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公司普通員工培養成優秀的干部?
【秋羨觀點】:要想將員工培養成優秀的干部,除了需要一定的時間之外,還要管理者或領導懂得真正的識人之道。只有先懂得識人,才能真正掌握員工的需求、能力與潛力;也就是掌握員工自身的意愿、員工本身的能力、還有員工提升能力的空間。
當下這個時代,人才培養已經是每個團隊都必須要重視的事情,各種各樣的培訓期輔導期,幫帶機制等等,都是為了讓員工快速成長。而在這些培訓手段當中,都離不開三點關鍵要素,那就是員工的需求、能力與潛力。說白了就是這三個現象:01 員工自身如果不愿意得到提升,你再如何進行培養也是白搭,人家只是混口飯吃02 知道員工自身的能力到了什么地步,你才有可能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訓03 只有知道員工的發展潛力有多大,你才能知道對他的培訓有沒有價值只有掌握了這三點關鍵要素,對員工的培養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成績,才能讓普通變得不普通,才能將普通員工提升為優秀的干部。什么是識人之道?世界第一CEO,杰克·韋爾奇曾經說過:“作為管理者,必須高度重視識人、用人的能力,不斷提升管人的技巧。”對于管理者來說,只有先了解了員工的具體能力,才能將員工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才能起到更好的管理效果,達到管理好團隊的最終目的。那么通過逆向思維進行思考,就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不管是管理團隊,還是任用員工,還是培養員工的能力,都必須要先了解員工。
識人之道,用大白話來說就是正確的方法、全面的去了解一個人;只有在真正了解員工的情況下,才能將員工任用到合適的職位上,才能給予員工合適的幫助與提升。否則就會起不到預期的效果,或者引起負面影響,例如這個例子:
員工A是個初中畢業的職人,只想找份工作混混日子,日常工作盡管做得比較慢,但總歸是能夠完成。管理者卻自作主張的對他進行培訓,給他增加了許多額外工作,不僅沒有起到幫助員工A提升能力的目的,還使得他連日常的工作都不能及時完成。從這個例子當中可以看出,員工A本身并不想在這份工作上深耕,管理者自作主張的對他進行培訓,就是吃力不討好的行為,是不懂得識人的典型例子。
員工的需求、能力、潛力,是培訓能否起到作用的關鍵要素,想要將普通員工培養優秀員工,就必須對員工的這三個方面進行深入的了解與認識。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曾經說過:“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沒有人才的企業如同一汪死水,只有擁有關鍵人才,企業才有不竭的發展動力。”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行業浮出水面,造成了人員流動性極高的現象。以往經常能夠看到一名職人在單位一干就是十幾年幾十年,單位根本就不需要為培訓新人做太多的考慮;但眼下這種職人已經越來越少,于是企業、團隊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
而這種對人才的需求,使得團隊培養員工的力度大大加強,有些管理者在這種環境下,只知道要為團隊挖掘培養人才,但卻不知道具體應該怎么做。那么接下來的內容,秋羨就教大家如何通過員工的需求、能力、潛力三個方面,來對員工進行培養。
第一部分:觀察了解員工的需求
職人走入社會進行工作,都有著最基本的目的,那就是通過工作賺取相應的錢財,利用這筆收入來過生活、改善生活。基于這個目的,我們就能得到員工的一些基本需求:
01 心理上的需求:心理上的健康,才能保證身體上的健康,身體上保持健康,工作賺的錢才有意義,職人才會更容易接受這份工作。02 物質上的需求:賺錢是職人的根本目的,只有薪酬與員工的付出能成正比,或者說能夠讓員工滿足,他才能更好的接受這份工作。03 發展上的需求:升職加薪是職人更深層次的目標,那么一份工作是否有發展空間,也是他們所關注的,只有在有希望的情況下,職人才能接受更多的工作。通過這三點基本需求,基本上就能了解員工對工作抱以什么樣的心態,或者說他對這份工作的看法與想法。在了解員工的需求之后,管理層才能知道員工自身的意愿,然后決定是否對他進行培養。
第二部分:觀察了解員工的能力
工作能力是體現職人自我價值的基本手段,而工作效率則是工作能力的最佳體現,管理層通過日常的觀察,就能大概的了解到員工的工作能力。但在知道了員工的工作能力之后,還要對他的其他能力進行觀察了解,具體應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01 員工的工作能力,從日常的工作中,看出他的基礎能力02 員工的交際能力,從他與同事領導的交流中,看出他的人品道德03 員工的表現能力,從他日常的表現中,看出他對工作的態度通過這三個方面的觀察,管理層就能知道該如何對員工進行培養,或者說培養員工的哪些方面。一名真正優秀的員工,不單單是工作能力出眾而已,在其他的能力上也應該有出眾的表現,因此也得算在培訓內容當中。
第三部分:觀察了解員工的潛力
團隊的發展潛力是員工們所關注的,員工的發展潛力,則是管理者應該關注的。因為一個優秀的團隊,必然是以許多優秀的員工來組成,而員工是否能夠變得優秀,則取決于員工有多大的發展潛力。這種潛力應該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01 成長潛力:員工能夠成長到何種地步,管理者是能進行大概的估算的,盡管無法真正判斷出員工的潛力有多大,但只要知道員工是否能夠成長進步,就能證明員工是否有潛力。02 時間潛力:員工在有進步空間的情況下,他需要多長的時間來成長,這也是屬于員工自身的一種潛力,代表著他學習能力的快慢。03 資源占比:在培養員工時所需要的資源,和他吸收成長的比重,也是屬于員工的一種潛力,代表著他學習能力的強弱。通過這三種潛力的觀察,管理者就能知道員工是否有培養的價值,就能知道是否能將員工培養得更加優秀,而如果忽略了這三種潛力,就有可能會白白浪費許多時間,例如這個例子:
陸生通過自學,終于掌握了java編程,并且加入到某個單位之中。管理者知道他是自學的之后,認為陸生十分勤奮好學且刻苦,于是想將他培養得更加優秀。但他卻忽略了陸生的功底較差,時間潛力與資源占比都十分的不合適,于是白白浪費了三個月的培訓時間,陸生也沒有得到太大的提升。從這個例子當中,就能看出三種潛力對員工培養的重要性,管理者希望將員工培養成為優秀員工,是為了讓他為團隊帶來更多更好的成績,而如果最終無法達到這個目標,管理者就等于是白費功夫浪費表情。
小結:通過識人之道,真正掌握員工的需求、能力與潛力,才能夠真正了解員工是否有培養的空間與價值。如果員工并沒有變得優秀的資質,那么是否對他進行培養,就是管理者應該再三考慮的事情。
“鐵柱磨成針”的故事大家都懂,但職場是個講究實時利益的地方,作為管理者應當保持理智,不該盲目的去追求優秀,有時候普通員工比優秀員工更實用我們都知道職場上處處都有競爭,以至于經常能夠聽到什么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等內容,可實際上在這種競爭背后,正是因為強強相遇、強強相爭,正是因為員工們都太過優秀,而晉升的機會不足以滿足他們,才會引起競爭。
當競爭是良性的時候,對于團隊來說自然是好事,但在某些情況下,良性競爭變成了惡性競爭,那對于團隊來說就是十分嚴重的影響。因此只要員工們能夠完成本職工作,管理者就沒有多此一舉的去培養員工。
作為一名管理者,需要做到的是,培養新人盡快的融入工作,讓他們更好的完成本職工作。然后再挑選最為出眾的一兩個人進行培養,才能將出現惡性競爭的幾率降到最低,才能更有效的管理好團隊。
這種情況下,或許會出現其他員工不滿的聲音,但管理者必須要明白一個道理,你對員工的培訓、培養,并不一定要光明正大人盡皆知,而且你也不會因此而放下對其他員工的指導,只要做到了雨露均沾,那么大家就是在憑實力說話。
以上回答供參考!
我是秋羨職場,喜歡用大白話分享職場上的各種經驗,絕對對你有幫助的話,可以點個關注,轉發評論也是十分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