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協議簇有哪些不同的標準?
IEEE在1997年為無線局域網制定了第一個版本標準──IEEE 802.11。其中定義了媒體訪問控制層(MAC層)和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上的兩種擴頻作調制方式和一種紅外線傳輸的方式,總數據傳輸速率設計為2Mbit/s。兩個設備可以自行構建臨時網絡,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 BS)或者接入點(Access Point,AP)的協調下通信。為了在不同的通訊環境下獲取良好的通訊質量,采用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硬件溝通方式。
1999年加上了兩個補充版本:802.11a定義了一個在5GHz ISM頻段上的數據傳輸速率可達54Mbit/s的物理層,802.11b定義了一個在2.4GHz的ISM頻段上但數據傳輸速率高達11Mbit/s的物理層。 2.4GHz的ISM頻段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通用,因此802.11b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應用。蘋果公司把自己開發的802.11標準起名叫AirPort。1999年工業界成立了Wi-Fi聯盟,致力解決匹配802.11標準的產品的生產和設備兼容性問題。
IEEE 802.11標準列表
IEEE 802.11,1997年,原始標準(2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播在5GHz)。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層補充(11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c,匹配802.1D的媒體接入控制層橋接(MAC Layer Bridging)。
IEEE 802.11d,根據各國無線電規定做的調整。
IEEE 802.11e,對服務等級(Quality of Service,QoS)的支持。
IEEE 802.11f,基站的互連性(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準撤銷。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h,2004年,無線覆蓋半徑的調整,室內(indoor)和室外(outdoor)信道(5GHz頻段)。
IEEE 802.11i,2004年,無線網絡的安全方面的補充EEE802.116+的技術,通過PBCC技木(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在IEEE802.11b(2.4GHz頻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