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熟女精品熟女A片视频小说,日本av网,小鲜肉男男GAY做受XXX网站

一座人口不許不足百萬的城市陜西銅川

錢浩然2年前14瀏覽0評論

一座人口不許不足百萬的城市陜西銅川?

作者聲明:

本文是南門太守(陳忠海)的原創文章,首發于2018年9月23日悟空問答,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姓名。

銅川是一座因煤而興的城市,又因資源枯竭和經濟結構調整而遭遇發展瓶頸,環境破壞相當嚴重。

現在,它卻豪華逆襲,成了中國最幸福的地方之一。這樣一座污染嚴重到“衛星上看不到的城市”,為何能成為老百姓安居樂業之所呢?

一座低調的歷史名城

其實,位于陜西中部的銅川是一座響當當的歷史文化名城。夏商時期,它隸屬古雍州,秦代屬內史地,西漢景帝時開始置縣,建城迄今已有2170余年。

銅川南距西安僅數十公里,設想一下,如果漢唐時代的國都長安也修到“六環”,估計差不多就到銅川大門口了。

(銅川的位置)

銅川原名“同官”,一般認為,因與“潼關”同音而改成了現在的名字,不攀附名勝,很低調。由于這個區位優勢,銅川經濟文化歷來都發展得很快,因此,也孕育出了一大批歷史名人。

比如西晉的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傅玄,其祖籍北地郡泥陽縣就在今銅川市耀州區境內。

( 傅玄,217年—278年)

北地郡傅氏在魏晉時代一直是顯族。傅玄曾得到司馬氏的賞識,也曾顯達富貴,但他生性耿直、敢于直言,不屈侍權勢,為此被罷官降職。

到了唐代,銅川出了兩位更有名的人物——醫學家孫思邈,書法家柳公權。孫思邈出生在銅川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聰明又勤奮,《舊唐書》稱其為“圣童”。唐太宗李世民曾親自召見孫思邈,想授給他官職,但被他拒絕了。

(孫思邈隱居地銅川藥王山)

孫思邈立志于醫學,一邊行醫采藥,一邊寫成了醫學巨著《千金要方》,并在唐朝政府支持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他為醫的準則是“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意思是,生命可貴,診病用藥須小心再小心。

柳公權是大書法家,“柳體”至今仍被學書法的人視圣典法帖。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實他還是一位政治家。

(銅川耀州區阿子鄉柳公權墓)

柳公權經歷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先后任侍書、諫議大夫、中書舍人、翰林書詔學士等職。這些官職大體相當于皇帝的高級秘書或顧問,是皇帝近臣。

一次,唐文宗召見身邊幾位學士,聊起了漢文帝崇尚節儉的故事,唐文宗說得高興,舉起自己的衣袖說:“這件衣服,都已經洗過3次了!”

領導主動“表揚與自我表揚”,再沒眼色的下級也知道這個時候要抓住機會趕緊狠拍一馬。于是,眾學士紛紛上前頌揚皇帝的節儉品德,只有柳公權在一旁閉口不言。

唐文宗不悅,專門把柳公權留下,問他:為什么剛才不說話?柳公權直言道:“君王應重大節,起用賢良、黜退佞臣,聽取忠言勸戒,分明賞罰,至于穿洗過的衣服,那只是小節,無足輕重。”

當時,有個大臣也在場,聽了他這番話,嚇得腿發抖。唐文宗盡管有些不悅,但也只得表揚柳公權:“卿言事有諍臣風采?!贝送?,還有唐代歷史學家令狐德棻、宋代大畫家范寬等等,他們都是銅川人。

在這些曾為中國歷史文化增光添彩的大家身上,我們可以看出銅川人共有的特質——勤奮、低調、耿直,不媚權勢。

“南有瑞金,北有照金”

踏實、不張揚,不代表沒有血性。像所有秦人一樣,銅川人的身上有著濃烈的家國情懷,尤其當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無論環境多么險惡,他們都會主動承擔起歷史和民族的責任。

(照金革命根據地景區薛家寨)

照金鎮處于橋山山脈南端,重巒疊嶂、密林如海;中心地帶有一處薛家寨,壁立千仞、十分險峻,民間傳說此地是“薛剛反唐”時駐兵的地方。

20世紀30年代,一批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胸懷偉大革命理想,以銅川市耀州區西北部的照金鎮為中心,展開了地方武裝斗爭。

他們依托照金的有利地形,在這里建立了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

有人說,只有活著才能體會到幸福。但是,也有人將生命置之度外,因為他們知道: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犧牲,是一種更大的幸福。

照金革命根據地像一把尖刀插在敵人心臟上,它點燃了西北民主革命的火種,為后來陜北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創造了條件,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一頁。

因此,當時在革命隊伍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南有瑞金,北有照金”。

“唱支山歌給黨聽”

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銅川人又把奉獻作為幸福的另一種形式。

(1958年銅川撤縣設市)

由于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銅川素有“渭北黑腰帶上的明珠”之稱,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煤炭開采的記錄。

已探明煤炭儲量30多億噸,優質石灰石儲量10億噸,油頁巖儲量5億多噸,石油儲量1億多噸……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建設急需要煤炭、水泥等資源,于是,大批建設者從全國各地來到銅川,先后建成十多座大型現代化煤礦。

1961年11月,國家“一五計劃”156個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中的銅川王石凹煤礦投產,年產煤炭120萬噸,是當時西北地區最早、機械化程度最高的豎井。

(“一五”重點項目王石凹煤礦)

“一五計劃”建成的耀縣水泥廠,建廠初期就擁有3條當時最先進的水泥生產線,年產500號普通硅酸鹽水泥70萬噸,位居當時“亞洲第一”。

一個個重點工程的建成,使銅川成為一座煤城,成為著名的建材工業基地,為新中國的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原料和能量。

(“一五”重點項目耀縣水泥廠)

在這背后,則是無數干部職工長年累月的默默奉獻。1958年初春,一個風雪交加的夜里,銅川礦務局焦坪煤礦一名采礦技術員懷著對黨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孜孜追求,在工房煤油燈下一口氣寫下3首詩,之后寄給一家雜志社發表。

1962年,雷鋒同志因公殉職,人們在整理他的日記本時發現里面抄寫著一首詩,這首詩就是那3首詩之一——《唱支山歌給黨聽》: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

(《唱支山歌給黨聽》詞作者姚筱舟)

濃烈、樸素又真摯的情感打動了所有人,這首詩隨即被譜成歌曲傳唱全國,成為久唱不衰的經典。

在那個年代,雖然條件十發艱苦,但銅川人十分樂觀,他們用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精神戰勝了困難。

銅川礦工中先后涌現出了100多名省部級以上勞模和1000多名省部級以上先進人物,他們用辛勤的勞動詮釋了“為黨工作是我最大幸福”的人生信仰。

在整個計劃經濟時期,銅川累計為國家貢獻了5億多噸煤炭和5000多萬噸水泥,被譽為西北的“工業糧倉”。

成了“衛星上看不到的城市”

銅川因煤設市,因煤而興。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寫了一個叫“銅城”的地方,書中主人公孫少安的弟弟孫少平在“銅城”挖煤。

其實,“銅城”就是現實中的銅川,路遙本人有個弟弟就在銅川煤礦工作過。

(路遙在銅川礦區體驗生活)

然而,與所有資源型城市一樣,銅川也面臨著資源枯竭的發展瓶頸。雖然有30億噸煤炭的豐富儲量,但無法開采的有近15億噸;

從新中國成立到2013年,銅川共開采煤炭8.5億多噸,剩余可開采的儲量已不到8億噸;

按2013年全市采煤量2900多萬噸計算,不到30年銅川就將無煤可采。

現實情況更殘酷。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轉型調整,以及煤炭市場的價格波動,煤炭產能過剩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在上述雙重壓力下,歷經60多年開采后,銅川數百處礦井相繼停產關閉。對城市來說,需要尋找新的支柱產業,需要一場浴火重生。

數十萬礦工及家屬需要新的工作崗位,讓幸福的銅川得以延續。除了經濟上的巨大壓力,環保問題也日益突出。

計劃經濟時期普遍有“重生產、輕生活”、“先治坡、后治窩”等傳統觀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普遍落后,欠帳很多,加上煤炭、水泥又是高污染產業,銅川在環境保護方面面臨著極大壓力。

那時候,有位記者去采訪一位上年紀的村民,這位村民對記者說:“水是黑的,土地是黑的,空氣是黑的!早些年,就連黑的水也已經枯竭!黑的土地已在塌陷!”

還有人調侃:吃飯捂著碗,走路瞇著眼,看電影打著傘(露天)……

1993年,“中華環保世紀行”稱銅川是“衛星上看不到的城市”。經濟亟待轉型,環境亟待整治。銅川,已走到了無路可退的地步。

下大力氣搞好環境

共和國從未忘記銅川,這個曾經為國家建設做出過重大貢獻、正在面臨發展困難的城市。

為支持銅川轉型發展,國家先后將其列為全國資源型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示范區等,給予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銅川新市區一角)

同時,銅川市制定了產業轉型強基礎、城市轉型提氣質、社會轉型惠民生、體制機制轉型增動力的轉型思路,實施系統性轉型發展。

過去,煤煙是銅川大氣環境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每年僅生活用煤就排放二氧化硫約2萬噸,氮氧化物5950噸,煙粉塵6800多噸。

為改善空氣質量,產煤大市銅川提出了生活基本不燒煤的口號,將城區劃分出改煤區、無煤區,先后對城區里的1000多臺燃煤鍋爐進行了拆除或改造。

這項工作涉及到每戶家庭,需要挨家挨戶做工作,開始大家并不都理解,畢竟幾世幾代生活在煤城,取暖、做飯都靠燒煤,已形成了生活習慣。

但是,不改不行!歷經千難萬難,這項工作最終完成了,市政府為此連續11年對8萬戶群眾實施取暖補貼。

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煙筒不見了,藍天一年比一年多起來,群眾對這項治理工程的態度也由觀望、懷疑到信任、支持。

(一處落后的水泥生產線被拆除)

立窯,立式水泥窯的簡稱,是一種煅燒水泥熟料的設備,由于工藝落后,其造成的環境污染更為嚴重。

但之前銅川的水泥廠多用這種立窯,眾多立窯生產線圍繞在川口、藥王山以及國道沿線,水泥粉塵使這些地區成了重污染區。

水泥是銅川的支柱產業,一下子全部關閉并不現實,為此他們制定了“上大關小、治旋關立、集中鍛燒、分散研磨”的思路,關閉小生產線,實施集中生產和集約化生產,拆除落后的立窯,以工藝先進的旋窯和新型干法生產線來替代。

銅川先后實施了“川口突破”、“國道攻殲”、“藥王山圍殲”等治理工程,拆除了57條落后水泥生產線,水泥廠由30多家減少到6家。

工藝先進了,產能和環保水平都大幅提升,現在全市水泥年產能由420萬噸提高到2613萬噸,而粉塵反而由13萬噸下降到6萬噸。

與水泥廠治理同步的還有白灰、石渣生產企業,對這些非煤礦山也采取集約生產的方式,消滅了作坊式生產和露天生產,要求企業必須有密閉設施和除塵設備。

王益區川口村過去四周都是水泥廠,村長的父親患肺癌早逝,村長本人也有肺氣腫的病根,水泥廠得到了根本治理,村里又大搞植樹造林,這個在粉塵污染重災區里的村莊現在成了省級生態文明示范村。

采煤對礦山環境也產生了一定破壞,容易引發地質災害,對當地村莊及下游水庫的安全造成威脅。

抓住被確定為資源型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的機遇,銅川組織實施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解決礦山地質環境歷史遺留問題。

經過近年來不懈努力,先后完成了水泥灰巖采礦生態修復、煤礦矸石山地質環境治理等一批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有效解決了部分歷史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改善了礦區周邊地質環境,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利用老礦區改建的工業遺址公園)

2015年關閉的王石凹煤礦則走出另一條傳統礦山綜合治理開發的新模式,它以原有的礦山及附屬設施為基礎,建成了工業遺址公園,以煤炭工業為特色,以煤礦探秘娛樂、懷舊教育體驗為主要功能,成為銅川旅游的一張新名片。

銅川,一個過去的空氣重污染區,現在成為空氣優良區。2017年,全市累計收獲優良天數237天,高出全省平均數4.3天,更高于關中地區平均數43.8天。

居住在銅川新市區的人們驚喜地發現,現在可以經常向南眺望到秦嶺,這座“衛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宜居生態示范城市和全國第二批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

環保倒逼產業升級

這時候,銅川迎來了“不速之客”——朱鹮。朱鹮是世界珍稀瀕危動物,我國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近乎苛刻,被稱為“生態鳥”。

過去,它們主要棲息在秦嶺一帶,目前,其棲居地已延伸到關中盆地與陜北高原交接的銅川地區,目前,已發現的朱鹮有50多只。

此外,銅川還在野外成功繁育幼鹮16只。越來越多“銅川籍”朱鹮的出生,已成為“生態銅川”的新名片。

(在銅川境內拍攝到的朱鹮)

作為一個工業城市,銅川必須思考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必須尋找新的產業來替代傳統的煤炭、建材產業。

一方面,銅川繼續發揮現有優勢,打造煤電鋁聯產聯營循環經濟產業鏈,煤發電、電煉鋁、鋁加工,增加產業附加值。

發展這些產業,環保有著高標準,為產業配套的一個新建電廠在建設時就提出了“超凈排放”的目標,為此采取了脫硫增容、低氮燃燒、煙氣脫硝等先進技術,許多都屬省內率先采用,為檢驗排放效果,技術人員特地把一條白毛巾放在出煙口,看到毛巾還是白的才算過關。

(銅川玉華宮冰雪節)

另一方面,銅川發揮區位優勢,打造了關中航汽鋁材料產業基地和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主動向大型汽車、航天、制造企業提供協作配套,實現“陜西制造,銅川配套”。

銅川還發展了食品加工、生物醫藥產業等產業,深挖文化資源,養生藥王、冰雪玉華、陳爐古鎮等形成了全域旅游精品,2016年共接待游客1000萬人次。

老一輩革命家創建的照金革命根據地也成為著名的紅色旅游景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個“五一”小長假就接待游客數萬人。

(一隊參觀者在照金革命紀念館前)

徜徉在照金街區就像到了江南小鎮,既有現代化的氣息又不乏紅色底蘊,莊嚴的革命紀念館、烈士紀念碑格外醒目。

2016年銅川實現生產總值311.61億元,是2010年的1.7倍,2010年以來年均增長12%,這個資源枯竭的老工業城市不僅沒有拖全省的后腿,發展速度還高于全省1.4個百分點。

現在,銅川的產業結構已由“重”變“輕”,城市經濟由“黑色”變“多彩”,煤炭產業的比重已下降到12%以下,徹底實現了經濟結構的轉型再生。

民生工程全面跟進

銅川的城鎮化率由2010年的57.9%提高到64.2%,在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績效考核中均表現優秀,被命名為中國循環經濟十佳綠色發展城市。

2010年以來,銅川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2.3%、14.7%,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7年快于城鎮居民;

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2010年的30.29平方米增加到42.8平方米;

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8%以上;

銅川還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第一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

以環境改善為契機,銅川全面實施民生工程,讓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讓城市更加宜業宜居。

長期大規模礦山開采使銅川形成了267平方公里的采空區、沉陷區,全市有3.5萬戶、12萬群眾存在居住安全隱患。2003年以來銅川啟動實施了棚戶區改造和沉陷區、滑塌區群眾整體搬遷工程,建成保障性住房7.1萬套,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2010年的30.29平方米增加到2016年底的42.8平方米。

(銅川建設的一處安居工程)

銅川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第一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提出了“健康銅川”的目標,一批現代化的醫院建成投入使用,省上大醫院的專家定期來坐診,銅川人感到看病比過去方便多了。

城鄉居民出行也更加便利,公交線路不斷充實,外地來銅川的人都感到,在銅川坐公交車等車時間短,上車基本都有座。

(銅川加大新能源公交車的投入

銅川還狠抓治安管理,提出“白天見警察,晚上見警燈”,治安滿意率連續3年達到90%以上,走在全省前列。

市民的文明素質也不斷提升,凡人善舉和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大量涌現,美麗銅川、文明銅川因此更有溫度、有內涵,彰顯著向上向善向美的精氣神,2017年12月銅川榮獲省級文明城市稱號。

如今的銅川山清水秀,城市功能齊全,生活便利——銅川人深有感觸。

每到晚上,各個廣場上都是群眾在休閑、跳舞,生活氣息濃厚,人際關系也變得更和諧更融洽。

(銅川市區夜景)

有文化底蘊、有踏實的性格、有奮斗傳統、有優美的環境、有幸福的生活——這就是銅川,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

(注:文中所涉史料、數據、圖片均來自公開、權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