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老百姓來講?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明·朱柏廬《治家格言》。
2019年8月,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顯示,世界上總人口為77億2723萬,預計2050年,世界人口總和將超過90億。人造肉的出現,也是人類在為子孫后代作打算。
世界上的人口總數增長,人多嘴就多,將可能引發食品方面的危機,幾億人會因為氣候的變化和水資源的短缺以及食品消費增大帶來的綜合因素而挨餓。如果想要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確保這部分人獲得充足的食物,推廣人造肉是個方向。
分類人造肉現階段有兩種,一種是利用動物的干細胞培育出來的肉,這種新式人造肉還是太貴,美國與荷蘭的科學家在實驗室把它做是做出來了,但1kg得上萬美元,搞不好還貴過西游記里面的唐僧肉。這項研究目前仍處于實驗室階段,不意味著大規模生產人造肉的條件成熟。
第二種人造肉又稱大豆蛋白肉,實際上是一種對肉類的外形和顏色還有味道進行模仿的豆制品。主要靠大豆蛋白制成,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及少量的脂肪。1953年,美國化學家波耶取得了“人造肉”的發明專利,60年代,人造豬肉開始在美國市場上有銷售。
好處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發現, 人造肉的推廣可以延緩全球氣候變暖, 因為人造肉將比傳統畜牧業減少35%到60%的能耗、少占用98%的土地和少產生80%以上的溫室氣體。
人造肉也可能比天然肉更健康。因為人造肉的生產過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而且還可以人為地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 比如膽固醇、脂肪等,可以生產出既有肥肉味道, 又不會造成高血脂和冠狀動脈硬化的豬肉。
人造肉還可以杜絕病毒的感染, 又可以保證營養, 同時減少飼養家禽帶來的環境污染。更重要的是, 還可以解決人口增長、資源短缺等引起的食物不足問題。
缺陷也有的科學家說人造肉忽視了食品的社會和情感方面的意義,另外還存在著口感方面的問題。口感是肉類最難模仿的屬性,這與畜類的飲食習慣、年齡和烹飪方法都有關系。有些人生就皇帝舌頭善于品嘗肉類味道的細微差別,你要是給他來一塊人造肉,他頓時就會覺得痛苦萬分活得沒點意思。
科學家說好也好說差也好再怎么說得天花亂墜,反正要從我的袋子里多掏錢,那就沒門。我們老百姓只看是不是實惠是不是方便。既然說大豆蛋白肉是一種豆制品,豆腐還能比白菜貴到哪里去?那實惠這個問題是解決了。為了省錢為了健康,有個時候善意的哄一下自己的嘴巴也是可以的。制作起來也應當方便,豆制品嘛,還不是想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吃,現在超市里什么素味牛肉條,什么素味雞,反正五花八門眼花繚亂。這個人造肉要是有一天跟火腿腸打成一片了,搞不好喜歡速食的那些小年青,眨眼間就能給你吃出一個肉制品帝國來,到時候來杯泡面,你想加火腿腸就加火腿腸,想加2,3元錢的人造紅燒豬腳就加紅燒豬腳,想想也是蠻爽的,口水好像都有點不太掛得住了哈。
(綜合來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