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關鍵時刻能救命的ECMO?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簡單介紹一下什么是ECMO?
ECMO即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的簡寫,中文全稱為體外膜肺氧合;又稱為“葉克膜”、“人工肺”!這個儀器是體外循環的一種,所謂體外循環,顧名思義,就是把患者靜脈血引出體外進行氧合,再將氧合后的血液輸回體內,用于供氧,暫時替代心肺功能,其實它所依賴的這個體外循環技術已經存在了60多年。
ECMO實際上是體外循環技術的進一步擴展。早在1953年美國Gibbon醫生利用體外循環技術發明了人工心肺機,也就是體外循環機,他因此被稱為“體外循環之父”,Gibbon醫生首次將體外循環技術應用于臨床心臟手術,使外科醫生打破了手術禁區-----心臟。
ECMO主要是臨時替代心臟和/或肺的功能,因此分為靜脈靜脈模式體外膜肺氧合(VV-ECMO),靜動脈體外膜肺氧合(VA-ECMO)兩種。
簡單的說,前者主要是治療肺部疾病造成的嚴重缺氧,后者是治療因心臟和肺臟造成的缺氧。在傳統呼吸機、體外主動脈反搏等效果不好的情況下,比如爆發性心肌炎,心臟驟停、心臟移植后的心肌頓抑等危重癥疾病,ECMO往往可以起到力挽狂瀾的效果,甚至給人以“起死回生”的感覺。
ECMO的應用有個原則:可預見性的心臟或肺臟功能一段時間內可恢復,如果從醫學角度講,上述臟器功能無法逆轉,使用ECMO的作用就不大了,除非器官移植。另外,ECMO使用時機同樣重要,過早浪費醫療資源,加重經濟負擔;過晚效果欠佳,并發癥多!
ECMO雖然很好,但凡事皆有利弊,ECMO也存在發癥:出血、血栓、感染、神經系統、肝腎功能損害等。使用越長,并發癥的風險就越高!雖然理論上ECMO可以無限制地使用下去,但考慮到以上種種并發癥的風險,它依然只能作為一種短期的搶救措施。
到現在是否擁有 ECMO 技術,已成為衡量一家醫院治療危重癥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很多醫院在第一次使用這個機器時,就立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ECMO在國內的應用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還談不上廣泛。
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決定的:第一,醫療技術門檻比較高:ECMO的實施需要一個強大的團隊支撐,包括護理團隊,幾個人單打獨斗肯定不行。這涉及到外科(心臟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重癥醫學科和護理部等多個部門統一協調,團結合作。很多醫院滿足不了上述條件。
第二,費用昂貴:其費用包括器材本身費用和后期ECMO的護理,ECMO目前全是進口,沒有國產化,其中膜肺經過特殊材料制作,費用最高;為了避免血液凝固,同時減少抗凝藥物肝素的使用,ECMO管路表面都包含經過特殊材料的涂層;而且ECMO的使用量相對于普通耗材,消耗量比較低,所以產量也低,成本固然就更高!一般來說6-8萬左右。另外ECMO使用后,期間的護理費、化驗費和藥物費用都是不小的開支。如果出現ECMO的合并癥,比如感染、血栓、出血等,費用會更高!一般來說是15萬左右。
第三個原因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雖然治療費用已經非常高了,但ECMO治療過程中,與其相關的一些耗材、檢驗的很多費用都收不了,也就是說做一例ECMO,醫院要自掏腰包補償一例,有的醫院的積極性也不高,所以也不開展了!
目前認為ECMO最佳使用時間平均為7天,一般不超過14天;當然有些醫院和病例報道超過1個月,甚至幾個月的,那畢竟是少數,而且時間越長,并發癥越多,安全順利撤機的可能性就越小。
總之,ECMO對挽救危重患者功不可沒,但它并非萬能,并且也需要謹慎地評估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