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文學特征?
《七月》出自于《詩經·豳風》,是“國風”中最長的一篇,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最全面地用現實主義方法反映農奴凄慘生活的光輝詩篇。
《七月》以現實主義的白描手法,用一種真實而生動的生活細節,為我們畫出了一幅周代農奴生活的風俗畫,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他們悲慘的生活處境。《七月》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詳細的有關農業生產情況的文字記錄,表現了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的農業生活,有傳授生產知識、歷法氣象知識及勸督勞動的作用。
這首詩在結構上的特點,是基本上按季節順序與農事特點來寫。首章總括全詩,從歲寒寫到春耕,二章寫采桑,三章寫織染, 四章寫狩獵,五章寫收拾居處,六章寫收獲儲藏,七章寫雜役,八章寫年終祭祖與聚會。這樣先總后分,井然有序,結構完整。
藝術手法上主要用賦體,著力鋪陳奴隸的艱辛與痛苦。并處處運用對比,表現了對農奴的同情與對農奴主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