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哪些被判處死緩后又故意犯罪?
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的犯人在走法律程序這段時日究竟是如何度過的?在看守所羈押期間又有哪些具體的表現?當你了解了與之相關的具體流程,自然也就有了滿意的答案。
關于這個問題只有你了解了有關于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的犯人是如何走過相關法律程序的?其謎題自然也就會迎刃而解。
我們都知道螻蟻尚且偷生何況人乎?被判處死刑的犯人亦是如此。當一名重刑犯人被押入看守所的第一時間就是為其佩戴有一種戒具“腳鐐”。當一審法院宣判該犯人為“死刑”,但他們依然還想有一種權利那就是向上一級法院提出“上訴”請求并等待終審裁定,以此來 爭取最后生的權利。
上級法院則會根據“死刑犯”的犯罪事實以及相關證據進行綜合審閱并作出是否對該犯人執行“死刑”的終審裁定,但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畢竟此終審裁定決定著一個人的“生與死”即便他是一名兇犯做此裁定也是需要十分謹慎的。在這段時間內該犯人(死刑犯)依然被羈押在看守所。
我們不妨試想一下,當一個思維敏捷頭腦清醒的正常人其生命就已經進入了倒計時,他們(死刑犯)該如何去面對這種非正常死亡(死刑)不了解內幕的人是絕對無法想象的。我們都知道被判處死刑的犯人執行“死刑”是不會被提前告知的。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死刑犯因“恐懼死亡”而出現自傷,自殘,自殺,或者是傷害同監號的犯罪嫌疑人等“惡性事件”發生以此來逃脫法律的嚴懲。那么死刑犯被立即執行(死刑)與死刑“緩期兩年”執行都有哪些具體的流程?
在我們看來所謂的死刑犯都是心狠手辣兇狠無比,當他們被戴“腳鐐”關押看守所在那一刻起其精神狀態是極度崩潰的。他們為了求得一線生機會“苦思冥想”的去思考身邊這哪一個人有違法犯罪行為用來供自己進行“檢舉揭發”以此來獲得從輕,減輕,或者是免于刑事處罰的獎勵,即便是至親至愛的人同樣也被列入其中。由此我們也不難看出一個死刑犯的求生欲望已經達到了極限。
何為鬼門關?對于被判處死刑的犯人而言就是看守所這道“鐵門”關。當他們聽到法警的傳喚邁出這道門的那一刻,生與死僅僅在一紙之間“終審裁定書”。被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定執行“死刑”的犯人則會被解除手銬與腳鐐 改由“法繩”進行捆綁。接下來的程序就是與家屬見上最后面(可以寫遺書)同時享有最后一頓餐飯的權利。
那么與之相此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的犯人就幸運的多了,用“起死回生”不幸中之萬幸來形容絕不為過。他們會拿著終審裁定書重新返回曾經走過的“鬼門關” 而轉世。那種愉悅的心情與興奮程度用任何文字或者是語言都是無法表達的。被判處“緩期兩年”執行的死刑犯將離開看守所被投入到“監獄”去接受勞動與思想改造。
被判處死緩的犯人又故意犯罪然后被“執行死刑”的案例可以說是廖廖無幾,因為他們畢竟已經死過一回了,并經受了面對死亡那種恐懼的全過程,所以說在監獄服刑又故意犯罪的概率是很低的,而且若想在監獄付諸于實施“故意犯罪”也是十分困難的(沒機會) 這就是監獄。
案例,早在八九十年代在監獄服刑有一種叫做“外役”執行方式,也就是說把犯人帶出監獄外的一個指定地點進行勞動改造,如,磚場, 農田,水泥廠,稻田等地。這些場所由于面積較大視野開闊無形之中犯人也就了“拖逃”( 越獄)的機會。 脫逃犯人只要越過警戒線(規定范圍)武警戰士有權開槍就地擊斃。那些僥幸脫逃成功的普通犯人被抓回來會給予“加刑”處罰。那么被判處死緩的犯人出現拖逃行為被抓回既被執行“死刑”。
國之良策法治當先,案例警鐘時刻 敲響。由此可見懂法的重要性,只有去學法,懂法,守法,才能夠遠離犯罪。
以上回答為筆者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見解或某種質疑請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