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書有什么好處?
讀書時,人的腦海在想什么,不讀書又在想什么
讀書的時候,我們經常能遇到一個問題,是帶著問題去閱讀,還是在閱讀中發現問題,然后通過閱讀書中內容,又得知解決問題的辦法。
要理清的概念是:帶著問題看書,要么是看書發現書中問題,最后讀完又以書中內容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理清概念之后,此時我們的腦海在想什么。帶著問題閱讀的人,想到的是,這本書的書名和內容有什么關聯,內容又和書名有什么聯系,序言是不是能更好的概括出本書的立意和問題指向,書的結尾會不會給我們一種出人意料的方法,最后有沒有相關參考文獻可以查詢。
另一種是看書,發現書中問題,然后不怎么想動腦思考,緊接著積極挖掘書中的解決方法,為挖掘這一方法,即刻讓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滿足,有些人會加快閱讀速度,有些人對晦澀難懂的內容選擇跳躍升級,成功避開所有自己難懂的內容,直達那個最簡單、最直白的方法。
這是在讀書時的每個人不同的狀態,通過這些狀態我們可以簡單得出那時候孔子所說的一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句話適用于讀書時前期狀態,中期狀態,更重要的是后期狀態。如果說前期狀態是為了適應,那么中期狀態就是為了熟悉,后期狀態則要更加深入思考,這些思考可以簡單到沒朋友,但必須以個人思考為基礎,然后通過自己的想法來與書中晦澀難懂的觀念結合,看看有什么異同,找出“異”和“同”。
找到兩者之間的關系,找到不同以改正加完善,找到相同則要讓它更加完美,不斷趨近理性化的思考。
到后面,還可以試著找找讀書時與不讀書時的微妙關系,讀書時,我們總想著獲得點什么,不讀書時,我們總想著通過讀書獲得點什么。以至于到后來,不讀書時的人們有了更多元消遣方式和更加詭辯的理由。
不讀書時人們有一萬種方式讓時間不知不覺從手中溜走,讀書時只有一種方法讓時間陪你慢慢度過。
不讀書時,人們有很多理由,因為時間不夠,很多人的時間都花在了消遣娛樂上面。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自己手機上的一個貼心功能,每日屏幕使用時間,我勸各位看看這個時間表,每天的,每周的,看看你的昨天和今天有什么區別,看看你的上周與這周有什么區別。
有區別的是:你拿起手機的次數增加了。
沒有區別的是:你一直在看手機屏幕。
不管哪種方式讓你的時間溜走,都是在為自己不讀書找理由,如果真打開你手機看看這個功能,或許你當場會認,甚至還非常不屑。
不讀書時人們的很多想法都停留在該怎么開始真正讀書,但到了真正讀書的時候,很多人想法迅速被拉回到讀書之前的狀態,即讀書還是沒用啊!還是沒改變啊!還是沒有什么作業啊!
非要給你分享個勵志的故事,你才可以看到讀書是日積月累這件事嗎?
有人一年讀52本書,有人兩天一本,有人幾個小時一本。簡單數據雖然看不出什么,但人家確實可以這么讀,不是人家炫耀,是人家讀的多,理解的快,知道什么是重點,知道怎么讀書,人家才是真正掌握自己那一套閱讀方法的人。如果你也想掌握,從此刻開始閱讀,持續閱讀一年再說。
多讀書,多思考,時間會給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