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cpu制程工藝非要追求7nm5nm甚至2nm?
cpu制程工藝非要追求7nm、5nm甚至2nm,為什么要追求這么小?這就跟胖子、瘦子、小孩的飯量是一個道理。
體量越大所要占用的空間就越大、消耗就越大,吃的飯也就越多;
體量越小所要占用的空間就越小,消耗也越小,吃的飯也就越少;
如下圖:胖子一頓要5碗米飯,瘦子一頓要2碗米飯,小孩一頓1碗米飯都會覺得多了。
CPU做小后,設備的體積就會減小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腦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大學誕生,使用了18800個真空管,長50英尺,寬30英尺,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達30噸,大約是一間半的教室大,六只大象那么重。并且ENIAC只能用于科學計算不能用作其他用途。
現在,微軟的Surface Pro X平板電腦,長287毫米,寬208毫米,厚7.3毫米,并且帶了WiFi、藍牙、攝像頭、觸摸屏、陀螺儀等設備。方寸大小的CPU內就集成了幾百億個晶體管,能夠實現各種各樣的人機交互操作。
CPU做小后,功耗降低第一臺電腦ENIAC由18800個真空管、6萬個電阻器,1萬個電容器、1500多個繼電器和6000個開關組成。ENIAC每小時耗電量超過150千瓦,相當于1500只100W燈泡同時點亮后的耗電總量,這個是相當驚人的耗電量,為此還專門配備了一臺30噸重的冷卻設備。
現在,手機只有巴掌大,卻搭載了一顆強勁的CPU,配備了移動網絡、陀螺儀、觸摸屏、衛星定位、攝像頭等設備。僅需要一塊幾千毫安的電池,就可以待機好幾天。我們可以通過巴掌大的手機上網、 購物、看視頻、玩游戲、移動支付等等。
CPU做小后,故障率低第一臺電腦ENIAC真空管的損耗率相當的高,幾乎每15分鐘就可能燒掉一只真空管,操作員需要花15分鐘以上的時間才能找出壞掉的管子。
一塊手機的SOC(手機的CPU)僅有一塊硬幣大小,卻集成了數百億的晶體管,這樣晶體管因為是在較低的電壓和電流下工作,基本上手機用到不想用了,SOC也不會壞。
晶體管取代電子管為電路小型化但又大規模集成奠定了基礎與電子管相比,晶體管具有更多的優越性:
1、晶體管構件沒有消耗;
電子管會因為陰極原子的變化和惰性氣體慢性漏氣而逐漸劣質化;晶體管是不需要填充惰性氣體,壽命一般比電子管長100到1000倍。
2、晶體管不需要預熱,耗電能極少;
電子管需要加熱燈絲產生自由電子才能工作,晶體管一開機就可以工作,所以晶體管耗電能是極少的。
舉個例子:一臺晶體管收音機只需要幾節干電池就可以聽半年以上,電子管的收音機就很難做到。
3、晶體管結實可靠;
普通晶體管的體積只有電子管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放熱很少,耐沖擊,耐振動。
CPU做小后主要有以下幾個好處:節能:晶體管大了,連接晶體管間的導線就要越粗越多,耗能就越大;晶體管做的越小,連接晶體管間的導線就要越小越少,電流可以走捷徑,電阻力小,自然就節能。
性能提高:晶體管越小,同一塊芯片單位面積內能工作的晶體管更多了,性能就更好。
減少成本和占用空間:芯片小了,一個硅片能做成更多的成品芯片,很大程度的降低了成本。我們的電腦、手機才可能做得更小、更薄。
終上所述,芯片的工藝制程越做越小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但以目前的工藝制程是不可能無限的做小。當工藝制程無限接近原子的大小時就會觸碰到極限,到時候可能就會有新的技術取代現有的芯片工藝制程。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
認同我的看法,請點個贊再走,感謝!
喜歡我的,請關注我,再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