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李自成這么快這么突然就打下北京了?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一個大話題,只是簡單說說。
第一,防御北京的主力部隊,已經被殲滅。
除了關外對抗滿清的明軍以外,當時關內明軍可以作戰的正規軍已經所剩無幾。
最后一支機動兵力,就是兵部尚書孫傳庭的陜西境內幾萬大軍。
但此時孫傳庭絕非李自成的對手,因為他的實力太弱,無論兵力和糧草都無法對抗。
其實,之前的柿園之役,孫傳庭已經設伏大敗李自成,殺敗農民軍30里。但因兵力太少,軍糧匱乏,士兵們不得不采集沒有成熟的青柿充饑,最終又被農民軍殺了個回馬槍,被迫放棄河南逃回陜西。
此時李自成比柿園之役時候更強,孫傳庭卻更弱,結果可想而知。
更慘的是,崇禎強行命令孫傳庭和李自成決戰。
而當時河南境內嚴重旱災,孫傳庭出潼關以后千里都是饑荒區,根本無法籌集軍糧。
明軍是餓著肚子長距離跋涉,同數倍兵力的農民軍作戰的。
即便如此,孫傳庭知道明軍最后的精兵都在他的麾下,咬牙拼命,一度連續大勝,在郟縣差點捉住李自成。
但是,雙方客觀實力對比差距太大,李自成幾乎是穩贏不輸的。
果然,攻占郟縣以后,明軍軍糧耗盡,已經無力繼續作戰,只能撤退。而此時農民軍雖然傷亡很大,但兵力雄厚,元氣還在,李自成立即追擊。
追到南陽,兩軍決戰。此時明軍軍糧耗盡,士氣低落,一部軍隊甚至因長期缺糧(更別說軍餉)試圖反叛,結果可想而知。最終就是明軍在數倍農民軍圍攻下崩潰,4萬多人被殲滅,幾乎所有的武器裝備和輜重都丟光了。
隨著孫傳庭的機動兵力被殲滅,大明也就不可能守住北京,因為沒有軍隊可用了。
隨后李自成雖然在攻打山西時候,遇到一些頑抗,但只是損兵折將,拖延進攻速度而已。
明軍死守寧武關造成農民軍7萬傷亡以后,李自成進行屠城,隨后地方明軍再也沒有激烈抵抗,基本上都是紛紛投降,尤其是河北境內明軍。
第二,守北京的明軍都是壯聲勢的。
北京城的禁軍是比較特殊的。通常是在全國挑選精銳,加入禁軍,“京營”。禁軍的工資主要由皇帝的私庫提供,待遇不錯。
然而,明末時期大明沒有錢,崇禎也沒有錢,有的禁軍士兵一二年都沒有拿到過軍餉。
兵無糧就亂,中央禁軍很快就淪為一個影子,有本事的士兵都自謀生路了,剩下的都是沒有辦法走不了的,自然也談不上有任何的訓練。
理論上,北京的禁軍應該有五六萬人,其實最多不過二三萬,其他都是空餉空名。
還有資料認為明軍實際上只有1萬左右的兵力。這是因為之前北京流行鼠疫,很多士兵和老百姓死的死了散的散了,所剩無幾,根本就不可能守住北京。
北京內外城墻上一共有15萬個堞口,如此平均下來,大約15個堞口才有1人守衛,這怎么可能呢?
況且這些禁軍士氣低落,本來又是混口飯吃,誰愿意以卵擊石送死?況且,就算去拼命,禁軍也沒有合適的武器和組織,常年沒有訓練過,去了也是送人頭的。
所以農民軍打來,北京禁軍就四散了。
說通俗點,這群禁軍類似于黑社會打群架時,每人給幾包煙找來撐場面的小混混,只能壯聲勢而已,不能來真格的。
最終,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接李自成大軍。
第三,大明是滅亡于政治而不是軍事。
這是封建王朝的必然輪回,大明崇禎就處于封建王朝的末期,滅亡是必然。
到了王朝末期,無論是漢末、唐末還是清末,國家的各方面崩潰都是難以逆轉的。
如果大明是初期或者中期,根本不會把只會騎馬射箭的建州女真放在眼里。
同樣,如果大明內部不出現這么大面積的流民、災民團體,李自成也算不了什么。
李自成歷史上幾次被明軍全殲,但只要振臂一呼很快就能聚集幾萬甚至幾十萬人。
說通俗點,李自成的兵員,都是大明的政治錯誤,逼得老百姓成為農民軍的。
其實,任由一股流寇在中原腹地的河南等地長期流竄,本來就說明這個國家離滅亡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