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哪一項技術用到了蝙蝠的回聲定位?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佛學中對“內觀”的闡釋莫過于《心經》中第一句話:
什么是”空“?空即是色,此句意指”修行到達深處,可以看見自己的實相“。
回聲定位實際是很多動物的基本技能,比如蝙蝠和海豚。
蝙蝠和海豚獨立地進化出各自的回聲定位系統。盡管它們的聲吶感官系統起源及機制不同,但似乎有一些相似的基因參與其中。
人類利用動物的回聲定位功能實現了很多種探測技術,比如雷達,原理如下圖。
由此可見,雷達最主要的三個部分是發射器、接收器、顯示器。
目前主流的雷達發射機使用的是“主振式”,固態微波源多采用石英晶體。
另一個典型例子就是“激光掃描儀”,激光光源為密閉式,掃描器為旋轉多面棱規或雙面鏡,當光束射入掃描器后,即快速轉動使激光光反射成一個掃描光束。光束掃描全程中,若有物體擋住光線,因此可以測知直徑大小。
目前醫院里主要的顯像檢測手段B超、X光、CT、核磁共振、核素顯像,都是利用的“回聲定位”技術,只不過發射和回波的波長不同而已。
B超利用的是“超聲波”回聲原理,即將一束高頻超聲脈沖(頻率大于20 KHz)發射到生物體內,再接收來自生物體內各組織之間界面處反射的回波,經放大、處理、顯示,可觀察內臟器官的形狀、大小、及各器官的相互位置、器官的活動以及器官內的異物等,從而判斷器官的是否正常。
核磁共振成像(簡稱磁共振成像或MRI)是人體在強大的磁場作用下,通過計算機記錄下組織器官內氫原子的原子核運動特點,獲得檢查部位圖像的過程。
CT是用X線束對人體的某一部分按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當X線射向人體組織時,部分射線被組織吸收,部分射線穿過人體被檢測器官接收,產生信號。由于人體各種組織的疏密程度不同,X線的穿透能力不同,所以檢測器接收到的射線就有了差異。將所接收的這種有差異的射線信號,轉變為數字信息后處理為圖像,即得到人體的斷層解剖圖像,可用于診斷疾病。
核素成像利用包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藥物在人體不同部位蓄積,通過采集這些藥物施放出的γ射線對蓄積部位進行顯像,從而達到診斷蓄積部位生理功能的目的。
由此可見,“回聲定位”使用的電磁波波長越小,探測的物體越精細,現在我們都知道光就是一種電磁波。
既然電磁波的回波可以顯示物體的分子、原子級別的顯像,那么如果比光還快的東西就可以顯示原子內的成像。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就說過,世間存在很多比光快的東西,其中最重的一個就是人的思想(mind)。
上世紀80年代,阿斯派克特著名的“量子糾纏”實驗,也證明了存在比光快的東西,那就是量子比特。
人體內能夠產生電磁波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腦,另一個是心。
自古以來,諸多偉人都在一直強調人類思想的重要性,比如笛卡爾的名句:“我思故我在”!連IBM的經典筆記本都起名為“Thinking”。
人類擁有一個不受限制的思維,但卻不知道如何用好它!因為人類不了解如大腦就是一個發射器!
但是“心”卻不一樣,當人突然收到驚嚇,心跳會突然加快,緊張、興奮也會引起心跳的不同反應,所以“心”是一個接收裝置。
有些修行之人會通過身體發出低頻的聲音,比如“哄嘛彌嘛嘧哄”,然后通過體內諧振腔共振倍頻。
體內的核糖、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在水分子內大都呈現各種液晶態,當聲波經過這些液晶體時,就有可能倍頻。
可喜的是,最近針對盲人能夠利用“回聲定位”看見物體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對于盲人來說,當盲人的舌頭發出響亮的聲音,聲波撞到前方物體上后,回聲會反饋到盲人的耳朵中,從而使他們能夠分辨前方物體的大小、形狀和距離,對于回聲信息的處理,可以讓盲人“看見”前方的物體。
或許有一天,我們每個正常人都可以利用“回聲定位”技術時時“內觀”,時時保持心態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