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銀行工作人員都推薦一年?
又到年末了,儲戶的存款需求在增大、銀行的攬儲需要也在增大,如果你在此時去銀行存款,極有可能會遇到銀行工作人員極力向你推薦1年期存款的情況,而大概率不會推薦3年期或者5年期,這是為什么呢?難道銀行是在“把儲戶往外推”?
當然不是,按照銀行的運營邏輯,他們肯定會想方設法,盡最大可能地去長期占用客戶的資金,銀行最不愿意看到的現象就是“今天存,明天取”。
那為什么銀行工作人員還竭力向儲戶推薦1年定存,而不是3年期、5年期呢?其中的邏輯到底是什么呢?作為儲戶,我們又應該如何在存款期限這方面做出正確的抉擇呢?
首先,銀行向儲戶竭力推薦1年期定存的邏輯按照銀行運營的邏輯,在攬儲時,除了按照存款準備金率向央行上繳一定比例的存款準備金外,其余大部分資金用于銀行日常“運營”,也就是對外發放貸款,以此帶來利差上的收益。
從“存貸”兩端來看,銀行自然希望最大限度的長期占用儲戶的資金,“今天存,明天取”對于銀行來說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同時還要求銀行盡可能的儲備更多的資金供儲戶支取,不利于運營的穩定性。
既然要長期占用儲戶資金,當然應該盡量向儲戶推薦存款期限較長的產品,那為什么偏偏主推1年期存款呢?銀行也是“有苦難言”,說白了就是考慮“成本”,而“成本”又與利率走向掛鉤:
對于同一家銀行來說,存款期限越長則存款利率相對越高,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比如我們這里的某村鎮銀行,目前1年期給到的利率是2.05%、2年期和3年期利率分別是2.85%、3.5%。
利率越高則銀行的“成本”越高,比如同樣是存款1萬元,存1年期,銀行付出的利息是205元,如果存2年期、3年期,銀行付出的利息分別是285元、350元,是1年期“成本”的1.4倍、1.7倍。
銀行在盡可能地長期占用儲戶資金的同時,還不得不考慮成本的問題,基于1年期較低的利率,銀行才更愿意向儲戶推薦1年期存款,這就是其中的邏輯所在。
可能有的人會有疑問,“成本確實是銀行考慮的因素之一,但銀行就不怕儲戶到期后不存了嗎?這樣一來,損失豈不是更大”?
確實,在攬儲競爭力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銀行確實害怕儲戶的流失,但向儲戶推薦較長期限、較高利率的存款并非留住儲戶的唯一方式,銀行可以通過“自動轉存”、到期后向儲戶贈送小禮品等方式來予以彌補,通過這些方式盡可能的留住到期儲戶。
從利率走向的角度來講,假設存款利率未來是趨高的,那么銀行自然會竭力向儲戶推薦更長期限的存款,因為存款的那一刻,利率高低就被鎖定了,執行的是存款那一刻的市場利率,即便以后利率上行,存款利率無需同步調整,銀行相對于鎖定了低成本的的資金。
但現實情況是,最近幾十年,我國存款利率市場的利率一直處于下行通道中,比如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中,1990年能達到10%以上、2000年1.98%,到如今已經降低到1.5%了。試想一下,在存款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倘若銀行向儲戶主推存款期限較長的存款產品,未來兩三年里存款利率繼續下調,銀行豈不是“虧”了?相反,儲戶鎖定了高利率,是真正的受益者。
綜上來說,一方面存款期限越長、利率越高、銀行成本越大;另一方面,存款利率處在下行通道中,可預見的未來,存款利率大概率繼續下調,因此銀行不愿意儲戶通過中長期存款來鎖定高利率,更愿意讓儲戶“一年一存”,以此節省利息開支。
從存貸兩端來講,存款基準利率與貸款基準利率是分開的,即便存款利率上調,貸款利率也未必上調,比如目前的存款基準利率已經保持五六年沒有變化了,而以1年期貸款利率而言,上個月1年期LPR剛剛下調了5個基點,從3.85%降到了3.8%。倘若未來貸款利率繼續下調,而存款基準利率繼續維持不變,雖然存款利率已經實現市場化,對于銀行來說也無異于“雪上加霜”,會相應的付出更高的成本。
當然,如果從銀行工作人員的個人角度來講,1年期存款能獲得的績效提成更多,這也是工作人員個人為什么竭力推薦1年期存款的原因。
第二,作為儲戶,存款三年跟一年,哪個更好?作為儲戶,3年期和1年期哪個更好?其實沒有標準答案,關鍵看你的訴求是什么:
我們都知道,儲戶在存款的時候,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即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
安全性方面,無論是何種期限,都屬于“存款”,既然是存款,安全性并不會因為存款期限的長短而有所差別。事實上,無論是何種期限的存款產品,“存款”的風險性幾乎為0,所以在選擇存款期限時,完全沒有必要把“安全性”納入其中,考慮的應當是“收益性”和“流動性”:
“收益性”和“流動性”是相互對應的關系,流動性越強,則收益性越低,即存款期限越短則收益率越低,反之亦然。
這就需要儲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考慮選擇3年期存款合適,還是選擇1年期存款合適,亦或是選擇3個月、6個月、2年期、5年期存款更合適:
假設儲戶在未來要用到這筆錢,或者用到這筆錢的一部分,那么就選擇較短期限的存款,比如6個月期、1年期;假設在可預見的未來用不到這筆存款,那么選擇較長期限的存款產品則更合適,以此來鎖定較高的存款利率。這就是我們在選擇存款期限時應當遵循的準則。
過去是有“靠檔計息”的,而如今“靠檔計息”已經全面取消了,倘若存款在期限內提前支取,那么只能按照活期利率0.3%或者0.35%計息,這對于儲戶來說,無疑是巨大損失。
因此,在“靠檔計息”全面取消的當下,更要求我們儲戶根據未來資金的支出計劃,選擇存款期限合適的存款產品,以50萬存款為例,根據未來的支出,可以分筆存不同期限的存款:
比如,50萬中拿出20萬存3年期;拿出10萬存2年期;剩余的20萬可以根據未來的支出計劃,分別存幾筆1年期、6個月期限,比如10萬存1年期、10萬存6個月期,到期后可以支取使用,如果用不到,那就選擇繼續轉存。
寫在最后:綜上所述,銀行雖然希望盡可能地長期占用儲戶的資金,但其實還不得不考慮成本的問題,基于1年期存款利率更低、成本更低,又疊加目前存款利率處在下行通道中,銀行自然更不愿意向儲戶推薦長期存款了。
但銀行的“建議”總歸是“建議”,基于存款條例方面的規定,儲戶有權自主選擇存款期限,因此儲戶可以置銀行建議于不理,根據自己未來的支出計劃,在綜合平衡“收益性”和“流動性”的基礎上,選擇合適自己期限的存款產品就可以了。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交流;
碼字不易,給點個贊、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