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公司在邊緣計算領域比較領先?
邊緣計算技術出來的時間并不長,但由于其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已經有許多公司盯上了這一技術,并投入巨資以獲取先發優勢。當然,在技術這一領域內,不拉幫結盟是不可能的,頭號玩家往往通過建立生態,從而獲得標準話語權。先來看看進入這一領域的都有哪幾類公司?
1. 云計算服務商:以亞馬遜,微軟,谷歌,阿里云,華為云為代表。這些公司在云計算領域內積累了龐大用戶群,和擁有最為先進的數據處理能力,發展邊緣計算是順理成章的事。要知道,邊緣計算是靠近設備的云計算。(關于邊緣計算的解釋,請參考openstack的邊緣計算白皮書).
這些公司邊緣計算技術路線雖然各不相同,但總體遵循一個規律:把邊緣和云緊密結合,充分發揮邊緣的低延遲,安全等特性同時,結合云的大數據分析能力。最早發布自己的邊緣計算技術的是亞馬遜 AWS,框架是Greengrass,允許用戶數據在本地流轉,通過設計函數提取數據上傳云端。
隨著而來,微軟推出了Azure IOT edge 。 微軟在今年徹底瓦解了Windows 團隊以后,投資50億美元進軍物聯網市場,而主要領域則是邊緣計算:微軟在Build 2018開發者大會上正式宣布Azure IoT Edge開源,微軟表示未來可以讓開發者能夠修改、調試Azure IoT Edge,同時擁有更多對于Edge 應用的控制。微軟還表示將會和大疆以及高通合作共同研究和開發使用Azure IoT Edge,微軟稱大疆將推出新 SDK 以及優先選擇 Azure 作為云服務提供商,也會聯合大疆開發商業無人機方案。高通則會創建運行在Auzre IoT Edge的視覺 AI 開發包,利用 Azure 機器學習和認知服務以及高通的Vision智能平臺和 AI 引擎來開發全新的解決方案。
特別需要提到的是:由于政策限制,Azure 在中國是由世紀互聯代運營,其提供的云服務能力與真正的Azure 并不完全相同,比如物聯網協議提供方面, 中國版本不支持Mqtt, 僅僅支持AMQP 上傳。同理,其邊緣計算技術什么時候能為我們所用,并不清楚。
谷歌擁有 Cloud IOT Core, 目前,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這種類型的云服務在中國并不存在。
特別 值得關注的是我們本土云服務商的能力到了哪一步?
目前,阿里云在3月份剛剛推出了自己的邊緣計算框架,稱為link edge 。目前還在封閉內測當中。
阿里云2017年以2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躍居全球第四大云服務商,并且產品更新速度非常顯著。 得益于物聯網在阿里集團內部的戰略地位提高,邊緣計算技術有望得到大力推廣。
一直以來,華為云那么大張旗鼓地提倡邊緣計算讓我看不懂。2016年,華為發起了邊緣計算產業聯盟,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00家會員單位,其中不乏重量級的ARM,INTEL, 感覺很熱鬧。 但是,除了跑馬圈地拉起了大旗之外,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一項公開發布的邊緣計算框架,而官方擅長的白皮書,綱領文件,專家觀點倒是一堆。除此外,華為云也有邊緣計算網關產品出售(在云服務商中絕無僅有)。
2. 傳統轉型的硬件廠商: 以 Intel , Dell 等為代表。
Intel 大家都不陌生,桌面電腦領域CPU 王者。 但是在移動領域內幾乎全軍覆沒,而且在服務器市場也開始面臨這ARM 芯片的沖擊。由于 IOT 的迅速崛起, Intel 開始發力邊緣計算市場,推出了若干平臺。 邊緣計算 -- OpenStack 定義為靠近設備的云計算, 其屬于軟件范疇,為什么會和Intel 扯上關系? 云計算軟件不能獨立存在,在云端, 有Intel 至強系列芯片撐起了龐大的服務器平臺; 在邊緣端, Intel 能夠提供不同規模的計算能力套件 ,或者叫做計算容器。如果邊緣計算所需要的能力較弱 ,可以選擇低功耗平臺,如 Quark 。 如果計算能力再提高一點,可以選擇Atom, 還不夠的話,你可以選擇CORE i3,i5,i7 芯片, 如果還不夠, 也可以考慮買個服務器:)總有一款適合你 。 Intel 的野心并不止于作為硬件平臺商, 他想要建立自己的生態, 目前已經聯合Wind River 推出了便利操作的邊緣計算系統;與此同時, Intel 利用以有的X86生態, 培養了一片邊緣計算容器OEM 商, 利于AAEON, Advantech, 等等。當然, Intel 的戰略能否成功,現在仍然是未知數, 畢竟 CISC 復雜指令平臺具有天然的高功耗劣勢, 在物聯網的世界能否順利發展,有待觀察。
Dell , 大家都知道他們的服務器和桌面電腦, 但是Dell 早在2016年就高調宣布進軍物聯網市場,而且作為Linux Foundation 基金會下的邊緣計算項目發起人,其地位不容低估。 Edgex Foundry ,是linux 基金會下的開源項目,致力于發展出具備即插即用功能的邊緣計算平臺, Dell 已經率先推出了基于Edgex foundry 的邊緣網關, 目前并未在中國發售。
3. 明星級的ARM :
如果說有誰讓Intel 感到害怕, 他一定是ARM。 畢竟這個一個讓Intel在低功耗市場幾乎完全喪失機會的對手。 ARM + Linux 的組合, 占據了幾乎整個智能硬件市場,而Intel 仍然拿不出像樣的平臺來抵抗。ARM 平臺目前 有 CortexA, CortexR. CortexM, Mechine Learning , SecurCore幾個平臺, 其中以Cortex A 系列最被市場接收。 目前,大量的智能手機(ios, android), 商業廣告機, 快遞柜等,都是由ARM 支持。 由于邊緣計算技術的興起,特別是在設備側的人臉識別, 語音識別能力興起, ARM 的高階芯片開始面向市場,可以有利地支持AI的發展。
4 . 安防監控 類企業 海康威視, 大華 ,華為
視頻監控被納入了IOT , 大家可以去海康威視和大華的網站看看,現在都搖身一變成為了物聯網市場頭號玩家。 監控設備具備物理采集的功能:圖像, 結合強大的邊緣設備分析能力,可以提供人臉識別,交通監控等作用,成了智能城市的重要一環。
為什么要把華為 單獨提出來, 大家已經開始猜到華為要進軍監控市場, 海思芯片如今是視頻處理行業龍頭 ,從芯片進入到攝像頭,對于硬件起家的華為而言并不難。尤其是攝像頭成為了傳感器后,結合云平臺的能力,其發展空間及其具有想象空間。
5. CDN 巨頭
CDN(即內容分發網絡)的核心價值是將數字內容智能分發到離用戶更近的節點,進而提升整體分發效率,降低網絡延時、節省帶寬資源,其與生俱來的邊緣節點屬性,低延時和低帶寬,令其在邊緣計算市場具備先發優勢,CDN本身就是邊緣計算的雛形。
Akamai作為全球CDN領頭羊早在2003年就與IBM合作邊緣計算,今年6月Akamai與IBM在其WebSphere上提供基于邊緣Edge的服務。
網宿科技也已將邊緣計算當成核心戰略,2016年開始建設邊緣計算網絡,2017年逐步推出邊緣計算微服務,并將逐步開放邊緣IaaS和PaaS服務。
CloudFlare公司在2017年就推出了CloudFlare Workers,以微服務的形式開放邊緣計算服務,支持用戶在邊緣端編程,這標志著它已經初步搭建好了邊緣計算的平臺。
Nuu:bit宣布可以與微軟的Azure宇宙數據庫進行整合,同時微軟的Azure系統也可以把Nuu:bit的數據整合在平臺上,這也是一個極大的突破。
Limelight在今年上半年在其CDN網絡上推出了增強版的EdgePrism OS軟件,允許用戶在邊緣端進行本地內容輸入和交付。
6.移動運營商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為了獲得高性能低延遲的服務,移動運營商紛紛開始部署移動邊緣計算(MEC)。
中國移動已在10省20多個地市現網開展多種MEC應用試點。2018年1月,中國移動浙江公司宣布聯合華為公司率先布局MEC技術,進一步推動網絡實現超低時延、更佳體驗,打造未來人工智能網絡。
中國電信與CDN企業合作,想要通過MEC邊緣CDN的部署,作為現有集中CDN的延展,同時為多網絡用戶服務。
AT&T表示邊緣計算是支持新技術的關鍵部分,包括物聯網、軟件定義網絡、區塊鏈、人工智能和5G。AT&T正在AR/VR型應用、自動駕駛和智能城市項目的支持方面使用邊緣計算。
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在提高自動駕駛汽車的連接性、數字化轉型以及推進5G更好的網絡性能方面使用邊緣計算。
更多了解邊緣計算,可以猛戳下方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