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VUE,很多人總是覺得VUE很容易學,但是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的,特別是對于初學者來說,有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讓人感到十分懵逼。
比如,最近就有一個叫做瑪莎的初學者,她在學VUE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十分奇怪的問題:
data() {
return {
list: []
}
},
methods: {
handleAdd() {
this.list.push({name: 'VUE', introduction: '我是VUE'})
}
}
created() {
this.handleAdd()
console.log(this.list.length) // 返回0
}
在上述代碼中,瑪莎通過定義了一個空數組list,然后在created生命周期中調用了handleAdd方法往數組里面添加了一條數據{name: 'VUE', introduction: '我是VUE'}。
但是當瑪莎在控制臺中執行console.log(this.list.length)時,返回的卻是0,這讓她十分懵逼,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問題。
事實上,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是VUE的數據綁定機制。
在VUE中,當我們用beforeCreate或created等鉤子函數初始化data數據時,數據并不是同步的,而是綁定到一個響應式對象上。因此,當我們向一個響應式對象添加數據的時候,這個數據并不會像普通對象一樣同步出現在控制臺或其他地方,造成了一種看似數據未定義的假象。
data() {
return {
list: []
}
},
methods: {
handleAdd() {
this.list.push({name: 'VUE', introduction: '我是VUE'})
this.$nextTick(() =>{
console.log(this.list.length) // 此時返回1
})
}
},
created() {
this.handleAdd()
}
那么,這個問題應該怎么處理呢?其實很簡單,我們只需要在向響應式對象添加數據的方法中,通過this.$nextTick方法回調,來獲取到添加數據后的實際長度即可。
總結一下,VUE雖然很容易學習,但是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細節,避免一些奇怪的小問題的發生。對于初學者來說,遇到問題要先仔細思考,了解相關原理,在參考官方文檔、社區論壇、Github等渠道尋找解決方案,盡量少走彎路,讓我們的學習之路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