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司禮監秉筆太監和內閣首輔誰的權力大?
很多明粉特別喜歡明朝,說什么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等等。不過我對明朝的評價一直不高,天子守國門是于謙的功勞;崇禎帝最后上吊是性格問題罷了。明朝作為華夏歷史上最專制的朝代之一,給我們民族的進步和發展制造了巨大的障礙。開國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原因、性格原因以及太子早逝的問題等等。這哥們直接廢除了丞相制度,大權一個人獨攬了起來。這才導致后世出現了司禮監秉筆太監負責批紅、內閣首輔負責擬票這種制度。以前的歷朝歷代都是丞相負責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皇帝負責最后定奪的。
我們在分析司禮監秉筆太監和內閣首輔的誰權力更大一點之前,先看看為什么我說明朝不靠譜呢?明朝的不靠譜是多方面的,我來簡單地分析一下吧:
1、朱元璋全面地收緊了皇權,從此以后皇帝成了無所無能、無所不管、獨斷專行之人了。
以前的歷朝歷代中,皇權和相權是有不同分工的,相互基本不相干涉的。這其實也是一種分權模式,這也給國家治理創造了一個穩定的體系。
2、朱元璋的一系列政策對后來產生了巨大的副作用。例如:文字 獄、閉關鎖國、黃冊制度、程朱理學的發展等等。明朝是歷史上禁錮思想、禁錮群眾行為最嚴重的朝代。
例如:戶籍新模式,農民兒子還是農民、鐵匠的兒子還是鐵匠。他們把階層固化直接變成了法律條文了;明朝也是歷史上監管最嚴的朝代,錦衣衛、東廠、西廠這些特務機關非常發達。
3、明朝的皇帝大部分都不靠譜,給群眾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例如:木匠皇帝、煉丹皇帝、胡搞皇帝等等。
4、明朝也是歷史上制度最不合理的朝代之一,導致出現了無數權傾朝野的太監。例如:9999歲魏忠賢大哥、劉瑾、王振等等。
講句良心話,明朝真的、真的不靠譜,無論是制度模式、還是皇帝們都不咋地。
我來說說:司禮監秉筆太監和內閣首輔到底誰的權力大呢?這種太監批紅、首輔擬票是在朱棣以后才發展出來的。朱元璋和朱棣兩位皇帝,精力旺盛、工作能力強。一個人把紅也批了(拍板)、票也擬了(出方案)這兩個事情都干了。
這兩位大哥走了以后,后面的皇帝是一個不如一個了,干活的熱情也不斷地下降了。于是乎,皇帝們把批紅的權力給了太監、出方案的權力給了內閣大臣們。這樣就形成了三權分立的模式:皇權、監權、內閣權。
不過從整個明朝的歷史來看的話,司禮監秉筆太監比內閣首輔要混得好多了。我來舉幾個例子吧:
朱祁鎮時期的大太監王振就很厲害,他都能鼓動皇帝“御駕親征”了。不過最后出了個土木堡之變的結局。
明朝正德年間的太監劉瑾也是非常強勢的,幾乎在朝里面說一不二了。
其實最厲害的還是朱由校時期的太監魏忠賢了,這哥們儼然就是“皇帝”了。魏公公在朝里什么事都管、什么事都負責,居然很多人給他修祠堂、當時魏公公比皇帝厲害多了。
明朝比較厲害的首輔就比較少了,唯有一個張居正算是“大哥”級的人物了。可是當時的情況是:萬歷皇帝還很小、秉筆太監馮保又和張居正是合作關系、萬歷他媽李太后也是支持張居正的,這才導致張居正能夠說了算的。
總體上來說,明朝整個時期中司禮監秉筆太監的權力都比內閣首輔要大的多了。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1、太監是半個男人沒有家室,這樣對皇帝來說威脅會小的很多。例如:雖然魏公公能夠權傾朝野,可是一旦崇禎不喜歡他了之后,只用幾個月時間就放倒了。這也說明太監對于皇帝來說更好掌控一點,也更加信任一點了。
2、司禮監秉筆太監一般都是皇帝最親近的人,平時都是貼身服侍皇帝的。這樣的情況下,皇帝也就會更加喜歡身邊人了。例如:馮保就是陪著萬歷一起玩大的。
3、明朝皇帝有很多喜歡副業的,例如:喜歡做木匠的朱由校、喜歡“旅游”的朱厚照、喜歡煉丹的朱厚璁、喜歡閉關的萬歷等等。
這樣的情況下,太監們作為皇帝的身邊人也就“近水樓臺先得月”了,內閣首輔有很多事要干,也不可能天天陪著皇帝胡鬧哦!
4、明朝有幾個皇帝甚至是文盲級別的,例如:木匠皇帝朱由校。這就給貼身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創造了獨攬大權的機會了。大家想一下,皇帝連內閣的意見都看不懂,還不是太監忽悠著說了算哦!
總之一句話,明朝這種莫名其妙的的模式說到底還是皇帝不靠譜、皇帝模式不靠譜造成的。最后我想說,這種奇葩的現象也只有在皇權模式下才能出現的。那些明粉們可要回頭是岸呀,明朝這種朝代早走人早好,沒有一點值得懷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