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在中國的裁員暗示了中國的云服務市場什么?
過去甲骨文的主要業務在于服務器和數據庫,如今隨著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的不斷發展,開源、分布式和云計算為主導的新數據庫時代逐步來臨。在這個背景下,甲骨文在中國的裁員顯示了:
1.甲骨文云服務轉型緩慢且無力
由于過去甲骨文在中國的傳統的數據庫服務可以說是一家獨大,但是它所提供的商業數據庫又貴又難運維,而且擴展性以及可用性低,同時,甲骨文作為一家外企似乎帶著特有的傲慢,管理層幾乎沒有大陸人,又對中國市場的本土化做的不夠深入,最后導致云服務轉型開始的慢,如今遠遠也比不上國內其他競爭者。
2.國內云服務市場競爭激烈
如今的社會對數據庫提出了完全不同的需求。甲骨文提供的商業數據庫對大多數企業十分具有挑戰性,曾經阿里也是甲骨文的客戶,如今卻可以在朋友圈公然叫板甲骨文
5月10日,曹偉在朋友圈轉發一篇文章——《以阿里云去IOE》,并附文:“阿里云POLARDB提供一鍵數據庫遷移服務,如果現在想遷移過來(特別是甲骨文用戶),我們的團隊always stand by(永遠待命)! ”在這條朋友圈下,已經有人回復:“想遷,私聊。”阿里只是“去IOE”化浪潮中的一員,目前許多云計算在互聯網企業內部自生
“去IOE”化(去IBM、Oracle、EMC)如今的中國公有云市場的有微軟Azure、亞馬遜、AWS和阿里云等玩家,這些公司已經占據國內云服務市場的大份額,而騰訊云、華為云和百度云等TMT的云計算產品均已對外開放。
3.國內技術、人才已漸趨成熟
甲骨文創始人在去年說過一句話,不能讓中國培養比美國還多的工程師。可見他對于中國工程師是有防備之心的,實際上中國工程師的權限問題也是限制甲骨文的一大問題。目前,云服務雖然有技術方面的壁壘,但從理論上講,若是以上的大廠不計成本砸錢、堆人也完全能夠在短時間內搭建出一套公有云系統,但要是想要運營穩定、技術成熟的公有云系統還是有需要一段時間的,但國內不少公司已經在這么做了,比如阿里和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