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必要參與課外輔導?
針對樓主的問題,建議先查閱參考一下《艾媒報告 |2019中國中小學校外輔導市場與課業負擔狀況專題調查報告》,再自行斟酌。
雖然2018年國家對教育行業進行了大幅整改,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學方式單一、校外輔導參差不齊的問題依然存在。2018年中國中小學生學業壓力依然沉重,家長壓力不斷增加,假期成為“第三學期”。
根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www.iimedia.cn)發布的《艾媒報告 |2019中國中小學校外輔導市場與課業負擔狀況專題調查報告》,數據顯示,一半學生上學期間作業用時3至4小時,多數中小學生在校期間每周都有學業測試,多數中小學生家長堅持選擇校外輔導,中小學生假期校外輔導占據近一半時間。
未來,“互聯網+教育”、虛擬現實將助力普惠教育,教育部將繼續出臺減壓政策,學校與家長將合力幫助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數據顯示,中國中小學生在校人數在2008-2014年期間呈現明顯下降趨勢,2013年人數最低,為13800.67萬人,但自2015年起,中小學教育在校人數開始回升,2017年達到14535.8萬人。
報告顯示,2019年3月,中國中小學生學業壓力媒體資訊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依托網絡平臺開展家校合作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家校之間的溝通方式發生了變化。QQ、微信等形式的“家長群”原本是為加強家校之間聯系,提高家校溝通效率而組建,但卻加劇了家長們的負擔。老師們通過QQ、微信要求家長們陪同孩子一起完成作業,并檢查作業,臨時增加作業,甚至會在“家長群”公開“批評”沒有完成任務的家長。家長質疑“給孩子布置作業,還是給家長布置作業?”
教育部明確表示教師不得通過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業,或將任務交給家長,堅決防止“學校減負、社會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等現象的出現。
2018年是中國解決學業負擔問題的攻堅期。
中國中小學生學業負擔外在壓力來源于學校、考試,輔導和家長。
數據顯示,在分析家庭矛盾原因的時候發現,有一部分家庭矛盾原因指向學業壓力,同時師生矛盾也有原因指向學業壓力。學業壓力或許是導致家庭矛盾和師生矛盾的間接原因,但這也間接導致了中學生自殺事件的發生。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家長的選擇校外輔導課的傾向性十分明顯,74.0%的家長在學生在校期間仍選擇校外輔導。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多數中小學生在校期間周末參與輔導班的日均時間在4小時以內,其中41.4%的中小學生周末輔導2小時內,46.0%的中小學生周末輔導2-4小時。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多數家長認為社會生存壓力(46.9%)和隱形的社會階級壓力(46.2%)是造成學生學習生活壓力的主要因素。另有37.7%的學生家長認為,學生的壓力來自于學校。
查閱更多請前往:
艾媒報告 |2019中國中小學校外輔導市場與課業負擔狀況專題調查報告 http://www.iimedia.cn/63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