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不盯盤可以嗎?
曾經我也是炒股盯盤一族,也認為想炒股賺錢必須盯盤。
加上那段時間在券商,工作職責之一就是看盤,所以每天9點15-下午3點,除了吃飯都在盯盤。
就連中午吃完飯,也顧不上休息,抓緊時間去瀏覽自選股,做復盤。
還有漲幅榜跌幅榜,各種資訊,各種突發消息。
這樣的工作狀態,足足持續了兩年多。
你會發現一個很神奇的現象,就是可能會因為一些時候開會,或者其他原因不盯盤的時候,錯過了大行情。
甚至可能因為上個廁所,回來后股價就暴漲暴跌了,錯過最好的行情,錯失了買賣的良機。
有時候,在盯盤的時候甚至不想去接電話,不想和別人交流,少看一眼盤,好像都是一種損失。
可就是因為盯著盤,自己的情緒仿佛和市場一直在聯動,稍有的風吹草動都會讓你內心一陣陣波瀾,想要去操作股票,想要追漲殺跌。
盯盤的好處是確實可以捕捉到熱點,跟風買入,也可以對自己持有的股票當天的情況了如指掌。
但本質上好像對于操作的建議并不大,或者說對于勝負盈虧影響不大。
有時候看到資金一路打壓,剛賣出就起飛,有時候看到資金一路狂買,一跟風股價就下來了,誤操作反而增多了。
一些板塊異動帶來的短期投資機會,也是有賺有賠。
盯盤那兩年,我自己悟出了兩點。
1、如果你是追漲停的打板一族,那必須盯盤,這也是最有效的抓板方式。
對于做短線,甚至超短線的人來說,盯盤是有意義的。
盯盤是為了感知市場情緒,并不是為了短線交易。
原則上,除了打板,即便是追熱點也沒必要時刻盯盤。
散戶的動作永遠比大資金慢半拍,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
從大資金先動,到散戶做決策,就是有時間差的。
但除了漲停的情況,并不存在會因為決策周期滯后而出現不必要的損失。
就是說,你早點買晚點買,上漲下跌的概率基本是相同的,并不存在所謂的沒盯盤導致自己一定會花更高的成本,一定會存在損失。
很多人對于K線的理解就是日線級別,那么每天按照收盤價去買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波動造成的干擾,也就沒有必要實時盯盤,只需要做復盤即可。
但是漲停的情況有所不同,因為錯過了,大概率會增加買入的成本,而漲停往往是瞬間發生,對于決策要求特別高。
所以,實時盯盤對于捕捉漲停的打板一族,是非常有價值的,但同樣要有很強的短線決策能力。
當然,漲停沒有買入,并不等于是錯失了大牛股,晚一天買入同樣可以。
抓漲停本身對于散戶的盯盤能力和盤感要求非常高,瞬間的決策能力要求也很高,因為交易制度是T+1,落子無悔。
普通散戶如果不打板,實時盯盤的意義也就不大了,空了看幾眼其實就可以。
做決策不要太倉促,不要擔心錯過行情,不盯盤同樣可以減少很多主力給出的錯誤干擾項。
2、散戶盯盤不盯盤對于走勢不會有任何影響,也很難通過盯盤增加操作準確率。
如果說主力的目標,是把散戶玩弄于股掌之間,那么散戶盯盤的結果,可能是虧多贏少。
如果說盯盤可以賺錢,那么理論上職業股民應該比現在多個五倍十倍,兼職股民應該都已經消失了,因為沒法盯盤,只能虧錢。
很多散戶說自己盯盤是為了做T,博短線的利差,每天賺點小錢。
但T本就不是那么好做,更不是天天能做的,總有失手的時候,做T后一路下跌,最終加倍損失。
你以為做差價賺的錢,是從那些不做差價的人兜里賺來的,但事實是不做差價并不會產生損失。
所以做差價的人,賺的是那些做錯差價的人手里的錢。
盯盤可能產生利益,也可能產生損失,但不盯盤并不會被影響。
也就是說,如果在盯盤的情況下,沒有獲得有用的信息,沒有做出正確的決策,盯盤只是白白地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一天盯盤下來,不僅很累,還沒有結果,這本不該是投資該有的樣子。
從效率上來講,盯盤本身存在價值,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卻沒有增加實際收益,帶來本質上的改變,所以盯盤就能賺錢是偽命題。
我做出改變,也是因為機緣巧合,發現原來很多大資金竟然都不盯盤。
很多事情和我們想的完全不一樣,更不像我們平時看到的視頻那樣。
就拿券商資管部門來說,大部分都是投研人員,自有資金的操盤手就寥寥幾人,而且都是很閑的,壓根沒有像想象中那樣,對著幾個屏幕盯著盤。
相反,系統軟件已經可以充分地做到異動提醒,給到及時的信息。
再說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大部分也都不做實時盯盤,同樣會有一套異動系統和信息資訊系統,幫助他們去了解市場熱點,但也不會因為有熱點出現而追漲。
這些大資金都有自己既定的交易策略,不會受到短期市場波動影響跟風買賣,社保基金、保險資管等,更是如此。
現如今,做實時盯盤的,除了最敏感的游資以外,剩下的可就是千千萬萬的股民了。
交易本身,講究的是策略,而不是盯盤。
絕大多數的策略,也和盯盤沒有任何的關系。
當你看上一只股票,理論上不會因為它今天漲了就是好股,跌了就不是好股了。
如果你是這么認為,那結局就永遠都在追漲的路上,還會因為一時的調整進行殺跌。
風物長宜放眼量,盯盤確實可以讓我們感知到很多的異動,捕捉到資金的進出,但同時也會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錯誤信息,甚至于被引導。
一些震蕩洗盤,一些聲東擊西,都是盯盤盯出來的,而主力真正的意圖,往往是暗度成倉。
說白了,盤面上你看到的,大部分是主力想讓你看到的,盯的東西很真實,卻又很虛無縹緲。
請教了一些管理規模上億的專業人士,為什么不怎么盯盤。
他們清一色的回復,基本上都是放棄資金博弈,不刻意尋找對手盤。
這句話,一開始也沒有懂是什么意思,后來才漸漸明白。
短期的漲跌,資金的流入流出,尋找的都是交易對手盤,是多空的博弈,只有一方能勝。
而從長期的角度來看,資金本身應該尋找的不是對手,而是隊友,和自己想法一致的隊友。
隊友是不會出現在對手位置上的,也并不是能靠盯盤盯出來的,必須是投資理念相同,交易模式相同,不請自來的。
不過他們又強調,不盯盤指的是不去盯個股的漲跌,要去盯著資金的反應,尤其是針對突發事件和重要的政策信號。
也就是盤面上出現一些突發的事情,可能會造成很大波動的,要去觀察資金對于這些突發事件的解讀,包括資金對于政策的解讀,這一些可以作為輔助,幫助他們做一些決策。
既然大資金盯盤,也不是為了做短期的決策買賣,那么散戶盯盤做決策,到底有意義嗎?
這個問題真的讓我思考了很久。
很多人說,盯盤是為了保持盤感,保持敏銳度,更貼近市場,更能感知市場情緒。
這一點我覺得沒錯,但對于已經放棄做短線投資的我,確實意義不大。
有時間盯盤,不如花點時間去做一些熱門追蹤,行業解讀,研究一下自己感興趣的上市公司。
所以,也是在掙扎和糾結后,慢慢放下了每天的盯盤。
在那之后,我開始改變自己的盯盤模式,從緊盯自己持有的個股和自選股,轉向更宏觀的看盤。
我自己也總結了一些平時看盤的方式。
1、多關注行業板塊,尤其是爆發的行業板塊。
看盤的時候,不要過分在意個股異動,因為個股異動的持續性,遠不及一個板塊的異動。
當然,很多板塊的行情也是脈沖式的,所以我們要尋找的是整體板塊的機會,或者說是階段性機會。
所謂的關注行業板塊,主要指的是關注某個板塊的爆發。
而爆發的最大特征,其實是板塊內個股的集體異動,甚至是集體漲停。
階段性的行情,大多來自于板塊的爆發,資金的搶籌。
這類行情往往具有持續性,在復盤后可以決定是否進行參與。
自上而下的從板塊到個股,這種選擇方式,是相對精準的可以找到優質個股的方式。
所以,盤內的板塊異動,一定要留意。
2、多關注一些消息公布后,資金對于股價的反應。
第二個需要留意的,是那些公布消息的個股,不論是利好還是利空。
就比如有大股東減持了,比如到解禁日了,比如定向增發的消息公布了,比如業績報表公布了。
這些消息理論上都會帶來股價的異動,造成比較大的漲幅跌幅。
原則上,消息本身可以雙向解讀,可以是重大利空,也可以是靴子落地,可以是重大利好,也可以是見光死的利好出盡。
資金會指引方向,需要特別區關注留意。
所以,盯盤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些受消息面影響的個股,究竟會走出怎么樣的走勢。
原則上,資金給的答案,才是真正的正確答案。
3、多關注重大政策出臺后,市場總體的反應。
接下來就是重大的政策出臺,市場的總體反應。
比如降息、降準,比如注冊制,比如北交所,比如某個行業的新政等等。
大的政策出臺,其實是宏觀上給出的指引,理論上也會給市場帶來比較大的波瀾。
市場對于政策的解讀,一定也是存在分歧的,所以跟隨資金去做決策,同樣很重要。
要實時關注那些受到政策影響很大的個股,到底會交出什么樣的答卷,從此來判斷政策的真實導向性。
站在市場第一線,可以有效地讀懂宏觀的方向,賺到大概率的錢。
所以,當政策出臺后,一定要對于整個市場有盯盤,直到市場的總體波動趨于穩定。
4、多關注漲跌停家數,感知市場的強弱。
最后一點,其實就是市場的情緒,也是短線交易者必須掌握的盯盤技巧。
但短線盯盤并不是看個股會不會漲停,而是要看市場總體的賺錢效應怎么樣。
關注漲跌停的家數,是最有助于感知市場總體強弱的。
原則上,跌停的家數并不會太多,而漲停的家數也不會太少,兩者可是差了好幾倍。
強勢里,資金更敢于做行情,漲停家數自然也就更多一些,弱勢里,一切則相反。
所以,盯盤的時候也要留意漲跌停家數的指標。
其實盯盤有很多學問和技巧,但這些學問和技巧,能夠實際幫助到股民的并不多。
原因是股民的側重點,注意力,其實都放在持倉上,壓根不想管市場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眼里,只要自己買的股票能漲,其他所有的下跌也無所謂。
當然,往往會事與愿違,讓一切成為泡影,因為盯盤的側重點錯了。
炒股可以不盯盤,如果你不是一個短線投資者的話。
投資股票本身,它是一場需要長線作戰的過程,并不是幾分鐘的盯盤就能解決勝負的。
如果,你現在選擇的不單單是一串代碼和一個價格,而是這背后的一家上市公司,那么請給足它一定的時間,不要去分分鐘的庸人自擾。
盯盤這件事,不僅要有盯盤的時間,還要有盯盤的方式,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好的。
想在股海里生存,多學點技能沒錯,但也要明白究竟什么,是讓自己保持核心競爭力,讓自己能通過投資賺到錢。