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自學教師資格證?
我正在考初中物理教師資格證的路上,一邊工作,一邊考證,上周剛面試完,筆試都是一次過的。分享下備考經歷:
工作了5年,非師范生畢業,完全是一個萌新。
去年下半年臨時起意考教師資格證,確定了初中物理科目后,由于時間不足的原因,只報名了一門《初中物理學科知識》(考試成績2年有效),報名后入手了中公的一套參考書(學科知識和試卷)和一本曲一線的《知識清單》,開始備考。
備考《學科知識》:
首先,研究真題的結構,摸清楚考試的方向和方式。其次,看完一遍《知識清單》,畢竟十多年沒有接觸過初中物理,了解初中物理的所有知識點還是很有必要的。下班后和周末時間靜下心來看書,這個過程很快。最后,分主觀題和客觀題來備考。因為教師資格證考的不只是所報的年級內容,比如我報名的是初中,會有一些高中、大學的考點,所以就挑中公的《學科知識》里面的知識點看一遍,做書上的習題。抓住這些重點就適可而止,其余的就放棄,占比也不高,后續刷真題和預測卷的選擇題。選擇題的備考就是這個過程,投入的時間要適當,抓重點備考,畢竟是以過線為評價依據的考試,若兼顧太多反而會讓自己陷入焦慮情緒。剩下的部分就是主觀題,試題是圍繞著教案以不同的形式來考的,重點是怎么教,而不是教什么,這部分的性價比是最高的。所考知識點的難度系數不高,主要是如何寫教案以及教案評價,這方面的備考途徑就是做真題,先悶著頭做真題,然后和參考答案做對比,完善措辭和解題思路。做幾套真題,基本上問題不大。《學科知識》的備考就是這樣,分為主觀題和客觀題兩個部分來備考。主觀題部分:看完了參考書,把預測卷和真題的選擇題全部刷一遍;客觀題部分:研究真題,先自己嘗試著做,再對比參考答案。最后一點,也是我踩過的坑:學科知識的考試時間很緊(我的個人感受),平時練習的時候要注意時間的把握,我在這一方面沒有特別注意,所以一個大題由于時間不夠只做了第一問。
今年上半年考了《綜合素質》、《學科知識與能力》。其中《綜合素質》是性價比最高的一門,投入的時間最短,回報最大。
備考《綜合素質》
客觀題除了“法律法規”、“教師職業規范”這兩塊可以備考,剩余的部分沒有好的備考方向,都是一些常識或者文化素養題,這些題就沒投入時間備考,全憑個人文化素養,短時間內也沒辦法提高。主觀題就是四個模塊:教師職業規范、學生觀、教師觀、閱讀理解題、作文題。教師職業規范、學生觀、教師觀的內容不多,主要是答題技巧。背下這三個模塊的關鍵句與關鍵詞,剩下做真題,熟悉答題格式。閱讀理解題就憑文化素養,題目都不難,做兩套真題,了解下答題格式就好作文題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寫作文,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是高考后就沒寫過作文了,所以動手寫作文是必須要做的。我在考前寫了4篇作文,第一篇作文寫到一半就寫不下去了,后面就慢慢流暢了。這里有一個小技巧,作文盡量和教師職業掛鉤,比如學生觀、教師觀、職業規范等,一來可以湊字數,二來畢竟是考教師資格證,端正教師的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綜合素質》的備考就是這樣。最最關鍵的就是研究真題,摸清出題方向;其次就是動手做題,不要覺得很簡單,就不規規矩矩地動手練真題;最后就是時間問題,這門科目的考試時間也是很緊張的,控制時間很關鍵。
備考《學科知識與能力》
分為兩個模塊,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以理解為主,教育學以背誦為主。重點是在客觀題上,選擇題高分了,后面的主觀題答到點或多或少都會有分。首先,要端正態度備考這門科目,是以學習為出發點去備考,而不是為了考試而備考,不然內容太多,會很枯燥,這很重要!涉及的知識理論很有實用價值,尤其是教育心理學,我就是以幫助以后孩子的教育為出發點來看書的,里面各種理論都是沒接觸過的,會覺得很有意思,比如我最認同的就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其次,還是研究真題,摸清出題方向,比如“德育”基本上是必考1個大題,先把必考的模塊分數拿下來,確保性價比最高的部分盡量少失分。最后,看完一遍中公的參考書后,背誦重點部分(不背的話,主觀題都不知道寫啥),比如德育原則、教學原則等等,再做真題。從真題中去翻書復習相關的知識點。《學科知識與能力》的備考就是這樣。絕大部分還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我背誦的方法是提煉關鍵字,然后利用諧音字組成句子,通過這樣的方式背一些知識點。也可以在B站上找一些視頻,篩選一些學習理念和自己相近的UP主,認準一個UP主后,就只看他的視頻,跟著他進行系統性地學習,千萬不要因為“眼花繚亂”而“朝三暮四”。
分享一個我自己的學習方法:把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各構建一個框架,然后往大框架里面填充相關的知識點。搭建框架是一個縱向學習的過程,知識框架完成后,可以建立橫向聯系,比如用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來解釋教育學的一些內容。經過知識之間的聯系后,對這兩個模塊就有一個大體上的把握。
總體來說,我個人覺得筆試難度系數不高,研究真題,摸清楚出題方向是最重要的。加上多動手練習真題,基本上問題不大。
前幾天的面試很不理想,屬于那種給別人刷通過率的存在,也因為最近工作比較忙,沒有靜下心來備考。更過分的是結構化的提問竟然還問到了毛澤東思想是第幾次會議被確定為重要指導思想的,天吶,腦袋嗡嗡地。經過了整個面試流程,反思以下幾點個人心得,以備下次面試(都是些后知后覺的經驗之談):
備考時間太倉促,大概用了一個周末和五天的下班時間,沒有投入充足的時間去練習試講,反而把不多的時間放在看教材上去了,擔心抽到的題目不會做。結果表明,考的就是課本的某一頁,重要的是怎么把課本的知識有趣地傳授給學生。完全沒有抓住重點,沒有經驗的備考過程。如果對教材不熟悉,試講過程中必然會卡殼,需要練習的是怎么在卡殼后自然地帶過去,而不是花大量的時間去讓自己不卡殼。我就在導入環節因為卡殼后開始緊張了,后面連續卡殼了好幾次,把自己帶入緊張的情緒中,感覺后面的試講語速過快,吐字都不太清晰了。主要還是自我認識不清晰,像我這種沒有教學經驗,卡殼是必然事件,那就是要想辦法把這個必然事件的損失降到最低。要多與老師眼神交流,整個試講過程中,我就和評委老師對了一次眼,不曉得評委老師覺不覺得尷尬,反正我不尷尬,就是別人尷尬。。。講課聲音要大,試講的教室很大,與評委老師的距離不近,如果聲音小了,估計他們只能干看著嘴巴一開一合。我聲音應該還可以,至少他們聽完了我的整個試講,如果聽不見,估計會直接喊停了,這也是我唯一的一個比較慶幸的點,感謝評委老師的不喊停。結構化提問還是要看看一些機構的預測題,雖然說機構的夸夸其談是在大張旗鼓地販賣焦慮,并且結構化提問的問題也是千奇百怪,就比如我遇到的這個,但是去了解下答題的總體思路還是好的,我就是完全放棄結構化提問。考完后復盤了整個過程,自己的結構化問題的回答缺少條理。當然結構化提問不是重點,老師也不一定會聽,但是自己的氣勢上要讓老師覺得這個小伙子思路清晰。與同學的互動很生硬,因為試講的時候心里沒有裝著學生!這個在考前就考慮到了,并且反復提醒自己,就是缺少練習,在試講的時候被拋之腦后。后面需要單獨練習和同學的互動環節,做到條件反射。說話的語速不能快,語速快了也會導致卡殼,適當的語速給自己腦子一個反應周轉的時間,我覺得我的試講語速賊快,尤其是卡殼之后的語速,并且還出現了嘴瓢!語調要有波動、起伏,帶著感情色彩,不然就不是試講,而是生硬地自嗨。這個是事后復盤get到的點。最后,我的面試竟然沒有答辯,就那樣叫我走了,走了,了。我也不曉得是幾個意思,是試講超時了?還是老師覺得小伙子不行,沒有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氣質,所以沒有問的必要了?出考場后,百思不得其解,并且很郁悶,也給自己判了個不合格。不知不覺寫了這么多,都是我的個人所經歷的過程,也算給自己一個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