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熟女精品熟女A片视频小说,日本av网,小鲜肉男男GAY做受XXX网站

BIM究竟能給造價和施工帶來什么樣的機遇

錢良釵2年前18瀏覽0評論

BIM究竟能給造價和施工帶來什么樣的機遇?

什么是BIM?

進入2017年以后,一個被稱之為“BIM”的新事物出現在中國的建筑業中,瞬時間所有的施工企業都面臨著接觸BIM的挑戰。

BIM是源自于“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縮寫,中文譯為“建筑信息模型”。該技術通過數字化手段,在計算機中建立出一個虛擬建筑,該虛擬建筑會提供一個單一、完整、包含邏輯關系的建筑信息庫。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其中“信息”的內涵不僅僅是幾何形狀描述的視覺信息,還包含大量的非幾何信息,如材料的耐火等級和傳熱系數、構件的造價和采購信息等等。其本質是一個按照建筑直觀物理形態構建的數據庫,其中記錄了各階段的所有數據信息。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的精髓在于這些數據能貫穿項目的整個壽命期,對項目的建造及后期的運營管理持續發揮作用。

BIM基本特性

BIM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為基礎而建立的建筑模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BIM是以從設計、施工到運營協調、項目信息為基礎而構建的集成流程,它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5大特點。建筑公司通過使用BIM,可以在整個流程中將統一的信息創新、設計和繪制出項目,還可以通過真實性模擬和建筑可視化來更好地溝通,以便讓項目各方了解工期、現場實時情況、成本和環境影響等項目基本信息。

(一) 可視化

可視化,即“所見即所得”的形式,對于建筑行業來說,可視化真正運用在建筑業地作用非常大。例如,經常拿到的施工圖紙只是各個構件的信息,在圖紙上以線條繪制表達,但是真正的構造形式就需要建筑業人員去自行想象了。如果建筑結構簡單,那么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近幾年形式各異、復雜造型的建筑不斷推出,那么光靠想象就不太實際了。所以BIM提供了可視化的思路,將以往的線條式的構件,形成一種三維的立體實物圖形展示在人們的面前。

以前,建筑業也會制作設計方面的效果圖,但是這種效果圖是分包給專業的效果圖制作團隊,根據線條式信息識讀設計制作出來的,并不是通過構件的信息自動生成的,因此缺少了同構件之間的互動性和反饋性。而BIM提到的可視化,則是一種能夠同構件之間形成互動性和反饋性的可視化。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個過程都是可視的,所以可以用于效果圖的展示和報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通過建筑可視化,可以在項目的設計、建造和運營過程中進行溝通、討論和決策。

(二) 協調性

協調性是建筑業中的重點內容,無論是施工單位和設計單位還是業主,都在做著協調及相互配合的工作。一旦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就需要各相關人員組織起來進行協調會議,找出施工中問題發生的原因及解決辦法,然后做出相應變更、補救措施等來解決問題。那么,問題的協調就只能等出現問題后再進行協調嗎?在設計時,由于各專業設計師之間的溝通不到位,往往會出現各種專業之間的碰撞問題,例如,在對暖通(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等專業中的管道進行布置時,可能遇到構件阻礙管線的布置。這種問題是施工中常遇到的碰撞問題,而BIM的協調性服務,可以幫助處理這種問題,也就是說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對各專業的碰撞問題進行協調,生成并提供出協調數據。當然,BIM的協調作用也不止應用于解決各專業間的碰撞問題,它還可以解決電梯井布置與其他設計布置及凈空要求的協調、防火分區與其他設計布置的協調以及地下排水布置與其他設計布置的協調等問題。

(三) 模擬性

BIM的模擬性并不是只能模擬、設計出建筑物的模型,還可以模擬難以在真實世界中進行操作的事件。在設計階段,BIM可以對設計上需要進行模擬的一些事件進行模擬實驗,例如,節能模擬、緊急疏散模擬、日照模擬和熱能傳導模擬等。在招投標和施工階段可以進行4D模擬(3D模型加項目的發展時間),也就是根據施工的組織設計模擬實際施工,從而確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時還可以進行5D模擬(基于3D模型的造價控制),從而實現成本控制。在后期運營階段,還可以進行日常緊急情況處理方式的模擬,如地震人員逃生模擬和消防人員疏散模擬等。

(四) 優化性

事實上,整個設計、施工和運營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在BIM的基礎上,可以更好地進行優化。優化通常受信息、復雜程度和時間的制約。準確的信息影響優化的最終結果,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實際存在的信息,包括幾何信息、物理信息以及規則信息。對于高度復雜的項目,由于參與人員本身的原因,往往無法掌握所有的信息,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科學技術和設備的幫助。現代建筑物的復雜程度大多超過參與人員本身的能力極限,BIM及與其配套的各種優化工具提供了對復雜項目進行優化的服務。

基于BIM的優化,可以完成以下兩種任務:

第1種:對項目方案的優化。把項目設計和投資回報分析結合起來,可以實時計算出設計變化對投資回報的影響。這樣業主對設計方案的選擇就不會停留在對形狀的評價上,而是哪種項目設計方案更有利于自身的需求。

第2種:對特殊項目的設計優化。在大空間隨處可看到異型設計,如裙樓、幕墻和屋頂等。這些內容看似占整個建筑的比例不大,但是占投資和工作量的比例卻往往很大,而且通常是施工難度較大和施工問題較多的地方,對這些內容的設計施工方案進行優化,可以顯著地改善工期和造價。

(五) 可出圖性

使用BIM繪制的圖紙,不同于建筑設計院所設計的圖紙或者一些構件加工的圖紙,而是通過對建筑物進行可視化展示、協調、模擬和優化以后,繪制出的綜合管線圖(經過碰撞檢查和設計修改,消除了相應錯誤)、綜合結構留洞圖(預埋套管圖)以及碰撞檢查偵錯報告和建議改進方案。

BIM與工程造價的交流

(一)BIM對造價的影響

BIM對于造價來說很有可能會改變造價的整個工作流程,包括造價員的整個工作思維模式,傳統的造價工作模式是:識圖→算量(目前是軟件提量+手工算量)→套項→調整材料價、調整取費,完成造價。這樣一個過程有很多重復的工作,并且很多環節是需要大量的人工勞動力來解決造價中遇到的復雜問題,在可研、設計、招標、施工階段需要重復計算不同階段的造價。這樣的工作模式勢必會增加很多額外的成本,尤其后期設計中的變更修改階段,每一次修改都需要重新核對一下圖紙的改變程度,在傳統的單機單專業的工作方式,很多設計修改不會被造價人員做發現,這樣的造價計算肯定會和實際的清單會有很多誤差。而基于BIM下的造價可以在不同階段計算不同階段的造價清單,只要模型建立的足夠精細就可以得到十分精準的造價信息。

工程造價分為三個部分,算量問題,組價問題和合同問題。現階段來看,BIM技術的普及對工程造價的沖擊主要局限于算量問題上。BIM作為應用軟件,更加簡化了工程量的計算,使造價師從算量的繁瑣工作中脫離出來,大量減少了計算工作,將更多的目光放在組價和合同問題上。

另外BIM技術使各階段數據無縫對接,實現全過程、全要素可靠、準確地工程造價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之前由于各階段數據不連續,各環節之間協同共享存在障礙,導致工程信息不透明,致使工程項目”水深“現象。

(二) BIM是否會取代造價

前面提到,BIM的普及,會讓造價師的目光更多的集中在組價和合同問題上。對于價格,合同,建設工程前后的費用控制,相關法律和規章是以工程經驗積累起來的。技術軟件再萬能,在沒有標準可循的組價、合同法律法規的理解等方面也不能和人腦比拼。當工程量不需要計算的時候,造價師會更有精力去做成本控制等一些控制造價的核心內容。所以BIM只能技術給造價師提供更寬、更高的職業空間。

在國外,工料測量師被業主稱為“費用經理”。他們的業務不止于單一環節的“計價”、“造價”,更在于全過程“控價”。從工程量預測,到投標招標決策;從工程可行性判斷,到工程成本管理,工料測量師都可以從經濟角度予以解決方案。反觀國內造價師,“造價”二字當頂,已經明示其本職。目前國內造價師的工作也確實以算量、套價為主,很少實現全過程成本管控。

所以未來造價工程師的咨詢業務很可能會改變,不再是單一的造價內容,而是關注于工程項目全過程的成本管控咨詢。但是BIM業務也不會完全取代造價業務,原因如下:

BIM即便發展到人工智能的程度,始終不如人懂得其他人的“心理活動”,對敏感性問題完全無能。 建設工程是為人服務的。人有種種立場和差異化感受。用戶與用戶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甚至這三者之間,追求往往不那么一致。用戶體驗、造價規范與工程效益的同步協調,涉及種種微妙的利害權衡。國內的工程造價,不僅是經濟賬,也是心理戰。

更實時更適配的BIM算法始終依賴人的輸入。BIM計算實質是工程經驗的數據化,但實際的工程實踐不是BIM模型所能實現的。所以工程經驗數據化的進度和精度取決于人對工程的理解。

(三)BIM如何運用于造價工作

以BIM模型為基礎按照BIM建筑模型的各個構件自動掛接上對應的清單和定額,這樣就可以實時的計算出造價清單,如果模型有變更修改也可以在造價中有所體現,真的達到一處修改實時計量的工作模式。這樣不但提高了算量的工作效率而且還提高了清單精確度,并且在BIM模型中我們可以批量修改、多工程鏈接、可視化操作等一系列手段來靈活的完成我們的工作任務,BIM以全新的協同工作方式代替傳統的單機工作模式。

但是從行業的角度來看,我們造價工作者不應該局限本專業的范圍,我們在頭腦應該有一個BIM宏觀的概念,首先了解BIM在整個建筑生命周期都能做什么,其次是掌握造價行業的新軟件新技術,頭腦中一定要時刻建立一個模型化、協同化的思維模式。

BIM作為工具,它的存在是簡便造價師的工作量。也糾正了一直以來造價師應該把握的方向:造價師不是算量員,他們的存在是為了更好的進行工程成本控制。BIM本身并不能成為解決方案,也不能發揮作用,真正的解決方案是行業從業人員充分挖掘和利用BIM價值更好、更快完成工程任務。BIM簡化了造價師的重復算量工作,為造價師的發展提供了更寬、更高的空間!

(四)造價過程中BIM應用難點

組織層面

首先從企業戰略上來講,企業的規模和性質不同會導致應用 BIM 的目標有所差異,比如萬達集團等大型企業采取整套開發散售模式、融合開發和經營的方式,此種背景下以全生命周期制定企業 BIM 應用目標。企業不同的定位導致 BIM 技術應用目標上有所不同,進而對企業信息需求、期望功能等產生影響,所以,企業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的定位和性質,然后制定企業發展戰略。

其次,從制度上來講,企業制定制度是為了約束員工行為,從而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應用 BIM 技術時會增加企業的資金壓力,一方面傳統工作方式和新型 BIM 管理模式的交替會短期增加企業成本;另一方面,新技術利用率低致使新舊工作方式重疊造成資源重復消耗,增加企業資金負擔。此外,BIM 技術對技術人員有著較高的要求,企業需要在人員上投入更多的資金。

此外,從項目管理角度看,BIM 技術在全生命周期中不同階段需要建立相應的方法,當前在國內企業項目管理中各個階段和專業之間并沒有做好良好的溝通,所以信息缺乏,難以實現統籌管理,導致 BIM 技術應用出現障礙。

技術方法

1. 工作流程的制約。企業造價管理包括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工程變更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內容,在不同的階段造價管理側重點也不同,比如策劃期需要做好估算,設計圖紙期需要做好預算工作等。目前很多企業都需要依靠設計單位設計出相關的 BIM 模型來實現企業造價的管理,但是在造價管理工作流程中有很多有待完善之處。我國要求造價結果由造價人員完全負責,而造價人員需要在 BIM 早期設計中和設計人員共同完成構件信息的定義,但是目前我國很多企業沒有做到這一點。在 BIM 技術應用中,需要根據設計階段模型創建施工圖預算,進而得到投標清單,在這項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導致很多企業對此技術的應用望而卻步。

2. 造價軟件和 BIM 軟件信息不對稱。不同類型的企業對構件信息有著不同的要求,導致 BIM 軟件模型設計和應用具有一定的不同之處。目前 BIM 軟件中缺乏對施工工藝、部件、清單計算規范要求的考慮,沒有有效將材料、工藝做出分類,最終導致 BIM 在應用中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所以,為了實現 BIM 技術在造價管理中的應用,應當充分考慮其中的差異。

3. 知識產權問題。BIM 技術的應用還會涉及到知識產權問題,設計人員需要在 BIM 技術設計中對模型進行搭建和確認。創建完的 BIM 模型含有豐富的信息資源,但是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成為了一項難以把握的工作。BIM 模型在使用中有的操作、變更等工作都需要專門的人員完成,導致項目各階段 BIM 難以形成鏈條,阻礙了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經濟方面

從經濟方面來講,BIM 技術的應用出現障礙主要可以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政府缺乏相應的機理政策,企業財政收支上存在問題。雖然國家認可并推廣該技術的應用,但是目前政府并沒有發布關于 BIM 技術應用的相關標準要求,也就是說法律法規有所欠缺。第二,企業的經濟壓力,上文已經提到過企業在應用 BIM 技術是需要承擔的經濟壓力,這是阻礙 BIM 技術應用的一大原因。第三,BIM 應用結果受到內部技術人員激勵政策的影響。管理者確定了決策后需要技術人員實現,中國社會在事物認知、處理等方面和 BIM 精細化和數據化管理的理念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需要考慮激勵政策的合理應用。

BIM模型的構架

BIM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是設施所有信息的數字化表達,是一個可以作為設施虛擬替代物的信息化電子模型,是共享信息的資源,也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和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的基礎。

人們常以為BIM模型是一個單一的模型,但到了實際操作層面,由于項目所處的階段不同、專業分工不同、實現目標不同等多種原因,項目的不同參與方還必須擁有各自的模型,例如場地模型、建筑模型、結構模型、設備模型、施工模型、竣工模型等。這些模型是從屬于項目總體模型的子模型,但規模比項目的總體模型要小。

所有的子模型都是在同一個基礎模型上生成的,這個基礎模型包括了建筑物最基本的構架:場地的地理坐標與范圍、柱、梁、樓板、墻體、樓層、建筑空間等,而專業的子模型就是在基礎模型的上面添加各自的專業構件形成的,這里專業子模型與基礎模型的關系就相當一個引用與被引用的關系,基礎模型的所有信息被各個子模型共享。

BIM生態系統

BIM應用是與計算機和網絡系統密切相關的,如何從軟硬件的角度搭建起BIM應用系統的框架是BIM應用的必要條件,但是無論從縱向的全生命周期來說,還是橫向的各行各業的項目參與方來說,BIM應用的廣泛性都給BIM系統應用框架的搭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須保證在設施全生命周期中的BIM應用充分實現信息交換。目前建筑業的信息表達與交換的國際標準技術是IFC標準,如何在系統中直接傳遞、交換IFC數據,那就需要設置一個BIM服務器,BIM服務器與BIM知識庫一起組成一個以IFC格式為網絡的數據集成與應用平臺。

用戶進行相關應用時可通過BIM服務器提取所需的信息,同時也可以對模型中的信息進行擴展,然后將擴展的模型信息重新提交給服務器,這樣就實現了BIM數據的存儲、管理、交換和應用。再進一步,如果BIM服務器實現以集成BIM為基礎,就可以實現對象級別的數據管理以及權限配置,能支持多用戶協作和同步修改。

BIM全周期實施規劃

采用BIM技術,不僅可以實現設計階段的協同設計,施工階段的建造全過程一體化和運營階段對建筑物的智能化維護和設施管理,同時還能打破從業主到設計、施工運營之間的隔閡和界限,實現對建筑的全壽命周期管理。

在2010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計算機集成化施工研究組經研究寫成的《BIM項目實施計劃指南》第二版中,發表了【BIM技術的25種常見的應用圖】,如下:

這25種應用跨越了設施全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即規劃階段(項目前期策劃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運營階段。我國通過借鑒上述對BIM應用的分類框架,結合目前國內事實現狀,歸納得出【項目四階段中的20種BIM典型應用】,如下:

建筑業的工序在國內外實質上大同小異,BIM的應用也是如此,但有些應用二者的劃分尺度不一樣,如前者的“3D協調”與后者的“管線綜合”類似,但后者的描述過于狹窄,好像僅限于管線的碰撞分析,而結構梁柱引起的凈空高度不夠等其他構建協調優化問題就不管了,所以前者的描述較為全面。

以下就項目前期策劃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和運營階段中BIM的應用進行一個概括性介紹:

(一) 項目前期策劃階段

項目前期策劃階段對整個建筑工程項目的影響很大,美國HOK建筑師事務所麥克利米曾提出著名的麥克利米曲線圖:

圖表表明在項目前期的優化對于項目的成本和功能影響是最大的,而優化設計的費用是最低的;而在項目后期優化對于成本和功能影響在逐漸變小,而優化設計的費用卻逐步增高。出于上述原因,在項目的前期應當盡早應用BIM技術。

BIM技術應用在項目前期的工作有很多,包括現狀建模與模型維護、場地分析、成本估算、階段規劃、規劃編制、建筑策劃等。

投資估算

應用BIM系統強大的信息統計功能,在方案階段可運用數據指標等方法獲得較為準確的土建工程量及土建造價,同時可用于不同方案的對比,可以快速得出成本的變動情況,權衡出不同方案的造價優劣,為項目決策提供重要而準確的依據。BIM技術可運用計算機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進行投資估算,這大大減輕了造價工程師的計算工作量,造價工程師可節省時間從事更有價值的工作如確定施工方案、評估風險等,進一步能細致考慮施工中許多節約成本等專業問題,這些對于編制高質量的預算來說非常重要。

現狀模型

根據現有的資料把現狀圖紙導入到基于BIM技術的軟件中,創建出道路、建筑物、河流、綠化以及高程的變化起伏,并根據規劃條件創建出本地塊的用地紅線及道路紅線,并生成面積指標。

總圖規劃

在現狀模型的基礎上根據容積率、綠化率、建筑密度等建筑控制條件創建工程的建筑體塊各種方案,創建體量模型。做好總圖規劃、道路交通規劃、綠地景觀規劃、豎向規劃以及管線綜合規劃。

環境評估

根據項目的經緯度,借助相關的軟件采集此地的太陽及氣候數據,并基于BIM模型數據利用相關的分析軟件進行氣候分析,對方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包括日照環境影響、風環境影響、熱環境影響、聲環境影響等評估。某些項目還需要進行交通影響模擬。

(二) 設計階段

BIM在建筑設計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無論在設計方案論證,還是在設計創作、協同設計、建筑性能分析、結構分析,以及在綠色建筑評估、規范驗證、工程量統計等許多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

設計方案論證

BIM三維模型展示的設計效果十分方便評審人員、業主對方案進行評估,甚至可以就當前設計方案討論施工可行性以及如何削減成本、縮短工期等問題,可最修改方案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由于是用可視化方式進行,可獲得來自最終用戶和業主的積極反饋,使決策的時間大大減少,促成共識。

設計創作

由于在BIM軟件中組成整個設計的就是門、窗、墻體等單個3D構件元素,則設計過程就是不斷確定和修改各種構件的參數,而這些建筑構件在軟件中是數據關聯、智能互動的。而最終設計成果的交付就是BIM模型,所有平、立、剖二維圖紙都可以根據模型隨意生成,由于圖紙來源都是同一個BIM模型,所以所有圖紙和圖表數據都是互相關聯的,也是實時互動的,從根本上避免了不同視圖不同專業圖紙出現的不一致現象。

協同設計

BIM技術使不同專業的甚至是身處異地的設計人員都能夠通過網絡在同一個BIM 模型上展開協同設計,使設計能夠協調進行。以往各專業各視角之間不協調的事情時有發生,即使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對圖紙進行審查仍然不能把不協調的問題全部改正。有些問題到了施工過程才能發現,給材料、成本、工期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應用BIM技術以及BIM服務器,通過協同設計和可視化分析就可以及時解決上述設計中的不協調問題,保證了后期施工的順利進行。

綠色建筑評估

BIM模型中包含了用于建筑性能分析的各種數據,只要數據完備,將數據通過IFC、gbXML等交換格式輸入到相關的分析軟件中,即可進行當前項目的節能分析、采光分析、日照分析、通風分析以及最終的綠色建筑評估。

工程量統計

BIM模型信息的完備性大大簡化了設計階段對工程量的統計工作,模型的每個構件都和BIM數據庫的成本庫相關聯,當設計師在對構件進行變更時,成本估算都會實時更新。

在用二維CAD技術進行設計時,繪圖的工作量很大,設計師無法花很多時間對設計方案進行靜心推敲。應用BIM技術,只要完成了設計構想,確定了BIM模型的最后構成,馬上就可以根據模型生成各種施工圖,而且由于BIM技術的協調性,后期調整設計的工作量是很小的,這樣設計質量和圖紙質量都得到了保障。

(三) 施工階段

BIM技術在施工階段可以有如下多個方面的應用:3D協調/管線綜合、支持深化設計、場地使用規劃、施工系統設計、施工進度模擬、施工組織模擬、數字化建造、施工質量與進度監控、物料跟蹤等。

碰撞綜合協調

在施工開始前利用BIM模型的可視化特性對各個專業(建筑、結構、給排水、機電、消防、電梯等)的設計進行空間協調,檢查各個專業管道之間的碰撞以及管道與結構的碰撞。如發現碰撞及時調整,這樣就較好地避免施工中管道發生碰撞和拆除重新安裝的問題。

施工方案分析

在BIM模型上對施工計劃和施工方案進行分析模擬,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整合,消除沖突,得到最優施工計劃和方案。特別是對于新形式、新結構、新工藝和復雜節點,可以充分利用BIM的參數化和可視化特性對節點進行施工流程、結構拆解、配套工器具等角度的分析模擬,可以改進施工方案實現可施工性,以達到降低成本、縮短工期、減少錯誤和浪費的目的。

數字化建造

數字化建造的前提是詳盡的數字化信息,而BIM模型的構件信息都以數字化形式存儲。例如像數控機床這些用數字化建造的設備需要的就是描述構件的數字化信息,這些數字化信息為數控機床提供了構件精確的定位信息,為建造提供了必要條件。

施工科學管理

通過BIM技術與3D激光掃描、視頻、圖片、GPS、移動通訊、RFID(二維碼等射頻識別技術)、互聯網等技術的集成,可以實現對現場的構件、設備以及施工進度和質量的實時跟蹤。另外通過BIM技術和管理信息系統的集成,可以有效支持造價、采購、庫存、財務等的動態精確管理,減少庫存開支,在竣工時可以生成項目竣工模型和相關文件,有利于后續的運營管理。并且業主、設計方、預制廠商、材料供應商等可利用BIM模型的信息集成化與施工方進行溝通,提高效率減少錯誤。

總的來說,應用BIM技術可以為建筑施工帶來新的面貌。

(四) 運營階段

在運營維護階段BIM可以有如下這些方面的應用:竣工模型交付;維護計劃;建筑系統分析;資產管理;空間管理與分析;防災計劃與災害應急模擬。

竣工模型交付與維護計劃:施工方竣工后對BIM模型進行必要的測試和調整再向業主提交,這樣運營維護管理方得到的不只是設計和竣工圖紙,還能得到反映真實狀況的BIM模型,里面包含了施工過程記錄、材料使用情況、設備的調試記錄以及狀態等資料。BIM能將建筑物空間信息、設備信息和其他信息有機地整合起來,結合運營維護管理系統可以充分發揮空間定位和數據記錄的優勢,合理制定運營、管理、維護計劃,盡可能降低運營過程中的突發事件。

資產管理

通過BIM建立維護工作的歷史紀錄,可以對設施和設備的狀態進行跟蹤,對一些重要設備的適用狀態提前預判,并自動根據維護記錄和保養計劃提示到期需保養的設備和設施,對故障的設備從派工維修到完工驗收、回訪等均進行記錄,實現過程化管理。另外如果基于BIM的資產管理系統能和諸如停車場管理系統、智能監控系統、安全防護系統等物聯網結合起來,實行集中后臺控制與管理,則能很好地解決資產的實時監控、實時查詢和實時定位,并且實現各個系統之間地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

防災模擬

基于BIM模型豐富的信息,可以將模型以IFC等交換格式導入災害模擬分析軟件,分析災害發生的原因,制定防災措施與應急預案。災害發生后,將BIM模型以可視化方式提供給救援人員,讓救援人員迅速找到合適救災路線,提高救災成效。

空間管理

應用BIM技術可以處理各種空間變更的請求,合理安排各種應用的需求,并記錄空間的使用、出租、退租的情況,實現空間的全過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