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柴油機需要由康明斯濰柴等專門的廠家生產?
這個問題說起來有點大,根本原因是整個汽車工業的初創到發展沿襲一路走來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我們先說柴油機:
我們的汽車工業源自于前蘇聯的計劃經濟模式代,主機廠和發動機廠是按照專業分工原則分開的,配套的問題完全由國家解決,當時柴油發動機企業基本就是為了給載重卡車、農業用、工程機械配套。這算是第一階段。
隨后國家經濟模式轉向市場經濟,一部分中央企業進入市場,需要自己找飯吃,于是出現了行業整合,如大柴、錫柴進入一汽,朝柴進入東風等;另外有一些獨立發展的企業,如濰柴、玉柴、上柴等開始自力更生。這是算是第二個階段。
在第二階段,各地方都在發展各自的工業項目,出現一大批客車、工程機械、船舶機械項目等,正是由于他們的存在,才使得玉柴和揚柴、云內、常柴等給輕型車配套的企業存活下來并發展至今;隨著市場情況不斷發展變化,作為主力商用車動力企業的朝柴已經是東風汽車公司的控股子公司,錫柴成為一汽集團的分廠,而大柴成為一汽集團與德國道依茨的合資公司。而后美國康明斯進入中國,開始出現東風康明斯、西安康明斯、重慶康明斯等一批合資公司,濰柴是一個特例,機緣巧合下被湘火炬整合后頑強逆襲,實現了對整車廠及產業鏈的控股。自此柴油機動力產業基本形成目前的格局,雖然這個過程中出現過福田、濰柴、重汽之間的恩怨糾葛,不過在商用車領域整車企業與發動機企業已經形成穩定的產業配套關系。
但必須看到柴油動力機械企業明顯存在供過于求的現象,說白了就是獨立的柴油發動機企業過多了,這也是市場機制不完善,競爭不充分、地方保護等原因導致的。國外在商用車領域,早期也是知名的幾個大型發動機公司,分別是美國康明斯、德國道依茨、英國珀金斯和美國底特律柴油機廠。隨著世界汽車工業不斷整合發展,除了康明斯和道依茨還是獨立的供應商外,世界大多數發動機廠實現了與整車廠的重組,如珀金斯已經進入卡特彼勒集團,底特律柴油機廠則加入到奔馳集團。
說完柴油機再說乘用車的汽油機,由于乘用車發展更晚,全套引入大眾的時候早就不是計劃經濟了,而是借鑒了國外的產業鏈,特別是歐洲模式(如果當年先引入豐田,現在就會是另外一種樣子了)。
早期乘用車自主品牌沒有自己的發動機來源,航天三菱、新晨動力幾乎承包了半數以上的國產汽油發動機,現在隨著自主品牌動力基本自給自足,它們的市場越來越小了。
無論是乘用車還是商用車,發動機都是核心零部件,隨著競爭不斷深入,整車品牌都已經有了自己能掌控的發動機企業,康明斯合資的幾個公司也都是與主機品牌合作的,濰柴現在也合并了重汽,福田與戴姆勒合作建設了自己的發動機工廠,客車、工程機械等領域也都存在類似的整合趨勢,獨立品牌日趨減少,這是市場競爭規律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