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架構和操作系統架構到底是什么?
芯片架構,是一種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結合體系,一般是微架構和指令集設計的結合。1、指令集是存儲在處理器內部,對CPU運算進行指導和優化的硬程序。擁有這些指令集,CPU就可以更高效地運行。程序員寫的“Hello World”處理器是不認識的,要翻譯成處理器能夠識別的指令才行,處理器能識別的指令的集合就叫做指令集(ISA,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
2、微架構(英語:Microarchitecture)又稱為微體系結構/微處理器體系結構。是在計算機工程中,將一種給定的 指令集架構 (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在處理器中執行的方法。一種給定指令集可以在不同的微架構中執行。實施中可能因應不同的設計目的和技術提升而有所不同。
3、一般講芯片架構是指令集架構,比如我們常說的X86架構就是指使用X86指令集的處理器。,使用ARM指令集的ARM處理器。還有微架構的概念,比如Cortex-A75這就是微架構,是使用ARM指令集的一種實現形式。x86、ARM、MIPS這些都是都是指令集的統稱,指令集也是在不斷擴展和變化的,比如x86增加了對64位支持的指令x86-64。在取得了指令集授權后就可以設計基于該指令集的處理器,這個處理器就屬于XX架構處理器。
Haswell、Cortex-A75這些都是指令集的具體實現,這就是微架構(microarchitecture)。現代處理器的設計最關鍵的就是微架構,微架構設計直接決定了該處理器的性能、功耗等。
操作系統架構:說白了就是操作系統的組成結構或者工作時系統內部模塊之間的關系組成表現出的組織形式。描述的一種操作系統的組成形成,每種操作系統結構不一定相同。1、操作系統是管理計算機硬件資源,控制其他程序運行并為用戶提供交互操作界面的系統軟件的集合,是建立在既有芯片之上軟件集合。一個普通的操作系統,即類似于一個軟件中間件,是用戶程序和硬件之間的“中介”,或者是計算機硬件與用戶直接交互的媒介。因此,一個達到要求的操作系統,便能夠運行許多用戶級別的應用程序(第三方程序)。同時,這些應用程序可以:
和用戶交互和互聯網交互 和文件系統交互2、對于應用程來說,操作系統就像是計算機本身,這臺“計算機”提供了:
進程(應用程序的可執行單元); 內存; 文件系統(位于磁盤中); 互聯網交互; 用戶交互設備(即輸入輸出設備,常見的諸如鍵盤,鼠標,顯示器等); 對于多用戶操作系統,還需要給每個用戶分配權限,管理他們可以操作等文件等;計算機安全,比如防止黑客入侵某個部分,或者防止第三方應用程序的肆意破壞;其它。3、操作系統的構件
通常把組成操作系統的基本單位稱為構件,基本的操作系統構件有內核、進程、線程和管程等。 內核是作為可信軟件來提供支持進程并發執行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的一組程序模塊,內核通常駐留在內核空間,運行于內核態。內核具有訪問硬件設備和所有主存空間的權限,是僅有的能執行特權指令的那部分程序。4、一個好的操作系統必須有一個好的操作系統架構,其應該是應用的、便利的、成本較低、學習成本也較低、易用的系統。windows是個例外,當任何東西占據統治地位的時候人們就只能跟從不能改變,除非當事者主動變更。從架構上將 Linux要優于windows,但Linux發展這么多年占有率連個零頭都沒有,只能在特定領域獨領風騷。
5、好的操作系統首先應具備一個豐富的生態鏈系統,取得包括上、中、下游各類軟件廠商支持,并能夠開發出各類配套軟件,僅此一點前仆后繼死在上面的兩個巴掌都數不過來。目前來看成功的PC端的僅有兩個,微軟windows算一個,蘋果IOS、linux各算半個,算半個的原因就是IOS和Linux目前軟件生態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遠遠不如windows豐富,往往在某一個領域或者特定環境下才能與windows抗衡。 移動端有兩個 谷歌的Andorid和蘋果IOS,可應用軟件數百萬計。
6、到底有多重要,與其說架構重要,不如說操作系統重要,重要到目前全世界僅有微軟、Google、蘋果可以開發出通用操作系統,其他公司只能在特定領域內宦海沉浮。重要到一旦對國內封鎖,你所有的電腦、手機都要停擺。
PS.即使是盜版、閹割版系統也是存在系統底層后門的,可以通上述公司的處數據中心通信,你的一舉一動都可以被監視。這點不接受反駁。
可參考棱鏡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