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救那些沉迷于手機游戲或者電腦游戲而無法自拔的孩子們?
一天,鄰家阿姨帶著孫子來我家玩,她看到小毛絨正在玩電腦游戲時,吃驚地指責我:竟然讓孩子玩游戲!
我明白她擔心的理由,在現實和網絡中經常得知這樣的教訓案例:
某熊孩子沉迷于手機網絡游戲,學習不用心,某次竟然趁父母不在家,偷取父母銀行卡和手機玩xx游戲,花光家中N萬元積蓄,家長將xx游戲訴至法院……
“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孩子沉迷于手機網絡游戲,不能一味怪手機、怪網絡、怪游戲,主要在于孩子自身及家長。
按照心理專家的話講,就是因為“心力不足”。
何為心力?所謂“心力”,乃是影響行為的內驅力,是精神或意念層面的力量,衡量著人的心理能量。
那些偉大的科學家、政治家、作家等成功人士,都是心力強大的人。心力強盛,諸事易就;心力不濟,一事無成。
心力不足為什么容易沉迷于游戲?心力不足的孩子,枯燥的學習很難讓他們產生“”(讓人感受到興奮及開心的東西),而刺激有趣的游戲能很容易使他們產生“多巴胺”,所以才會上癮、沉迷。
不止是孩子,喜歡購物的女人、喜歡美食的吃貨、喜歡喝酒的酒鬼……都是同樣的道理。當你對每件事情欲罷不能的時候,就能明白孩子為什么會對游戲情有獨鐘。
心力不足還有哪些危害呢?心力不足的孩子,專注力很差。課堂上,心力強大的孩子可以認真聽講、聚精會神、紋絲不動,經常被老師表揚;心力不足的孩子就喜歡做各種小動作、講小話、坐不住,經常被老師批評。
心力不足的孩子,理解力很差。心力強大的孩子學習知識一點就通,簡直就是“神童”;心力不足的孩子除了對游戲無師自通外,簡直就是“腦袋一團漿糊”。
心力不足的孩子,執行力很差。寫作業時,心力強大的孩子能夠很自覺地,又好又快地完成作業;心力不足的孩子就會搞得老母親腦梗。
你也許會發現,你對沉迷于手機網絡游戲的孩子嚴加管教、耐心引導,自己累得吐血,結果就是對牛彈琴,基本上沒多大作用。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哪里不足補哪里。
心力不足該怎么補呢?1.搞好親子關系
很多父母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回到家就沉浸在手機或電視的世界里,根本顧不上和孩子溝通、玩耍,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歡什么,在想什么?
就是這樣,父母們親手將孩子推向了游戲的懷抱。于是,手機代替了父母,游戲成了最好的伙伴。
父母可以多帶孩子旅游或郊游,多帶嘗試各種體育運動,多和孩子一起讀書,讓孩子見識到更廣闊有趣的世界,找到比手機游戲更有意義、更有樂趣的事情。
父母也要跟上時尚潮流,了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些什么,這樣才有和孩子交流的談資。譬如明星、游戲、電影等,爭取和孩子成為知己。
2.父母以身作則
網上有個段子:“爸爸目不斜視地玩著手機游戲,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以后絕對不能玩游戲。’”
你要明白,孩子的思維、語言和行為都在模仿父母。如果你能改掉吃飯玩手機、上廁所玩手機、睡覺玩手機的習慣,你才有資格來教育孩子不能玩手機。
父母也需要提高自己的心力,下班后拒絕一切誘惑,拋下手機、電視或麻將,陪伴孩子讀書、玩耍、運動等。作為大人來說,應該比孩子更有自制力吧。
3.循序漸進
以前很著名的“電擊戒網癮”的方法,讓很多網癮少年聞風喪膽。雖然用粗暴的手段讓孩子戒掉了網癮,但孩子卻對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失去了興趣,如同行尸走肉。
“游戲是人的天性,它有競技的快樂,又有社交屬性。”釜底抽薪的方法只會適得其反,反而毀掉孩子,任何事情都應該循序漸進。
父母可以先嘗試和孩子一起玩同樣的游戲,向孩子請教游戲攻略,成為游戲里的“戰友”。
以平等的姿態走進孩子的世界,體驗孩子的樂趣,了解孩子的內心,然后才能對癥下藥,逐步引導孩子學會制定規則、自我管理,慢慢從沉迷中走出來。
游戲并非洪水猛獸,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只要孩子心力足夠強大,適度的游戲,可以鍛煉孩子的反應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愉悅精神,放松精神,有何不可呢。
如果你的孩子真有游戲天分,說不定將來還會成長為電競高手,為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