“大羅神仙”的說法,至于大羅神仙是否不死不滅,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能否永遠不死不滅,還地看修為境界!
我是喜歡挖掘新奇、刺激、好玩的神秘傳統文化的大愚,讓我來和大家聊一下仙人的一些問題。
一、什么是大羅?大羅金仙源自哪里的?“大羅”出自道教中的“大羅天”。從字面上的解釋,“大”為廣、為無量,“羅”則是指網羅、包羅,合起來,有包容諸天的意思。
在北宋張君房編訂的道教典籍《云笈七簽》中,是這樣說的,道教仙境有“三十六天”。
其中從低向上是:欲界,有6天;色界,有18天;無色界,有4天;種民天,又稱四梵天,有4天;三清天,有3天,最后是至高大羅天,包含了其他三十五天。
這個“天”,可以是境界,也可看作一界,在道教宇宙觀中,把宇宙分為了三界內和三界外,欲界、色界和無色界,被視為三界之內,四梵天之上,被視為三界之外,而大羅天,就可以看做包含這三界的無量宇宙。
至于“大羅金仙”,本源自于道教典籍《張三豐先生全集》中《玄要篇》的這一句:“只有無為身不破,才是修真大羅仙。”原意是指大羅仙人,在大羅宇宙中的仙人,后來,被《封神演義》、《西游記》等神魔小說所引用,為了突顯仙人的高級別,法力無邊,而衍生出了“大羅金仙”這一不倫不類的稱呼。
二、神仙的分類。“金仙”這個稱呼,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也沒有,而在道教中,對神仙流傳最廣、影響最廣的分類法,是源自《鐘呂傳道集》,把仙人修煉的境界與成就細分成了“大、中、小”三成,“天、神、地、人、鬼”五等的仙品分法。
當然了,道教仙人等級的分法,自古就有很多,根據東漢時期,道教典籍《太平經》中的分法,就把神仙區分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圣人,六為賢人,此皆助天治也。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兇,圣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圣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
兩晉南北朝時,隨著元始天尊作為道教至上神的地位確立,各道派在吸收舊有神靈的基礎上又出現多種新神靈,如天尊、天帝、帝君、道君、元君、真君、仙君等,一些高功道人試圖進行神仙譜系的編訂。
東晉道人葛洪的《抱樸子》,則從修煉的角度,將仙人的境界分作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稱:“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蛻,謂之尸解仙。”
而南朝的陶弘景,則以世俗“朝班之品位”,定《真靈位業圖》,排出七個行列的神團,由天上、人間和陰間三大體系組成,確定了道教神仙體系,在道教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唐代杜光庭的《墉城集仙錄》把仙人分成九等,第一等上仙,第二等次仙,第三等太上真人,第四等飛天真人,第五等靈仙,第六等真人,第七等靈人,第八等飛仙,第九等仙人。
北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則把“三清天”中的神仙分為九品,書中是這樣寫的:“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靈仙、至仙,分法和《太真科》的分法相似,不過過于復雜,在現實中并沒有市場。
說了這么多,可以看到,在道教神仙系統的眾多分類中,從來沒有“大羅金仙”這么落地的叫法。
當然了,我們可以將生活在大羅天中的所有神仙,統稱為“大羅神仙”。
三、大羅仙人們并非都是不死不滅。張君房在《云笈七簽》中認為,生活在大羅天內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神仙,還不能得到長生,只有不斷修煉,提升自身境界,才能逃脫天人五衰、三災六難,在三界之內,一重天就是一個境界,每升一重天,可增壽九萬歲,只有到了四梵天以上境界的仙人,才能夠與天地同壽,長生無極。
理論的上,仙人們上升到四梵天境以上,就可以說是與天地同壽,而到了三清境,則就能不死不滅。
四梵天,即常融天、玉隆天、梵度天、賈奕天。《太真科》曰:“已出三界,雖未登舉,預種民者,皆無退轉。若運開須化,應感下生,和光同塵,不累其德,接引后生,申明道教。”也就是說,到達四梵天的仙人,已經永遠跳出輪回生死,雖然處在三清境之下,但是三災不及,即便三界毀滅,這四天依舊存在。
而三清天則是至高仙神所在的最高天界,唐代孟安排在《道教義樞》中引《太真科》,對三清境進行了描述:“大羅生玄元始三炁,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炁所成;二曰禹余天上清境,元炁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炁所成。”
也就是說,三清天,是由大羅天的“玄、元、始”三炁所化生而成,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一炁化三清”,如《老子》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到了這個境界,已經是真正的不死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