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經歷過或者聽老人講過生產隊的故事嗎?
英國隊與法國隊
我們大隊有五個小隊,其中有兩個隊,一個叫“英國”,一個叫“法國”。這是街上的老人們閑談聊天中調侃出來的。其實,這是對兩個生產隊長不同領導風格的戲稱。
“英國”隊的隊長好說話,社員提意見,提要求,隊長的口頭語是“是是是”“好好好”,盡量滿足要求,是個“老好人”。這個“英國”實際上是“應國”,應承的應。
“法國”隊的隊長性格比較硬朗,態度比較強硬。要求社員,隊里安排的生產任務必須保質保量完成。完不成,或完成不好就罰工分。所以,這個“法國”實際上是“罰國”。
從現代管理學的理論考量兩個隊長的領導風格,誰優誰劣呢?應該說,各有利弊。
“英國”隊,比較有人情味,隊長善于打感情牌。社員對隊長比較信賴,社員之間關系融洽,大家有歸宿感;不足的是容易使有些人滋長懶惰散漫的思想,久之,則會挫傷積極肯干的社員的積極性。老人們“英國”的調侃其實是一種批評。
“法國”隊則相反,卻少的正是“人情味”,“罰”得過多,也會得罪人,隊長的口碑較差,有人說“這隊長驢性拉氣的”。對隊長布置的任務會產生抵觸情緒,勞動積極性不高。
實際上,這兩個隊管理效果都不很理想,生產效益與其它隊相比都有差距。
比較而言,我中小學放假時接觸到的我隊的生產隊長就不錯:為人和善,分派工作明確、合理,自己身先士卒,講究科學種田,記工分都是集體評,獎勤罰懶,客觀公正,口碑好。隊長有個弱點“妻管嚴”。他妻子是六十年代的高中生,在農村屬于高文化。鄙視丈夫的話成為笑談:“南北的畦子,朝陽溝。你懂得科學?”
“生產隊”已成歷史名詞,但它是中國農民幾千年來生產方式的變革,是一代中國人的記憶,其成功與失敗都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