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戰機編號中的ABCD是后來新建的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升級改造的?
后來建造為主,只有少數升級后改變功能的會賦予特殊編號
大部分國家給戰斗機賦予子型號編號都是非常謹慎,避免給指揮和飛行員之間造成混亂。所以生產線上的微調改進是不會賦予新編號,例如F-16 的block 25、30/32、40/42、50/52、52+這幾個批次性能和配置有相當大的不同和變化,但編號都是F-16 C/D。
同樣,殲-10A投產這幾年也是我國航空工業和技術大飛躍時期,殲-10A的六個生產批次配置都有變化,但編號都沒有改變。
只有經歷了重大改進升級,戰斗力有了較大提升之后,才會賦予新的編號。例如F-16E/F 比F-16 C/D 改變了70%以上結構,F/A-18E/F比F/A-18C/D幾乎是兩種不同戰機。即使以“編號海”戰術聞名的俄羅斯,其內部編號賦予也是相當嚴謹,蘇-35S的俄軍編號是蘇-27SM2,蘇-34鴨嘴獸的俄軍編號是蘇-27IB,蘇-35和蘇-34其實都是蘇霍伊公司為出口給的蘇霍伊公司編號,并非俄羅斯國防部賦予的編號。
舊有型號進行現代化改造要不編號不變,要不是在子編號下面修改,例如F-16 A/B進行MLU中期現代化升級后,編號改為F-16 AM/BM。我軍殲-8D后期升級成殲-8F標準后改為殲-8DF。殲-8F標準可以打霹靂-12主動中距彈
但是戰機改變功能作用后通常會賦予新的編號,例如美軍EA-18G咆哮者就是拿新下線的雙座型F/A-18F機體,進行改進而來。同理我們的殲偵-8F,殲-16D也是這種情況。EA-18G咆哮者,美軍的幾個電子戰機EA-6B、EF-111、EC-130、EB-52H、EC-135、EP-3看編號就知道是怎么來的。
但是出口編號給予要寬松很多,換個新編號可以給客戶以新型、全新改進、戰斗力跟以前不一樣的錯覺。俄羅斯米格-29和蘇-27系列的編號海戰術就是這個情況,現在美國也放下節艸,對海外F-16A/B/C/D進行現代化方案為F-16V,很多國內不懂裝懂的就稱其為三代半,給印度的F-16 E/F block 70先是叫F-16 IN,到現在更是直接給F-21這個新編號,只比F-22小一點哦。F-16V是不改變原有機體結構、飛控系統、配電布局情況下改進升級,很多設備受原有條件限制,屬閹割版,真要是跟臺媒一樣吹成拳打殲-10C,腳躥蘇-35的三代半機那真是“秀智商”了。
隨著軍售市場競爭的加劇,根據客戶需求推出定制服務越來越普遍,也就產生了以對方國家首字母等來命名的出口編號。例如中國的蘇-30MKK、印度的蘇-30MKI、以及后來的委內瑞拉的蘇-30MKV、馬來西亞的蘇-30MKM、阿爾及利亞的蘇-30MKA和越南的蘇-30MK2V。美國在F-15上也推出了沙特的F-15S和SA、日本的F-15J/DJ、以色列的F-15I、韓國的F-15K、新加坡的F-15SG、卡塔爾的F-15QA等。而我們同樣有巴基斯坦的殲-7P/PG、尼日利亞的殲-7NI、孟加拉的殲-7B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