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現在什么最發達?
印度的軟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
1990年時印度軟件業的出口額還幾乎為零,到2000 年就超過了85 億美元。而2000年中國軟件工業的總產值是230億元人民幣,不到30億美元,這么一比較,我們就立刻知道印度軟件業的進步是多么大。它今后的目標更為驚人:印度計劃在2008年軟件出口達到500億美元。 國內業界有一些議論,比如:印度是“世界軟件工廠”,它的軟件產業是“來料(設計)加工”;“印度軟件業最大的優勢就是規模化生產,流水作業,他們有大量的軟件工人,最大的軟件企業有1萬人”……如此種種,褒貶混雜,亞洲記者團采訪了印度排名第一到第八的軟件企業后,感覺到這些說法往往現象是對的,理解卻南轅北轍。 Tata 咨詢服務公司(TCS)是印度最大、也是最老的軟件公司,擁有18000 名員工,和印度許多軟件公司一樣,它的收入90% 來自國際市場,它的13個部門通過 SEI—CMM 5級認證,這是全球權威的軟件成熟度認證,執行總裁若瑪多埃先生驕傲地說:TCS 的最大力量在于其員工的技術資格。 關于軟件研發,他介紹說:公司的整個文化是一個交互平臺,我們與惠普、康柏等硬件廠商都有合作關系,相對應于Unix、Windows、 Linux等操作系統都建立了研發隊伍,在數據庫管理系統,我們與DB2、甲骨文和SQL等都合作。 這種情況與國內軟件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國內軟件企業以消費類應用軟件為主,最熱衷于樹立自己的產品品牌,而印度軟件企業家們津津樂道的都是他們的研發和加工能力。經過10年的高速發展,印度人把他們的軟件業做成了一個大品牌。在國際市場有很強的競爭力,在國際招標中經常擊敗其它國家的同行。國際機構和用戶企業已經對印度的軟件產品進行了5年的跟蹤,認定他們整體上都是“信得過產品”。微軟印度公司總經理拉吉夫·卡爾告訴記者:在全球被評為軟件能力成熟度(CMM)5級的40家企業中,印度就占了29家,超過了美國;印度第三大軟件公司韋普羅(Wipro)公司是全世界首家被授予SEI—CMM 5級質量認證的IT服務商。 “為什么印度的軟件工人遠遠多于軟件設計師?是不是因為印度生產的軟件有大量的外購,因此缺乏足夠的高水平的軟件設計?”印度軟件公司的老總們回答說,“衡量的標準不應是設計師數量的多少,而是使用設計師建造復雜解決方案的能力。”印度的軟件企業重視的是產品開發流程與標準化工作,它們幾乎什么活都可以干,ERP、CRM、電子商務等等,包容了所有程序語言,能適應任何機型。印度軟件以優秀的設計和精良的制造征服了世界,它的軟件出口到86個國家,在世界“財富500 強”中有185家企業使用印度的軟件產品。 盡管都是發展中國家,盡管軟件業幾乎是同時起步,印度走的是和中國軟件業全然不同的一條路線。 軟件工程師是最好的職業 從新加坡轉道飛往印度,到達新德里已經是夜晚,第二天早上乘車去拜訪印度IT部長普拉莫德·馬哈詹先生,我們才真正看到印度首都的街市。不好意思,第一眼發現的竟是“摩的”————普通的摩托車罩上個塑料布棚,里面有個簡陋的座位,一位身穿“莎麗”(印度民族服裝)的婦女端坐其中,皮膚黝黑的司機和乘客都光著腳。此后我們在印度卡納塔克邦首府、印度著名的花園城市班加羅爾和安德拉邦首府海德拉巴的街道上都看到滿街的“摩的”與轎車昂然并行,沒有“摩的”的城市是不夠發達的地方。 新德里、班加羅爾的道路、建筑遠不及北京、上海漂亮,連中國發達的省會城市都比不上。作為亞洲和世界的第二人口大國,印度的經濟負擔顯然很沉重,但是人家的軟件產值是我們的幾十倍,不服不行。 信息系統技術公司(Infosys)是全球最大的IT服務公司,就在班加羅爾市郊,占地100萬平方英尺,廠區內鋪設光纖40公里,在大片大片的草坪和樹林中間分布著它的26幢樓房,為了讓員工彼此容易辨識,這些樓房都不太大,但是非常漂亮,每接一個大客戶就建一座新樓,北方電訊等世界著名大公司都是它的客戶,每天有80輛巴士往返于班加羅爾和公司之間。在號稱印度硅谷的班加羅爾和另一個信息產業中心海德拉巴,有許多這樣的軟件公司,占地的規模、人員的數量、產值和利潤都遠勝于北京上地信息產業基地、深圳高技術園區中的企業,然而一旦走出企業,你又會看到經濟不發達的景象。據說,印度全國四車道的高等級公路只有500公里。 相對落后的經濟基礎不僅與超常發達的軟件產業共存,而且成為軟件產業迅速膨脹的催化劑和豐腴土壤,絢麗的軟件產業之花就在這里如火如荼地開放。為什么?一路琢磨,一路追問,竟然也看出一些道道,最重要的原因,是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本性在軟件產業找到了寄托。 印度有強大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每年有15萬—18萬名計算機工程師從大學畢業,涌進各個軟件公司,這些人迅速地改變了他們及其家庭的生活境遇。在印度,軟件工程師的平均月薪是4萬盧比,約合人民幣7000多元,這使得一般印度人艷羨不已,汽車司機的平均收入還不到4000盧比/月。可以想象,印度軟件工程師會多么敬業,這也正是政府的愿望,印度IT部長普拉莫德·馬哈詹先生告訴記者:多年來印度都在盡力建立一套體制,為受過良好訓練的人提供致富的機會,使他們成為企業家、技術專家和優秀的軟件工程師。 從韋普羅到Infosys公司,為我們開車的印度司機歐姆·普拉喀什月工資只有3000盧比,我們問他,“你家和你的朋友家有沒有電腦”,他說:“噢,沒有,那很貴,要25000盧比一臺。”但是他很快補充說,將來他一定要買一臺電腦,給他的女兒,讓她從小學電腦,將來去做軟件。他女兒今年才5歲,但他已經為此在積蓄錢了。 歐姆·普拉喀什說,做軟件是“非常非常非常好的職業”,他想不出有什么比做一個軟件工程師更好的了。 政府與企業共同推進軟件發展 印度政府官員毫不避諱談印度經濟不發達、教育文化落后的現實,相反,他們主動為記者們介紹了大量的情況:印度發展軟件產業最大的優勢是每年可以培養出十幾萬名計算機工程師,而且這些人都熟練地掌握英語。 但同時,印度有15%的人口不會讀和寫,更多的人是“電子文盲”,電腦和互聯網的普及受到制約,飛速發展的軟件產業也面臨人才匱乏的困難。為此,政府不遺余力地推動IT教育,除去大學計算機教育,印度的7萬家私人計算機培訓學校,每年可培訓100萬人;印度還積極與跨國公司合作培養人才,三年半以前印度獲得微軟認證工程師的技術人員一共只有2000名,而現在每年通過培訓獲得微軟認證的印度工程師就有10萬之眾。 在印度,有一批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和企業共同積極推動軟件產業和知識經濟的發展。安德拉邦首席部長錢德拉巴布·杜奈就是很典型的一位,他6年前就極力促進本地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產業發展,“那時候,我受到不少指責,人們說,看看那個人,他不管食品、住房和水,只談論它(信息技術)”。但是杜奈認定發展信息技術是增加就業、賺取外匯和推動社會進步的機會,他頂著這些批評推行自己的理念。 在錢德拉巴布·杜奈的領導下,安德拉邦有效地推行了電子商務,市民通過網絡可以交付所有的賬單并得到所有的收據,還可以通過互聯網買到火車票和飛機票等各種旅行交通票據;安德拉邦展開了“遠程會診項目”設在偏遠山村的政府醫療中心通過互聯網,在首府一流私人醫院的指導下為鄉民診斷病情;同時,在線采購也正在推廣實施。杜奈的想法是:所有能通過互聯網進行的項目都要開展起來。他認為,網絡不僅提高了效率,減少公務員與市民面對面的接觸還能有效地防止腐敗;而且,只有通過實際的示范才能讓人們懂得信息技術的重大作用。實踐證明杜奈是對的,現在,反對普及IT技術的聲音早已悄然消失。 印度各級政府機構在推動軟件產業的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印度制定了世界上最嚴厲的打擊盜版法律法規,對軟件技術和產品進口、出口都免稅,在印度已經有19個邦制定了IT政策,鼓勵本地和國外的軟件企業創業。 比爾·蓋茨早就預見,印度將成為21世紀的軟件超級大國,現在這個預言正在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