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戰役有什么區別?
會戰、戰斗、戰役、戰爭是敵對雙方有組織、有計劃地投入兵力所進行的武裝對立和暴力行動,但四種形式的規模、性質、目的和時間、空間都有本質區別。
戰爭雙方主力或戰區主力間的作戰。也指戰爭雙方主力的決戰。會戰一詞含義隨著戰爭實踐和軍事學術的發展而有所變化。中國古代兵書《孫子·虛實篇》中就有“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的論述。那時會戰系指在預期的時間、地點同敵軍相會并交戰。此后,會戰也指會聚己方軍隊同敵軍進行規模較大的作戰行動。現在世界各國對會戰的解釋不盡相同。蘇聯認為會戰是指交戰雙方重兵集團在極重要的方向或戰區為獲得戰爭(戰局)的戰略性勝利而同時或先后所實施的一系列進攻戰役和防御戰役。美國認為會戰是指兩軍具有相當規模的武裝力量之間的一次沖突。中國人民解放軍很少使用“會戰”一詞,只在解放戰爭后期,有時將在主要戰略方向或戰區進行的重大戰役稱為會戰。
戰斗是敵對雙方投入大到師團、小到班排兵力所進行的有組織的武裝沖突。戰斗是達成戰役或戰爭目的的基本手段。目的是殲滅或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奪取或扼守目標。其基本類型分為進攻和防御戰斗。其特點是參戰兵力有限、作戰時間持續不長。戰斗的樣式,可以從不同角度作不同的區分。按展開的空間區分,有地面、海上和空中戰斗;按作戰地區的地形區分,有平原地、山地、居民地戰斗等;按作戰時間區分,有晝間和夜間戰斗;按特殊地形和氣候區分,有沙漠地、熱帶山岳叢林地戰斗等;按參戰的建制單位區分,有班、排、連、營、團、師的戰斗。
戰斗從屬于戰役,受戰役指導,同時又給戰役以影響。戰斗的實踐屬于戰術范圍,指導戰斗的理論是戰術,研究戰斗的實踐和理論的學科是戰術學。
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僅八路軍、新四軍對日進行的戰斗就有大大小小十萬余次。
戰役是為達到戰爭局部的或全局性戰略目的,根據戰略賦予的任務,戰役兵團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按照統一的作戰計劃,進行的一系列戰斗的總和。雙方參戰兵力的多少決定著戰役的規模。
大型戰役(戰區戰役)可能包括若干中(方面軍)、小(集團軍)型戰役。如太原會戰包括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等,徐州會戰包括臺兒莊戰役等。
抗日戰爭時期的大型戰役有“八一三”松滬抗戰、武漢會戰等,雙方投入總兵力超過百萬;中型戰役有徐州會戰、太原會戰、百團大戰等;小型戰役有忻口戰役、臺兒莊戰役等。
按照戰役的基本類型可分為進攻戰役和防御戰役;按照參戰的軍兵種可區分為諸軍兵種合同戰役和軍種戰役,包括海上戰役、空中戰役、核襲擊戰役和核反擊戰役等。
研究戰役規律,并指導戰役的學科是戰役學,戰役學處于戰略學和戰術學的中間地位,從屬于戰略學,又指導戰術學。
由于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日戰爭中堅持的是敵后游擊戰爭,所以,對日寇軍事行動的規模都不太大,基本屬于戰斗的范疇。而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采取的軍事行動規模一般較大。抗戰中大的戰役基本上以國民黨軍隊為主,而且大都是防御性戰役。當然,我八路軍在一九四○年八月至十二月發動的百團大戰不僅是戰役級的軍事行動,還是進攻性的戰役。抗戰期間進行的大小戰役大約有二十余次。
有些戰斗規模較大,故有時也稱作戰役,如平型關大捷。該戰斗雖然影響較大,但從參戰的人數、戰場時間來看稱其為戰役不妥,應稱作戰斗。人們往往將平型關戰斗(大捷)和平型關戰役混淆,平型關戰斗是平型關戰役的一部分,而平型關戰役是太原會戰的第一次戰役。
戰爭是敵對雙方為了一定的政治、經濟目的而進行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暴力行動。它是人類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特殊社會現象,是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矛盾斗爭的最高形式,是政治通過暴力手段的繼續。按其性質可分為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按其形式可分為正規戰爭和游擊戰爭,按其規模可分為全面(世界)戰爭和局部戰爭,按使用的武器可分為常規戰爭和核戰爭。戰爭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發生和發展,也將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消亡。
戰爭一般包含戰役,整個戰爭由一系列戰役組成。
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是戰略。目前,“戰略”一詞的概念出現向橫向和縱向擴展的趨勢,如政治戰略、經濟戰略、外交戰略及各行業的發展戰略等。
研究帶全局性的戰爭規律,并用于指導戰爭的學科是戰略學。它在軍事學術中處于首要地位,統帥戰役學和戰術學,它服從并服務于政治,揭示戰爭矛盾運動的各種因素及其內在的規律性,闡明駕馭戰爭的理論和方法。
人們常聽說“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就是指指導戰爭、戰役和戰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