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評價這么高?
小編很有幸見證了這歷史性的一刻,到現在還久久不能平靜!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在當年的奧斯卡上得到7項提名,但最終顆粒無收。直到十幾年后,一舉逆襲《教父》成為IMDB榜首,到今天依然保持著“影史第一”的地位,
這是一部傳奇的電影,更是一個電影的傳奇。
當然,我們也知道,讓《肖申克的救贖》痛失奧斯卡的,就是當年橫掃六座大獎的《阿甘正傳》。
再加上昆汀·塔倫蒂諾的《低俗小說》,1994年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的這三部“神作”統統都進入了IMDB TOP250的前二十名。
如果單以IMDB評分來算的話,1994年是前無古人的。
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肖申克的救贖
自20世紀以來,電影行業飛速發展,出現了大批的優質電影,風格迥異、各不相同。有的反應人性,有的充滿正能量,但是豆瓣評分第一的卻是一部關于越獄題材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所以為什么它的評價這么高?或許很多人心里都有這個疑問。
其實這部影片所取得的成就是世界公認的,幾乎每一位看過影片的觀眾都對它贊不絕口。有人甚至評價“這是一部必看的影片”。作品在未拍成影片之前就已經收獲了大批讀者,成為紐約時報的暢銷書冠軍不說,還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在多個國家暢銷。
小說作品就已經獲得高評價,何況是拍成電影后。《肖申克的救贖》播出后大獲好評,并入選了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甚至有許多學校將這部影片作為教育片要求學生們觀看。能獲得全世界的認可,甚至被學校看中,這部影片的評分必然會獲得高評價。
高評價的背后自然有足以支撐它的硬實力,就劇情而言它就和很多影片與眾不同。大多數影片選擇用主人公視角講述,塑造出一個英雄主義的人物,但《肖申克的救贖》不同,它以第二主人公瑞德的視角描寫了主人公。
瑞德是第三視角,而觀看影片的觀眾也是用第三角度看待安迪,這樣一來更增添了安迪這個角色的真實感,也變相地豐滿了安迪的形象。成功塑造一個角色在這部影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就這一小細節都是經過導演的精心設計。
影片還有一點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人物設計,它把正義賦予一位入獄的罪犯,又把丑惡添加在典獄長與獄警的身上,這與其他影片不大相同。它模糊了觀眾對善與惡的認知,告訴觀眾不是表面代表正義就真的代表正義,也不是表面罪惡就真的永世不能翻身。
典獄長利欲熏心,為了地位和利益重用犯人安迪;安迪為了生存選擇替典獄長做違法的事;瑞德為錢財在牢獄中賺錢。說到底誰都不是一個真正的好人,但就是這樣才是最真實的故事,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做到絕對的完美,總有人多多少少做錯過什么事。這大概也是影片想傳達的思想之一,同時讓人物的形象更加飽滿。
當然這部影片更多的是塑造了一個堅持不懈、有著頑強信念的英雄人物。他在獄中的勵志做法顛覆了無數觀眾的觀念,從弱小被欺負變成了典獄長都碰不得的重要人物。雖然安迪也不是一個完美的英雄,但卻足以讓人稱呼他為君子,因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明明已經快到刑滿釋放的日子,但主人公安迪還是選擇了越獄,這其中原因恐怕還是因為他已經看透了那群道貌岸然的偽君子,認清這個世界的是非并不是那么的黑白分明。
同樣,影片也通過安迪的故事告訴觀眾,哪怕深處絕境也不要放棄生還的希望!
影片的高評價不僅在于劇情本身,還在一些小細節中。連著八年寫的申請信、安迪牢房里墻上的海報、那本看似普通的圣經……看似平常卻在影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申請信要來了巨額的申請款,海報掩藏了為逃獄挖下的隧道,圣經里藏著挖隧道的工具,影片埋下一個個伏筆,令觀影的人們驚訝感嘆。
除去劇情,讓觀眾評價更高的應該就是臺詞。毫不夸張地講,有些經典臺詞可以受用一生。影片講述的是對自由的渴望,可有位被體制化管理了一生的圖書管理員卻不希望獲得自由,甚至在出獄后選擇自殺。關于這件事,影片這樣說“心若是牢籠,處處為牢籠,自由不在外面,而在于內心”。
還有那句最經典的話“生命可以歸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么忙著活,要么忙著死。”就只是一句簡單的話卻把困擾著萬千人的問題給準確無誤的解釋出來,多少觀影的人被這一句話驚醒,又有多少人為這句話努力。這也是《肖申克的救贖》魅力所在。
影片名叫《肖申克的救贖》其實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影片安迪通過自身的努力成功越獄獲得了自由,這是對自我的救贖。贈予瑞德口琴、教育年輕的獄友并用自身的語言和行動對獄中朋友進行了救贖;改善監獄的看書條件,播放音樂這是對整個肖申克監獄的救贖。同樣的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觀眾的思想,這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救贖。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一種精神救贖,教導人們進行自我救贖。所以能讓觀眾產生這種自我救贖的影片憑什么不能稱為是一部優秀的影片?總有人問它為什么評價這么高,可每一位觀影人的評價難道不足以證明事實嗎?難道這部影片獲得的成就不能證明嗎?第一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