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未來到底有多大?
阿里的公有云的未來肯定是可以預期的,從IDC報告來看,阿里云的份額不僅僅是全球第三,同時阿里云的增速也非常快,5年增長了12倍
不管是IDC還是Gartner的數據都顯示,阿里云并在2018年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的公有云廠商。目前公有云全球的前幾號玩家中,排名第一的亞馬遜和谷歌都把阿里云作為最大的競爭對手,競爭對手對阿里云的重視,更突顯阿里云在全球的前景遠大。這點頗有點像華為數通設備出海的意思,毫無疑問阿里云是世界領先
而在中國市場,IDC報告也顯示,阿里云的份額達到了43%,幾乎是排名第二到第九的中國公有云廠商的份額之和,這個數據當然也是十分亮眼的,可以看到阿里云在中國幾乎毫無對手。這得益于阿里云在云計算行業入場較早,占據了一部分先機,更得益于阿里云在技術上的領先
那么阿里云的未來如何,我覺得不算是很樂觀,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
為何說機遇與挑戰并存?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國內尚未有其他公有云可以挑戰阿里云的地位。阿里云的網絡架構和技術都是十分先進的,阿里云的架構應該遠超三大運營商骨干網的架構至少3年,也擁有許多黑科技,比如液冷服務器、機器人等等。同時阿里也涉及到物聯網、AI等領域,憑借阿里云的國內老大的地位,以及阿里在國內科技圈的人脈,我覺得阿里云的未來是可期的。
那么為何說阿里云的未來也面臨著一部分挑戰呢?
首先我們看到,國際市場上,阿里云的全球第三的排名依然得益于在中國的大份額增長。如果阿里云不花大力氣拓展海外市場,那么這個第三的份額依然存在著風險。要知道亞馬遜AWS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并且作為戰略重點,甚至直接在阿里巴巴的老家開設了分舵,這個意圖也十分明顯。因此阿里云如何拓展海外市場就成為阿里云未來發展的一個重點,我個人覺得阿里由于歷史上都是以國內為主戰場,可能還沒完全準備好如何挖掘全球市場的商機。
同時,就公有云技術而言,如果說阿里巴巴在公有云技術上領先電信,那么毫無疑問亞馬遜、谷歌和微軟這些公司在公有云相關的技術(包括承載技術)是領先阿里云至少一年的,因為畢竟IT相關的技術的基礎研究、商用,美國的確還是處于領先地位,美國畢竟云計算的第一批玩家。
所以從技術上,阿里云目前并不占優勢,這也是阿里云的風險所在,如果阿里云要出海,如何能夠提供和主要競爭對手同等質量的服務,將會是一個挑戰。但是阿里如果進一步加大云方面的研究和投資,這個GAP可能逐年會縮小。
那么中國市場呢?目前沒有公有云廠家可以替代阿里云的地位,但是我們也得看到風險。阿里云目前份額在43%,一般如果市場上升到了50%,IT企業的份額就會呈現一種膠著狀態,很難進一步提升,這也是建議阿里云加強出海的原因。
同時,在未來的幾年內,隨著5G的出現,對排名第二的天翼云會存在一個機會點,因為5G會根據業務的承載質量訴求涉及云服務和邊緣計算,我認為憑借5G這個管道,天翼云可能存在比較大的機會。同時華為已經研制出了自研的AI芯片、鯤鵬處理器,華為在物聯網也耕耘深厚,所以我認為可能華為在AI、物聯網相關的AI云、IoT云會有一定的機會。同樣的道理,基于未來業務的演近,中國排名靠后的公有云在自己的強項領域,都會調整阿里云某些領域的領先地位
所以,阿里云總體來看,未來可期,但是在國內應該上升空間有限,如何出海將是決定阿里云未來發展到多大規模的重點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如果您覺得有道理,可以關注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