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現在咋樣了?
黃光裕重出江湖,但國美已難現昔日輝煌!黃光裕與陳曉的恩怨已了,但商戰的殘酷永遠不會消逝!黃光裕即便沒有入獄十年,國美的衰微也是必須!
“商場如戰場?”不,商場更無道義可言。戰場的殘酷更多地體現在面對面的撕殺,彼此只能活下一個。但所謂“軍令如山倒”,命令你堅守,你必須死守;命令你進攻,你必須勇往直前。這是戰爭的法則。
但商戰中,面對巨額財富的誘惑,你真能堅守初衷?幾十年來電器行業的腥風血雨,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曾經,面對黃光裕的國美與張近東的蘇寧,永樂電器的創始人陳曉與大中電器的創始人張大中結下同盟,要共同進退。
可是一轉身,陳曉就將永樂賣給了黃光裕,自己也成了國美的CEO。
一氣之下的張大中,意圖將大中賣給張近東。可待蘇寧報出底價后,張大中轉身加價20%,將大中賣給了黃光裕。
黃光裕入獄后,手握國美大權的陳曉,引入好朋友竺稼的貝恩投資,意圖稀釋黃光裕的股權。
誰知身在獄中的黃光裕回馬一槍,拉籠貝恩,反逼陳曉辭職。
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黃光裕請出本已拿錢走人的張大中,擔任了國蘇的董事長。
人說“春秋無義戰”,圍繞國美進行的一系列商戰,又哪里說得清誰對誰錯?
商業王朝還是公司體制?這是黃光裕與陳曉反目的根源。對黃光裕而言,從一個倒賣電器的少年,到坐擁千億資產的首富,他的內心世界,我輩不能體會;他對資本的控制欲望,更非常人所能理解。
從他后來對陳曉所采取的手段看,雖然他聘請了職業經理人,但他一絲也沒放松對公司的掌握,他要打造的是黃光裕的商業王朝,他對國美要有完全的權力。
但是,有一個悖論:他為什么要選擇上市?
公司上市,就意味著經營的透明,意味著權力的分散,意味著一切要按制定好的游戲規則來玩。
一句話,上市,就意味著公司不再是一個人的商業王朝,而是所有股東的公司。
陳曉是一個資本運作的高手,從他1996年創辦永樂電器起,就一直在兼并與被兼并中行走江湖。
在與黃光裕的爭斗中,不排除他有個人的私欲,但總體而言,還是在透明機制下,按法定程序在運作。
比如引進貝恩資本,竺稼投入的18億港元,讓國美在最困難的時間,資金鏈沒有斷裂。
又比如辭職前的幾年時間里,面對難局,他仍竭盡全力地經營,而不是在杜鵑接盤時,交給她一個亂攤子。這充分體現了陳曉的職業素養。
黃光裕與陳曉之爭,雖恩怨多多,但根源在兩種經營理念的沖突。
即便黃光裕沒有入獄,國美的衰微似乎也是必然。當初國美能成功,在于它緊隨了那個時代的特性,快速擴張,渠道為王,零售為王,全國數千家門店的開張成就了國美商業帝國。
但當新零售、電子商務出現時,黃光裕視而不見,而阿里巴巴、京東趨勢而上,很快便將國美甩在了后面。
如果說眼光讓黃光裕忽視了電商,那么,對現代規范化公司管理體制的抵制,則束縛了國美的進一步發展。
現在的江湖已不是黃光裕時代的江湖。
上海的陳曉,則在黃浦江邊的商業世界里,繼續著他的資本運作。
再過二十年,亦或三十年,二人能否一見泯恩仇呢?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