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被誤傳了千年的成語?
十四個被誤用千年的成語
來源:亂翻書的清風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養獼猴】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節省下】其家口【口糧】,充狙之欲。俄【不久】而匱【缺糧】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于己也,先誑【騙】之曰:‘與若芧【橡子】,朝三【早上三個】而暮四【晚上四個】,是乎【可以嗎】?’ 眾狙皆起畢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眾狙皆伏而喜。”——《列子·黃帝》
由原文可見,朝三暮四其實是形容人善用手法,同時也指人思想片面,容易被別人的花言巧語所愚弄。
現在則常被用于形容某人反復無常。
呆若木雞
“紀渻子【人名】為周宣王養斗雞。十日而問:“雞可斗已乎?”曰:“未也。方虛驕【驕傲而并無實力】而恃氣【依仗氣勢】。”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影向【聞響而應,見影而動】。”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怒目而視,氣勢旺盛】。”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別的雞大聲鳴叫,它也不會為之所動】
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耳。”——《列子·黃帝》
由原文可知,呆若木雞是用來本來比喻精神內斂,修養到家,也就是老子所說的:”與世無爭,則莫能與之爭“。
現在卻用來形容人發傻、發愣。
東施效顰
'故西施病心【心口疼】而顰【皺眉】其里【村子里】,其里之丑人見之而美之【認為很美】 ,歸【回去】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 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窮哉 【命苦啊】!”——《莊子·天運》
孔子去衛國,顏回問師金(魯國樂師),說孔夫子這趟會怎么樣。師金說,孔子命苦啊。為什么呢?因為孔子抱著仁義,如同抱著用過的芻狗(祭神用的),都已經是沒用的東西了,他還當個寶兒似的到處傳播卻不受待見。
水上行船,陸上行車,這是起碼常識。看見船既然能行水,便認為也能行陸,硬要推上岸去跑跑,累到死能跑多遠呢。古代好比水,現代好比陸,難道不是嗎?西周好比船,魯國好比車,難道不是嗎?想把古代西周的那一套政策。包括仁啦義啦,搬到現代魯國來推行,正如推船行陸地,費力不討好。靈活轉變政策,方能順應現實,永遠立于不敗。現代和古代不一樣啦,如同猿猴比周公,你老師孔子想在猿猴社會推行周公禮服,那是鬼迷心竅啊。最后師金指出,孔子把古人的那套東西用在現在人身上,就如東施效顰一樣可笑。
此語今天大意雖未變,但其當初所指代的深刻道理卻沒有多少人懂得了。
愚不可及
“寧武子;邦有道則知【智,發揮才能】;邦無道則愚【裝傻】。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論語·公冶長》
寧武子是春秋時衛國的大夫。衛成公前期,國家形勢不錯,寧武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也很有建樹;到了后期,國勢趨亂,他就表現出愚笨的樣子,韜光養晦,以等待時機。愚不可及指人懂得審時度勢,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大智慧。
現在常被理解為愚蠢到了極點,這可真是愚蠢到了極點了。
危言危行
“邦有道,危【正直】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謹慎】。”——《論語·憲問》
意思是國家有道,則正言正行;國家無道,行為仍要端正,但說話要謹慎。
現在常理解為危險的言行。
瓜田李下
“君子防未然,
不處嫌疑間,
瓜田不納履【瓜田不提鞋,防止被誤會偷瓜】,
李下不整冠【防止被人誤會偷李子】”——曹植的詩《君子行》
瓜田李下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作為君子,行為要謹慎,應懂得避嫌。
現在有人也知道這是一句勸善的話,但具體什么意思卻不知道。還有人居然還把這四個字和‘你儂我儂’放在了一起,”瓜田李下“成了男女談戀愛的地方,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
差強人意
“諸將見戰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 漢【吳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回來說】方修戰攻之具,乃嘆曰:‘ 吳公差強人意【還不錯】,隱若一敵國【以一敵國】矣。’”——《后漢書·吳漢傳》
這個成語意思是“還可以,大體上能使人滿意”。差:稍微,大致,比較。 可能是因為現在把‘差’作‘差勁’理解,所以‘差強人意’成了令人不滿意的意思了。
不學無術
“然光不學亡【無】術,暗【不懂】于大理【大道理】。”——東漢·班固《漢書·霍光傳》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
此成語只是沒有學識之意,并不是指不努力,不上進。人們常說誰誰整天不學無術,這么用是不對的。
側目而視
'(蘇秦)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謝。”——《戰國策·秦策一》
蘇秦游說連橫之策沒有成功,窮困潦倒地回到家里,妻子不理睬他,嫂子看不起他。他潛心學習,學問大增。后游說趙王合縱抗秦,一舉成名,衣錦還鄉。妻子嚇得恭恭敬敬站在一邊,又恨又怕,嫂子跪拜謝罪。
側目而視和怒目而視意思接近,但側目而視還有怕的意思,而今天則常被人形容為令人驚嘆之意。
曾幾何時意思是過了沒多久。今天常被誤用為想當初之意。
蹉跎歲月
“誤東未終極,白日勿蹉跎。”——晉 阮籍《詠懷》
'蹉跎'意思是白白的度過。再如《明日歌》里的“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所以,蹉跎歲月意指白白浪費掉的日子,現在常被誤解為艱難的歲月。
糟糠之妻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拋棄)。”
——《后漢書·宋弘傳》
光武帝劉秀手下一員大將叫宋弘。當年劉秀被王莽追殺時,宋弘在一次戰斗中不幸負傷。逃到饒陽境內時,宋弘實在走不動了,劉秀就把他托付給一戶姓鄭的人家照料。姓鄭的這戶人家對宋弘很好,特別是鄭家女兒,雖然長得不漂亮,但對宋弘特別好。一來二去,二人就產生了感情,好了起來。宋弘傷好后,二人便結為夫婦。 后來劉秀得了天下,萬事如意,只有一件讓他放心不下。劉秀有個姐姐,早年喪父,終日悶悶不樂,很多人來提親她都看不上。后來劉秀得知,原來他姐姐看上了大將宋弘。劉秀心想,這事還不好辦?宋弘的妻子鄭氏年齡大不說,那模樣和姐姐比差多了,便派人向宋弘提親。哪知宋弘說了這么句話: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劉秀聽來人稟告后,深為宋弘的為人所感動,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對他敬重有加。
宋弘,真男兒也!
糟糠指窮人用來充饑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糟糠之妻喻指共過患難的妻子。現在糟糠之妻常被理解為粗鄙丑陋的妻子,實在是太不應該。
明日黃花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原指重陽節過后,菊花即將枯萎,便再沒有什么好玩賞的了。后來用“明日黃花”比喻已失去價值的或已失去作用的事物。
現在常用“昨日黃花”,其實是不對的。
一言九鼎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史記·平原君列傳》
戰國時,趙國的都城邯鄲被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關鍵時刻,趙國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 平原君臨危受命,挑選了二十名門客跟他一起去楚國,此時,毛遂自薦前去。到了楚國后,平原君立即與楚王商談 援趙之事,可是遲遲沒有進展。此時,毛遂就走上前對楚王說:“我們今天請你派援兵救趙,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 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 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 楚王被毛遂一席話所打動,于是答應出兵援趙。平原君回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大呂:鐘名,與鼎 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毛先生以三寸之 舌,強于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這就是成語“一言九鼎”來歷,是指一句話的重要性。現在變成了信守諾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