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在香港的感受如何?
去了香港才知道,TVB劇里的大房子都是節目效果,真實的香港極少有人住那樣的大房子,50平米都能做成三居室,能買得起100平米的房子,至少都是上千萬的身價。
小時候特別喜歡看港劇電影,在我的印象里,香港到處是金山銀山,是一個安居樂業的世外桃源;卻不曾想到,香港的居住環境“寸土寸金”,顛覆了我原先對美好事物的想象,真應了那句“百聞不如一見”。2017年表姐遠嫁香港,在那里安家入戶,婚后一直邀請我們去香港游玩,歲月如梭,直到2019年全家人才有機會一起去看望表姐。
以前一直不明白“有錢人的天堂,沒錢人的牢房”是什么場景?
到了香港瞬間明白了,隨著對香港的不斷了解,在感嘆地方窄小的同時,也驚嘆這座城市的巨大魅力。01:香港的社會現象1.居住環境,是富裕家庭和普通家庭的分水嶺。
富豪們住別墅,大部分香港家庭只能算是“蝸居”,住房面積在20-70平米不等。
當年看TVB劇的時候,里面主角們居住的房子,不是豪華別墅,就是寬敞明亮的大套間。
一直以為那里經濟繁華,高樓林立,香港的居住條件就該如此;而來了之后發現自己錯了,和想象中的差距不是一點點。
繁華高樓的背后,還隱藏著很多破舊的房子,雜亂無章的街道,街道倒是非常干凈和整潔,穿了兩天的新鞋子,鞋底也只有少許的灰塵。表姐在香港的房子只有55平米,當時卻交了近1000萬的購房款,說句實話,這樣的面積比我們鄉下的院子還小。
屋里的空間可以說是開發到了極致,墻壁有很多的壁櫥,屋內堆滿了東西,家里多來幾個客人,幾乎就轉不過身來。
廚房和客廳連在一起,衛生間只有3平米,雖然看起來緊湊,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整體布局還是營造出了三口之家的溫馨,只是人多了就會顯得擁擠。香港的住房緊張,部分地區的房價已經超過了20萬每平米,如果不買房,單單租金也不便宜。
一個只有10平米的房子,一個月的租金就要近5000元,香港真是貨真價實的“寸土寸金”之地。每個地方都有窮人和富人,香港有近20%的貧困人口,對于他們來說,生活更為凄慘。
以前看到一個博主拍的紀錄片:
一個香港的四口一家擠在不到10平米的“割房”里,廚房和衛生間無縫銜接。
原以為他們只是體驗生活,沒想到竟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這還不算啥,最慘的莫過于“籠屋”,在深水埗60多平米的房子里,放滿了十幾個依次排列的鐵籠子,進去只能躺著,出來只能靠爬。
如果不是真實所見,很難想象,在香港會有人過得如此悲涼。
香港雖然面積不大,卻還有70%的山地和海島沒有開發,這些未被開荒的土地,未來或許會有所改變吧。2.佩戴“勞力士”手表的香港人很多。
勞力士在香港有多受歡迎?
有些香港老人常說:
出去如果沒有一塊勞力士,真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雖然說得夸張了些,但也真實反映出勞力士在香港的受歡迎程度。
香港的生活節奏快,丟了工作基本就沒飯吃了,而勞力士手表很保值,如果丟了工作,還能把勞力士當了。3.香港沿街有很多的藥店。
香港富賈云集,漫步在大街上,除了花花綠綠的美食外,就數街邊的藥鋪最多了。
老字號的香港藥店早已名聲在外,很多去香港旅游的游客,都會或多或少帶一些好藥回去。然而正是這樣的商機,也興起了一些職業素質不高的小藥鋪。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還是要認準老字號口碑好的大藥房,不僅明碼標價,正品也有保證,童叟無欺。
另外,香港的計量單位和我們不同,香港的半斤是8兩,一斤是16兩,跟我們計量算法完全不同。
其實,如果要深究起來,香港是沿用了我國古代的計量算法;而我們在1949后采用了全新算法,如果去香港藥店買藥,一定要注意這種半斤八兩的算法。4.實話實說,在香港確實遇到一小部分香港人有些排外,特別是面對說普通話的游客。
不管是買東西還是問路,都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不過這也只是一小部分,而我遇到的大部分香港人還是非常熱情,有愛國情懷。
5.香港的節奏很快,說話快,走路快。
我在上海待過一段時間,原本以為上海的節奏已經很快了,到了香港才發現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無論是吃飯還是走路都有壓迫感,跟不上他們的腳步,就像過馬路走人行道一樣,指示燈在“叭叭”地催促你趕緊走。另外香港的升職加薪的機會不多,因為香港的人才很多,對專業的要求很高,香港金融行業時常會加班到凌晨兩三點,可見人家有多勤奮。
6.逛香港的室內公共場所,一個字“冷”。
不管是商場,還是電影院,又或是餐廳,溫度都控制在18-20度上下。
冬天還好,穿的衣服多,夏天進入的話就有些尷尬了,最好隨身帶一件薄衣服,不然很難適應這樣室內室外的冰火兩重天。
為何室內不隨著室外的溫度彈性浮動呢,因為好奇,我也搜索了幾個非官方的解釋:
這樣的溫度,人會感到舒適,消費的欲望也會更高;低溫會減少蚊蟲的出現概率,降低它們的生存條件;低溫空調一直維持這樣的溫度,會比較省電。02:香港人的生活1.TVB劇里面,經常會出現稱香港女士為“某太”的場景,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很少見。
首先,很多香港人都有英文名字;其次,現在的女孩子都打扮時髦,光從外貌很難看出來對方是已婚還是未婚;就算知道婚姻狀況,也很難知道對方丈夫的姓氏。2.香港的早餐會賣到中午。
中午11點早餐店還在營業,而像我們老家11點都開始吃午飯了;
同樣香港吃晚飯的時間也比較晚,8:30他們剛剛開始動筷,而我們正常五六點就吃晚飯了。3.香港公立醫院,除了收取掛號費外,其他費用全免,但有一個現象,被香港人吐槽。
很多重大疾病要排期等候,哪怕是救護車送進去也需要等排隊(當然排除那些命懸一線的患者)。
有的香港人開玩笑說,香港公立醫院治病的方法就是讓你等等,說不定等幾個小時病就好了,你可以直接回家了,醫生也會少看一個病人。4.香港的消費很高。
香港的房價很高,有的地方均價20萬一平米,物價也很貴。
吃一頓早餐就要花50港幣,點了幾個菜就是四五百塊,吃飯另外算錢,一碗米飯加收十塊。
當時我們一人吃兩碗就花了100塊,關鍵是還沒吃飽,晚上每人又弄一桶泡面。在香港旺角吃大排檔,點了四只皮皮蝦,一份炸生蠔,兩只螃蟹,一份青菜,兩瓶啤酒,最后結賬996港幣。5.香港的生活壓力大。
我在香港住了幾天,遇到的出租車司機幾乎都是年紀大的老人,目測65歲以上,還在做體力工作。
而香港的有些職業收入又很高,醫生月收入6萬以上,老師2萬起步。
在肯德基一小時就有50港幣,所以在香港月入過萬比較簡單,但消費高也是事實。6.香港的道路不寬。
為了減少擁堵,一方面買車要繳納很多的購置稅,另一方面香港加大公共交通方面的建設,不光有港鐵,還有雙層大巴和小巴公司。
叮叮車是一款很老的交通工具了,因其后面有個腳踏,一踩就會有叮叮的鈴聲;叮叮車開得不快,適合老人孩子乘坐,下車的時候才付錢。03:香港的其他方面1.香港還保留著公筷文化,雖然我們以前也有這樣的文化,只是越來越少見了,公筷是用來夾菜到自己碗里,私筷是自己夾東西吃。
2.剛來香港發現當地的印度人很多,后來聯想到英國,瞬間明白了。
香港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為了更好地打理,英國調來了很多的印度人,后來入鄉隨俗,一些印度人沒有回去,就留了下來。
3.紅酒指紅葡萄酒,白酒指白葡萄酒,“燒酒”則是二鍋頭一類,這才是我們口里正兒八經的白酒。
4.香港的地鐵公交很干凈,在車廂內不可以吃東西和喝飲料,但可以喝水,不然會被罰款。
5.香港是一個喜歡講粵語的地方,很多上了年紀的老爺子他們不會講普通話,就算你講普通話,他們也不一定能聽得懂,所以粵語溝通起來會比較方便。
6.香港有一種小巴車不適合去旅游的人搭乘,因為沒有時間表,沒有固定的路線,中途不報站,站點沒人招手就不會停車,下車要按鈴,開得還飛快。
7.香港的除夕和中秋,當天不放假,而是第2天放假,因為對香港人來說,節假日晚上才出去娛樂和聚餐,晚上玩得很晚,第2天休息就好了。
8.香港人稱“除夕”并不是我們所說的“大年三十”,他們的“除夕”是指元旦的前一天;而春節的除夕,他們叫“三十夜”。
寫在最后香港,不算太完美,但還不錯,維多利亞港的夜景很漂亮。
香港的包容性很強,也有很多先進、值得學習的地方;
但香港的住房問題、快節奏的生存模式,個人覺得:他們的生活未必比我們好,幸福感也同樣如此。
你們眼里的香港,是怎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