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歷史和政治教育變成主科?
我覺得小學教育是可以把英語作副科的,小學應該以語文和數學為主,英語為輔。
可以說小學階段學好語文對小學生來說,幫助更大,語文學不好,其它各科可能題目都看不懂。
一,在小學應該把英語作副科,并不是說英語不重要,而是就目前英語應試教育的失敗來說,學生過早接觸英語應試壞處更多。
很慶幸在我小學的時候學校沒強制把英語作主科,是到初中開始學英語,而很多鎮上讀小學的同學,都是小學就學過英語的,然后班上英語出現了很嚴重的兩級分化,英語學的好的,高分的都是小學從來沒接觸過英語的,反而那些小學就學過英語的同學,分數比較低。
這種情況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難道英語不是越早學越好嗎?
其實并不反對孩子早接觸英語,而是接觸英語的方式,如果是有英語環境,開始早一點學英語當然挺好,但是中國絕大部分家庭是不能提供英語環境的,全靠英語補習班,補一次就聽一次,效果甚微。
這就不難理解班上的同學為什么小學學了英語反而成績更差了,主要兩個方面原因:
1,在小學學過英語,主要是應試,為了應付考試,因為是應試英語,沒環境,對一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有難度,所以在小學就對英語產生了抵抗心理,甚至是厭惡,所以到初中學英語早沒了興趣。
2,那些小學覺得自己學英語學的好的同學會有一種驕傲心理,在初中大家都剛接觸英語會產生輕視感,不會再像剛接觸英語的同學那樣子對英語好奇。
很多因為知道自己小學沒學過英語,反而在初中剛接觸更加努力,如果小學語文基礎打的好,初中開始學一門新語言并不是什么難事,因為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已經很好了。
這也是不建議小學英語作主科的原因,如果小學應試英語占用太多時間,反而忽視了語文數學的基礎知識學習。
近一年學的英語比讀書六七年學的英語都牢靠,為什么?因為自己是在英語環境里學習英語,做到了會聽會說,也不要像應試教育那樣每天刷題,可以用英語看電影,可以用英語和別人交流,主要真的是可以開口說英語,做到了學以致用。
如果有環境學英語的孩子還是建議多聽多說英語,你會發現在語言環境里學習語言速度是很快的,比讀書在課堂上學六七年都實用。因為課堂上學英語就是為了考試,課堂上一句英語還要把中間幾個單詞扣出來分析很久。
英語在信息化時代來說,是越來越重要了,但是我們需要是作為一門語言來學習,會聽會說會寫就好,而不是靠刷題。
但就目前的應試英語教育很難做到這樣子的英語環境,所以更多的是占用小學生的時間,到初高中學習英語都不晚,對英語有興趣的同學學習起來是很快的。
如果問中小學課程哪科最失敗,估計英語科目一定高票通過。因為學校學英語的整體環境真的是很不友好,英語補習班也太多的局限性。
二,在初中階段,歷史和政治課也不建議成主科。
其實很多人都對政治歷史有很深的誤解,說什么政治歷史只要會背就能拿高分,說這話的人,就是開卷讓他翻政治書找答案,都拿不到高分。
初中政治考試,我們搞過開卷考試,但是拿高分的同學依舊很少,因為在書本上找不到答案,都是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去分析的。
歷史也一樣,都是需要自己去分析的,可能是政治歷史背誦記憶的部分是比其他科目多一點,但是也只限于基礎知識,如果要學好還是要自己更深的理解和分析,歷史和政治也可以很有趣的學習。
政治歷史都是文科,現在高考選科就很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科學習,不再限于全文全理,也是根據學生以后的發展來考慮的。
我是鄒曉茜,歡迎關注@遇見曉C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80695430387123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