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有哪些女性角色?
最甜的情人——陳小醉
小醉是情人也是妻子,他是孟煩了的情人,是張立憲的妻子。
可孟煩了是主角,小醉在孟煩了視野的戲份更重,在張立憲那里只是一筆帶過,所以她在劇中就是一個甜甜的小情人。
雖然是個土娼,但卻干凈得一塵不染,就連龍文章跟上官戒慈那種能把人骨髓都看透的人,也覺得只是個干凈的姑娘,而且能夠和煩啦永結同心,過上沒羞沒臊的幸福日子。
但小醉在煩啦面前,過于的百依百順,而且幾乎毫無挑剔,即使被煩啦父親百般羞辱,即使知道煩啦根本無力反抗他的父親,但她依然愿意生米煮成熟飯,畢竟他們的感情也注定只能走到這一步而已。
因為煩啦配不上小醉,或者說煩啦不配讓小醉做他的妻子。他對小醉的感情,是帶有沖動跟迷茫的,因為偷粉條被打,然后小醉救了他。煩啦騙小醉說認識他哥哥,并且會幫忙找到哥哥,掉頭煩啦又偷了小醉的錢和粉條。
后來小醉再跟他見面,她只記得煩啦要幫自己找到哥哥的承諾,以及對煩啦感恩戴德的心,對煩啦的背叛忘得一干二凈,感情上對他更加的依賴。
小醉對煩啦,有一種偶像崇拜式的錯覺,她把這個落魄的瘸子當成了自己找到哥哥唯一的希望,在時光流逝,大概察覺到自己哥哥回歸無望以后,又把這份親情的依賴轉移到煩啦身上,把他當成了那個承諾給自己一個家的哥哥。
而煩啦對小醉有愧疚感,欺騙+背叛+感激等復雜感情交匯在一起,但那并不是廝守終身的情愫。即使他非常爺們的頂撞自己父親,口口聲聲稱非小醉不娶,但那種強硬也是一時的沖動,正如煩啦的父親說的:有些風花雪月,也算小雅,但休要說什么娶嫁終身。
知子莫若父,這么一個沒有擔當只會逃避,外加優柔寡斷的窩囊兒子,怎么可能為了一個土娼改頭換面。
相比孟煩了的優柔寡斷,張立憲才是真正有擔當的純爺們。一個前途無量的上尉營長,一表人才的偉光正小白臉,絲毫不嫌棄小醉的出身,甘愿當她的舔狗,甚至在上戰場之前去小姑娘門口賣慘博同情,這種中二少年般的戀愛輸出,才是真正能夠跟小醉走到最后的。
而且相對于在孟煩了面前的百依百順小鳥依人,小醉在張立憲面前各種強勢,兩人買個菜都能上演老夫老妻的畫面,男的笨手笨腳胡亂講價,女的一邊埋怨一邊配合,孟煩了遠遠的看著這一切,被這種充滿生活氣息的畫面感動,也知道自己是一個多么無意義的存在。
電視劇結局中年老的煩啦看見了張立憲和小醉打情罵俏,小說結局中兩人真的結婚生子,過上了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
完美的賢妻——上官戒慈電視劇中的上官戒慈,跟小說中的上官戒慈是兩個不同的形象。
劇版的上官戒慈隱忍而聰慧,默默的給迷龍當賢內助,戲份不多但非常出彩。但在緬甸叢林救迷龍那段戲,稍微用力過猛了一點,光是上官戒慈那段潑婦罵街,然后提著司登沖鋒槍追殺龍文章的狗血戲,瞬間就把上官戒慈的人設弄個粉粉碎。
小說中上官戒慈沒有任何情緒爆發,只跟龍文章寥寥幾句對話,上官用“鬼嬰”的典故諷刺團長,把他殺迷龍立官威的心思揭露出來,再用一系列隱晦的語言挖苦龍文章,懟得團座啞口無言,最終讓他放了迷龍。
當然小說這么處理過于晦澀跟內斂,無法像電視劇那么直觀跟娛樂。但小說的這種晦澀是很必要的,而且其間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隱藏細節,一直貫穿了整個劇情。
第一個細節是上官戒慈一直用頭發擋著臉,迷龍并沒有看到上官戒慈長什么樣,只是一時興起就要幫她葬了公公。直到上官跟龍文章辯論的時候,上官才把臉露出來。這里其實是在說明一件事情——迷龍并不是好色之徒,他由始至終也沒有貪戀上官的美色。而電視劇不但一開始就讓迷龍色瞇瞇的盯著上官,而且還把龍文章也說得見色起意要殺迷龍,實在太毀人設。
第二個細節是上官對龍文章十分厭惡,覺得他是一個為了自己仕途,就會葬送手下性命的好戰分子。士兵的性命對于龍文章這種人來說,只是一個升官發財的工具,隨時隨地都可以拋棄。
上官對于龍文章的這種近乎于偏見的歧視,一直貫穿到結局。她可以接受煩啦可以接受不辣,還有炮灰團其他所有人,但就是對龍文章百般厭惡,拿他當虞嘯卿一樣看待。其實以上官的聰明才智,不可能看不透龍文章跟虞嘯卿的根本區別。
但上官每天聽著自己男人激情四射的講述團座如何如何好,如同一個粉絲講述偶像一樣神魂顛倒,愿意為了團座出生入死。作為一個妻子,自然會感到恐懼感到憂慮,一個如此有人格魅力的人,自己丈夫的生命早已托付給他,而且終究會有一天葬送在他手上。
最后迷龍被龍文章處決,龍文章為了補償天天去給上官送錢,并且喝她為自己泡制的老鼠藥龍井茶。喝完以后就去全民協助那里洗胃,洗完再去喝,一直喝到上官戒慈放下心結,愿意離開禪達去開始新生活為止。
但直到最后,上官也沒有真正的原諒龍文章,她只是看到龍文章身上有了死人的氣息,跟迷龍一樣的氣息。
上官這樣聰慧完美的人,做妻子就是無敵賢妻,但作為威脅她丈夫生命的人來說,這就是一頭恐怖的母老虎。
偉大的母親——孟母孟煩了的母親在電視劇和小說中高度一致,畫面少臺詞更少,她更像是孟父的一個工具人,專門用來傳遞對了兒關心之情的。
你母親每天念你七八十遍,還真把你給念回來了。我沒有費心,是你母親費心。尤其是那句“傷好的怎么樣了,不是我要問,是你母親要問。”然后孟母在背后露出一個無奈的表情,看得人忍不住捧腹。
攤上這么一個食古不化,明明愛兒子又非要裝比的老書袋子,外加一個窩囊又優柔寡斷的兒子,孟母實在是過得太艱難了。
其實孟煩了母親的角色,是掛靠在孟父身上的,從老兩口子或者說孟父的身份就看得出,這種家庭格局注定這么別扭。
孟父是清末留洋學童,雖然沒趕上第一批,但肯定也是祖上家境非常優越的大家族。這樣的家境是不會看上一個只會唯唯諾諾的普通婦女,孟母肯定也是大家閨秀,而且恪守孟父一直強調的那個婦道,所以才會在孟父裝比的時候,永遠保持沉默。
但孟父留洋并沒有給他開闊眼界,反而讓他更加封閉,從老頭子研究永動機這事情就看得出,他是留洋學機械的,而十八世紀法國科學界就已經拒絕審理一切有關永動機的設計了,說明學術界對這種反科學的玩意兒已經認清。但孟父卻還在鉆營這種落后的理念,說明上課壓根就沒認真聽。回國后也是一頭扎進了古典文化中,變成了一個張口就跟唱戲一樣的遺老遺少。
嘴上成天掛著如何忠君愛國收復河山,但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書,掉頭就去當漢奸了。
正因為這種頑固加封閉加自我矛盾,讓孟父對于表達父愛這事情上也超級別扭,他會當眾給兒子各種難堪,并且想盡一切辦法給孟煩了施壓。但其實內心是珍惜兒子,而且害怕兒子受傷害的,所以才會在孟煩了被張立憲們羞辱時,爆發無盡的戰斗力,把精英團差點秒了。
當孟煩了說出那句靈魂拷問時,孟母在后面不停哭泣,其實這是對孟父當時的情緒展示。
爹,我一直就想知道,我到底讓您覺得難堪,還是覺得驕傲?電視劇由于沒有拍完,把孟父的形象定格在了食古不化的老書袋子層面。在小說中孟煩了的父親形象刻畫非常完整,而且讓人動容。
大結局時孟煩了帶著一身傷回到禪達,在家里給自己擦澡的時候。孟父走進來,看著兒子一身的傷口,老頭在門口留下了眼淚,而且沒來得及掩飾被孟煩了看見了。
最后孟父去世,孟母終于說了全書中最長的一段臺詞。
我問我母親:“媽,我以前問過爹一句話。我問他有沒有為我驕傲。”我母親說:“去打仗之前問的吧?你剛走他就說了。仗打完了我們才知道你去了打仗。”“爹怎么說?”“你爹說,每時每刻。”當然這話真是那個倔老頭說的,還是孟母為了寬慰兒子自己編的,都已經不重要了。
孟母不但要自己默默愛著兒子,還要替那個喜歡端著的丈夫去愛兒子,這份偉大實在是難以言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