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
先說結論,真如題主假設的話,明朝會過的很happy。
可以說,明朝是被清軍活活拖死的!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明末為了應對后金的進攻,耗費巨餉,給明朝造成了極大的財政負擔,間接導致內部反叛愈演愈烈。
明朝收的一點稅錢根本不夠花,只好加派再三,稱為遼餉。這讓廣大活不下去的底層無路可走。這些人一旦遇到星星星之火,便成為薪材,讓反叛越來越旺。
而為了應對清軍,征調了大量軍隊入京勤王,但是卻沒有錢喂飽他們,導致兵變頻繁。
以李自成為例,他原本是陜西地區的驛卒,明朝為了省一點財政花費,裁了李自成所在的驛站,他失業了。為了生存,他加入明軍,后隨討餉的軍隊兵變,最后成了明朝的心腹大患。
火和柴都有了,這些都是清軍間接造成的。
其次,清朝在崇禎年間,屢次入關燒殺,搶奪財物,劫奪人口,極大的削弱了明朝實力,加深了明朝的困境。
1636年第三次入關,克12城,獲人畜17萬9千八百,屠殺不計其數。
1638年第四次入關,清軍殺到山東,獲人畜46萬2千三百,濟南被屠殺殆盡。
1642年第五次入關,清軍俘獲人口36萬9千,牲畜32萬一千余頭。
間隔時間如此之短,破壞如此之劇,整個河北,山東地面為之一空。明朝因此損失慘重,虛弱無比。
第三,清軍和明朝叛軍遙遙呼應,好幾次就要平滅的叛亂,被清軍一攪和,死灰復燃。
舉個例子,1638年,明末叛軍最大的一股,李自成,被孫傳庭洪承籌,聯手圍困在陜西的商洛山中,就要伏誅了。結果清軍第四次入關,盧象升戰死,京師震動,孫傳庭和洪承籌不得不北上勤王,導致李自成逃得性命,而當時李自成僅剩40人。就差最后那么一哆嗦。
綜上所述,可以說明朝是被清軍拖死的。
那如題主所說,清朝安靜的在關外發展,明朝會怎樣?
我的答案是會活的很happy。為什么呢?
首先來自清軍的壓力沒有了,明朝沒有巨額軍費的拖累,內部矛盾會少得多,即使有零星反叛,參與者也不會源源不絕,明軍可以輕松鎮壓。
其次,明末時,我國開始引入美洲的作物,比如紅薯,導致大量原本不可耕種的土地,產出大量糧食,明朝土地能夠承載的人口大增,壓力進一步減輕。
第三,明末已經產生資本主義萌芽,和西方國家還有日本大量貿易,經濟進一步發展,會推進技術的進步,再不濟,也會和西方世界保持交流,蹣跚跟上世界的步伐,工場大量出現,吸收大量勞動人口,賺取世界各國財富,國勢會逐步增強。
明朝有強大的內閣制衡皇帝,政治制度健全,可以有效應對各種因技術進步帶來的問題。
唯一的風險,來自明朝龐大的,無限繁殖的宗室食利階層。
對這一點,我想說,人不會被尿憋死??赡茉诖髱资旰螅鼙l,皇帝在自身利益需求下,一紙詔書就可以解決問題,畢竟明朝宗室藩王,根本無力反抗朝廷。
隨著技術的進步,火器技術大發展,游牧民族開始能歌善舞起來。這時,由先進軍事技術武裝起來的明軍。派出偏師出擊,遼東盡復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