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孩子讀的繪本故事?
目前我們幼兒接觸到的繪本的確是大部分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其中主要是西方國家和部分亞洲國家的居多。西方國家主要是美國、歐洲部分國家,亞洲國家里以日本和韓國居多。看到這樣的狀況其實好多人都會問,為什么我們的繪本市場都被國外占領了,而國產的繪本都去哪里了。我們可以簡單的來分析一下。
繪本我們可以籠統的給它歸類為圖畫書——就是同時利用繪畫和文字來講述故事的一類圖書。“繪本”這個詞來源于日本,日語中“圖畫書”的讀音是 "えほん",而"えほん"的漢字寫法就是“絵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以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
繪本不僅是講故事,學知識,而且可以全面幫助孩子建構精神世界,培養多元智能。是發達國家家庭首選的兒童讀物,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
第一:繪本不是漫畫繪本不是漫畫,盡管兩者都是用繪畫和文字講故事,但是它們之間的區別還是非常大的。
從畫面上來說,繪本每一頁呈現的是一幅完整的繪畫,即使單獨拿出來都是一幅作品;漫畫就不同了,漫畫的畫面從整體上看就會覺得比較雜亂,因為漫畫側重的是多角度,多方位和多篇幅,以呈現故事細節。
造成兩者畫風不同的原因也和兩者之間的內容不同有關系,繪本的故事更傾向于寓言和道理,側重情緒和氣氛的表現,對于故事的邏輯性、完整性和細節刻畫要求不高。而漫畫就不一樣了,漫畫是講述型的,需要展示細節用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從繪本的分析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創作繪本是一件非常有難度的工作。繪本對繪畫的要求還是很高的,畫面要有足夠的張力來表現氣氛,讓讀者有足夠的代入感,讀者能夠沉浸進去做思考。同時,文字也要簡單、凝練,圖片和文字能夠完整的結合。前些年由于我們國家在各個領域里過度的商業化,在文學領域,對于這類需要“慢工”的書籍應該也有沖擊,造成國產高質量繪本比較少。
第二,現代繪本起源于、發端于歐美現代的繪本誕生于歐洲,叫做“picture book”,從上個世紀30年代開始,繪本圖畫的主流轉到了美國,繪本圖書也迎來了黃金時代,繪本也開始走進普通的家庭,成為了孩子的啟蒙圖書。
而我國的繪本熱度開始大增和發展的時間還很短,如果一定要確定個時間的話,應該是大概從2003年左右,國內的繪本才開始真正迎來了爆發期。
在03年之前的幾年,隨著網絡文學的快速發展,臺灣的文學也開始迅速占領大陸的市場,不如痞子蔡,之后就是吉米的繪本開始橫掃全國。這時候大家突然間發現,原來幾頁圖畫也是書,并且這種沉浸其中,對著簡簡單單的語句進行思考的感覺這么美妙。
由于我們的繪本起步較晚,而國外有著先發優勢,擁有海量的成熟作品,在巨大的基數面前我們見到國內繪畫的機會自然就要少了。
并且,國外的很多繪本都是經歷過時間的洗禮的,大浪淘沙,能留存下來的自然都是精品。無論是從藝術性還是思想性來說,都經得住考驗,所以大家優先選擇成熟作品也無可厚非。
第三,國內的繪本需要走自己的路現代繪本雖然由西方傳入我國,但也不是說我們自己民族的東西沒有市場。繪本以故事的形式講道理、說寓言,其本質和精髓就是價值觀和哲學思想的一個延伸。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我們有諸子百家各色各樣的思想,這些其實都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寶庫,只要用心去發掘、體會,一定能用我們自己的文化充盈起我們民族繪本。
繪本的天然的普適性也一定能給國內的創作者以機會。我們平時給孩子閱讀繪本的時候,仔細的體會一下,只要不涉及政體的,其實國外的繪本講述的東西也都是普世的價值觀。有親情、友情、愛情、人際關系、社會關系、道德約束、個人品質等等。這也決定了,繪本的讀者不只局限于孩子。同樣的一個普世道理,隨著人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自然會有不同的感悟。
這些年,我們國內的繪本已經開始逐步的發展了,也涌現了許多優質的作品。這些作品其實都是我們自己文化體現,具有我們自己民族獨特的價值觀和社會觀。舉個小例子,比如《安的種子》,畫面里濃郁的中國特色,用我們似乎熟悉又略有陌生的小故事講我們自己文化里的無為和順其自然。
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我相信我們的民族繪本一定可以發展起來,幼兒園的小朋友也可以接觸到更多我們自己的優質繪本。
歡迎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