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出去后感覺什么都做不了?
在原公司工作快4年,28歲離職,出去后感覺什么都做不了,是什么樣的心態??
這個問題我想作為一名HR,從企業的招聘角度來談一談我的感受。
求職者的例子
首先我想說,這樣的情況在我的招聘過程中并不鮮見。
去年年底就有這么一位求職者前來面試。
她在本地這個行業中最大的一家企業工作。她是一名基層員工,在這家企業也工作了快五年。簡歷上顯示,她的年齡也不大,三十不到的年紀。
這家企業的工資起薪普遍高于行業標準,再加上每年都有5%左右的普調。目前這位求職者的薪酬,已經遠遠高于市場同類水平。
考慮到跳槽也有一定的漲幅,她的期望工資又比目前的薪資提高了15%左右。
我們仔細聊下來,她的工作內容非常單一。也就是說5年左右都從事同一崗位,并沒有得到崗位的晉升。
同樣的崗位如果在我們這樣的企業。工資遠遠低于她現在的收入。如果她要拿到她的期望工資水平,目前的能力和薪酬又不匹配。
類似的求職者,他們的情況都差不多。
他們都是從事著比較基礎的工作。可能原來公司規模比較大,相對比較穩定。以至于他們在同一個崗位,原地踏步工作了好幾年。
到了一定的階段,他們因為某些客觀原因,不得不離職。亦或是抬頭一望,自己和同齡人在職位以及收入水平上差距已經拉大了,想要換一份工作嘗試新的機會。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當他們來到市場會發現。自己的技能水平非常單一,而且只能適應原有企業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換一份新的工作非常費勁,更別提要有職位和薪酬上的提升了。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我覺得,主要是缺乏對于自己的一個職業規劃,以及對于未來發展的敏銳性。
先說說職業規劃
我們的職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1階段 初入職場。我們需要學習知識,積累技能。
第2階段 高速發展。我們需要聚焦到自己的優勢地方。并且持續發展自己的優勢。
第3階段。優化長尾。也就是持續的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這三個階段彼此之間環環相扣,每一個階段都在為下一個階段做準備。
如果在第一階段初入職場的時候,我們沒有學習這個行業相關的知識,積累一些可以遷移的技能。那么到了第2階段,當我們需要發力的時候。沒有儲存好燃料給我們加油。
再來說說對未來發展的敏銳性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變化是常態。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這件事情。
由于技術的發展和革新,如今的職業和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沒有辦法從父母家人那里,得到非常有效的建議。我們只能依靠自己,對于外界環境的變化做出敏銳判斷。
如何改變現狀
發現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28歲了,踏入職場已經有幾年時間,肯定已經發現了自己身上的優勢和特長。
比如說,你發現自己在工作中很仔細,對數字很敏感,那就可以再接下來,找個數字需要打交道的工作。有一些企業需要一些數據統計方面的工作,只要仔細認真,對Excel比較擅長,就可以了,之后再通過這個獎的工作作為跳板,了解這個行業,轉到其他。勝任的崗位上去。
職場人最缺乏的是一雙發現優勢的眼睛,如果自己實在想不到也可以找生活中比較要好的朋友,或者比較親近的同事聊一聊,讓他們幫助一起發掘自己身上的優點。。
保持有價值的職場人脈
職場也是一個小小的生態體系,在職場積累屬于自己的人脈是很重要的。
比如曾經的領導,對你比較了解。未來他去了新的單位需要組建團隊,就可能把你給挖過去一起合作。
或者你比較要好的同事。他在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強,有可能哪一天到外面去闖蕩創業,也會邀請你加入他的團隊。
甚至是在工作中合作過的合作伙伴以及供應商,如果你給他們留下良好的印象,說不定哪一天,他們也會代表自己的企業向你遞出橄欖枝。
積累有意義的工作經驗
下一次再找一份新的工作,一定要找一個對未來有意義的工作,并且積累相關的工作經驗。
在奇葩說的辯論中,薛兆峰教授曾經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
試想一下,當你進入一份新的工作過了幾年再去其他企業求職這份工作經歷,為你的簡歷是不是增添了光彩,有沒有意義和價值。
在企業的選擇上,大公司固然能讓你學到規章制度和流程,讓你看到這個行業中最良好的典范。但在大企業比較容易按部就班,每個人都是這個巨大機器上的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不利于你個人能力的積累和成長。
而小公司可以讓你一人兼多職,最大限度的學習到不同的工作崗位的內容和職責有利于迅速的成長。
我建議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工作經驗,都可以適當涉獵一下。
最后,二十八歲還是一個年輕的階段,好好總結過去的經驗,發現自己的優勢和長處,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